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4日,刚过完91岁生日不到两个月的时装设计大师乔治·阿玛尼与世长辞,留下了一个价值800亿元人民币的时尚帝国。
作者:文 婧
2025年9月4日,刚过完91岁生日不到两个月的时装设计大师乔治·阿玛尼与世长辞,留下了一个价值800亿元人民币的时尚帝国。
与大多数家族企业不同,阿玛尼的财富传承故事里没有“子女接班”的温情戏码,也没有“卖给巨头”的无奈妥协,而是一盘他精心布局40年的传承棋局——用基金会架构隔离风险,用“精神独裁”延续品牌灵魂。
没有子女的豪门,如何避免“权力真空”?
阿玛尼终身未婚,无直系继承人,但他早在2016年就成立了同名基金会(乔治·阿玛尼基金会),作为集团未来的“最高监管机构”。
阿玛尼生前曾透露,已挑选三位继任人选进入基金会管理层,但细节并未公开。其家族企业管理核心团队则包括多年搭档兼男装主管潘塔莱奥·德洛尔科(Leo Dell’Orco)、长期负责女装的侄女西尔瓦娜·阿玛尼,以及负责公共关系的另一位侄女罗伯塔·阿玛尼。
这种安排被业内称为“防撞系统”——当创始人突然离世,二代仓促接班往往导致“元老架空少主”。但阿玛尼用十年时间让新团队在“安全区”内磨合,甚至刻意淡化血缘色彩。“继承人不一定姓阿玛尼,但必须懂阿玛尼。”他曾这样解释自己的选择。
然而,阿玛尼真的完全放权了吗?阿玛尼生前曾强调,品牌价值在于独立与传承。基金会章程中也有一条铁律:任何涉及品牌调性的决策(如更换Logo、调整设计风格)必须获得绝对多数投票权——而投票权始终掌握在阿玛尼指定的人手中。
换句话说,经营权可以交给职业经理人,但“阿玛尼美学”的最终解释权,永远属于阿玛尼。这种“精神独裁”,或许才是对抗时间最锋利的设计。
基金会的双刃剑:保护品牌,还是阻碍发展?
阿玛尼采取的基金会模式被许多富豪视为“传承教科书”,但它并非完美无缺。
1. 资本困局:拒绝收购的代价
基金会只允许外部资本持有无投票权的财务股份。据传LVMH曾试图收购阿玛尼部分业务,却因基金会持股架构而最终放弃。“资本进不来,资产动不了”——这种封闭性在奢侈品行业并购潮中可能让品牌逐渐边缘化。
2. 接班隐患:表面的和谐能维持多久?
目前,阿玛尼的两位侄女一位主导公关部、一位主导女装部门,外甥负责可持续发展,职业经理人负责男装设计。这种“分权制衡”看似稳定,但从过去案例来看,二代与元老的权力博弈从未消失,未来不排除爆发控制权争夺的可能性。
3. 税务争议:游走法律边缘的“聪明钱”
阿玛尼生前就是个税务筹划的高手:据外媒报道,他曾通过跨国公司“转移定价”手法,将利润转移至低税率国家,乔治·阿玛尼集团曾于2014年向意大利税务局支付2.7亿欧元以和解税务调查。如今,基金会的传承架构又帮他省下了巨额遗产税。这些操作其实暗藏风险,阿玛尼的继承者可能被迫为“历史原罪”买单。
家族血脉≠血缘,而是共同的价值观
阿玛尼的案例撕开了传统传承逻辑的裂缝。
阿玛尼的启示:
1.血缘可以淡化,但必须有人死守品牌的核心基因(如香奈儿的“小黑裙”、爱马仕的“工匠精神”);
2.控制权可以分散,但审美话语权必须高度集中;
3.税务优化需谨慎,全球监管收紧下,合法节税与非法避税仅一线之隔。
你认为家族企业传承中,血缘和能力哪个更重要?可以在评论区聊一聊。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未经本刊授权,不得转载;经本刊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
家族企业杂志CFBR
《家族企业》杂志秉承“只有中国的传承才能传承中国”的理念,与目标人群⼀起探讨企业如何传承、财富如何传承、精神如何传承,旨在通过知识传导、意识提升、行为改变,助力中国民营企业实现基业长青的伟大梦想。
来源:家族企业杂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