摘要:黄蜡石又名龙王玉,因石表层内蜡状质感而得名。是石英岩矿物因为受地质变动影响,与酸性土壤混合,加上酸性土壤附近有地热或火山等自然条件,长期受酸性土壤和地热火山温度的双重催化,变质形成黄蜡石。所以结构紧密,韧性强。品质良好的黄蜡石有着田黄般的颜色、翡翠的硬度,硬度
黄蜡石又名龙王玉,因石表层内蜡状质感而得名。是石英岩矿物因为受地质变动影响,与酸性土壤混合,加上酸性土壤附近有地热或火山等自然条件,长期受酸性土壤和地热火山温度的双重催化,变质形成黄蜡石。所以结构紧密,韧性强。品质良好的黄蜡石有着田黄般的颜色、翡翠的硬度,硬度好、透度高、色彩鲜艳丰富。
我国古代虽有黄蜡石的历史记载,但仅限于少部分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狭小范围的原石赏玩,黄蜡石真正兴起、被大众逐渐认知,还是近十几年的事,黄蜡石被热炒主要因素是它玉石质地的发现。(此藏品为席先生收藏)
玉石是远古人们在利用选择石料制造工具的长达数万年的过程中,经筛选确认的具有社会性及珍宝性的一种特殊矿石。《辞海》对玉简化的定义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玉质的特性应包括细腻度、交织度、致密度、纯净度等几个方面。
黄蜡石,色彩黄润而饱满,仿佛是大自然精心调配的颜料,每一块都蕴含着岁月的沉淀与自然的鬼斧神工。大者,独石成景,屹立于山水之间,无需过多雕琢,便自成一幅气势磅礴的山水画卷;中者,则可经过匠人的巧手,加工成各种造型,或圆润,或嶙峋,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对美的追求;小者,则可堆砌成假山流水,点缀于庭院之中,为生活增添一抹灵动与雅致。这些黄蜡石,在经历了人间的烟火洗礼后,更加显得温润如玉,对这世间参差多态的人间动情,诉说着一个个关于时间与空间的故事。
黄蜡石雕刻壁画是一种将黄蜡石天然质感与雕刻工艺结合的艺术形式,常见于中国传统建筑及现代艺术装饰。
黄蜡石雕刻壁画以黄蜡石为载体,通过精细雕刻呈现狩猎图。结合黄蜡石天然色泽与纹理,作品既能保留原石的自然韵味,又可通过雕刻强化视觉冲击力。
黄蜡石的黄色调具有 深厚的文化象征意义。在中华文化中,“黄”不仅是帝皇与黄河的象征,更承载着天玄地黄、土地之色的厚重,成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共同的符号。佛教、道教、儒家思想中,黄色被赋予至高无上的地位,象征着权力和富贵,黄蜡石也因此成为了古代进奉皇朝的珍稀贡石。
黄蜡石是一种新兴雕刻材料,优质黄蜡石硬度强、密度高、油性足、玉化好,非常适合雕琢,而且色彩丰富,弥补了传统玉石中“单色”的缺憾,备受玉雕工作者青睐。十余年来,黄蜡石的玉雕开发和利用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在云南、广东、福建、浙江、江西等地已形成了一支规模庞大的黄蜡石雕刻从业队伍,其中不乏有国内知名玉雕大师介入,在全国性玉雕展评中黄蜡石雕刻作品也频频亮相,并多次摘得桂冠。
黄蜡石之所以备受青睐,不仅因其硬度高、形状好、色泽漂亮,更在于它极高的可塑性。无论是用于各类书法字体的雕刻,还是图案图形的创作,黄蜡石都能完美呈现,成为美化风景、造景添彩的绝佳选择。在良辰美景之中,繁花似锦,黄蜡石的置石布景更是如诗如画,成景成韵。它们或隐匿于绿树丛中,或显露于流水之畔,每一处布局都恰到好处,让人流连忘返,视线美不胜收。
黄蜡石之所以能在赏石圈中独树一帜,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自然离不开其内在的卓越品质与非凡魅力。它不仅展现出“皱、瘦、漏、丑、秀、奇”这六大引人入胜的特性,更兼具“湿、润、密、透、凝、腻”这六种宝贵之德。这使得黄蜡石不仅适宜观赏,更是雕刻艺术的绝佳选择,因而被誉为石界中的新晋佼佼者。
来源:天道酬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