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供给爆炸:入行门槛“看似”低,导致新手不断涌入。一条街同质化的奶茶店、面馆、炸串店扎堆,陷入了“十个锅,五个盖”的残酷游戏——顾客减少了,店却翻了几倍。
如果让我形容2025年的餐饮业,我会说:它从未如此艰难,也从未如此清晰。
难的是,那个凭运气就能赚钱的时代一去不返;
清晰的是,真正能活下去的路径,从未像现在这样一目了然。
2025年,不是餐饮的“寒冬”,而是餐饮人的“淘汰赛”。
一、 难在哪?难在三重压力叠加的“新常态”
今年的难,不是周期性的波动,而是结构性的变革
压力主要来自三个维度,同时夹击:
1. 卷无可卷的“市场压力”
· 供给爆炸:入行门槛“看似”低,导致新手不断涌入。一条街同质化的奶茶店、面馆、炸串店扎堆,陷入了“十个锅,五个盖”的残酷游戏——顾客减少了,店却翻了几倍。
· 需求分化:消费者捂紧钱袋子,消费呈现“K型分化”:要么追求极致的性价比(便宜大碗),要么为极致的情绪价值(体验、打卡、健康)买单。中间地带的餐饮店最为痛苦,两头不靠。
2. 明枪暗箭的“成本压力”
· 刚性成本只升不降:房租、人工、食材,这三座大山没有一座有松动迹象。尤其是人工,年轻人不愿入行,熟练工薪资要求水涨船高,政府还出台政策购买员工社保更是雪上加霜。
· 平台抽佣蚕食利润:外卖虽能带来流量,但高昂的平台抽佣(通常在35%-50%)就像“数字房租”,让很多店忙活半天,只是在给平台打工。
3. 优胜劣汰的“能力压力”
· “酒香也怕巷子深”:过去做好味道就能活的逻辑彻底失效。现在,你必须同时是产品经理+短视频导演+外卖运营官+社群团长。不懂线上引流、不会做内容、不会玩私域,门庭冷落是必然。
· “经验主义”失灵:凭借过去的老经验越来越难应对新变化。消费者的口味、流行的渠道、营销的方式都在飞速迭代,持续学习能力成了核心竞争力。
二、 活路在哪?活路是给专业主义者的“新机会”
市场永远不会饱和,只会饱和平庸的供给
2025年,能活得好、赚到钱的,一定是告别“草台班子”、走向“专业主义”的餐饮人
1. 极度聚焦:从“什么都做”到“只做一样” 大而全的菜单是效率的杀手。成功的门店一定是招牌菜极其突出,甚至用一道菜就能代表整个店。
2. 数据驱动:从“凭感觉”到“看真实数据报表” 不能再毛估了更不能差不多就行了。活下来的店,老板一定是数据高手。
· 每日必看:营业额、客单价、各产品销量、线上曝光转化率以及回购率
· 每周必析:成本结构(房租占比、人效、平效)、哪些产品是利润核心、哪些是引流产品。 用数据做决策,淘汰“情怀菜”,留下“赚钱菜”。
3. 线上线下双主场:从“等客来”到“圈人玩” 线下门店是体验和信任的基石,但流量必须来自线上。
· 线上:深耕抖音、小红书直播、同城号,不花钱或少花钱获取流量
· 线下:通过企业微信、社群,把公域流量和过路客沉淀为属于自己的“私域资产”,做复购、做口碑、做新品测试。
4. 模式做轻:从“重资产”到“轻资产” 警惕一切重投入。2025年,轻资产、小面积、高坪效是王道。
· 能租30平,不租50平。
· 能用二手设备,不买全新。
· 能中央厨房配送,不在后店复杂加工。 让模式变轻,现金流才能变好,抗风险能力才更强。
结语: 2025年,餐饮生意格外的“难”,是因为它告别了草莽时代,进入了高段位的专业竞赛。
这种“难”,对于还想靠运气、靠老本、靠盲目跟风的人来说,是灭顶之灾;但对于愿意深度思考、持续学习、用专业主义精神对待每一个细节的创业者来说,这恰恰是最好的时代——市场正在帮你清洗掉那些不专业的对手,留下的将是更健康、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所以,别再问明年会不会更容易。容易的时代不会再回来了。 我们要做的,是让自己配得上这个“难”的时代。
#开店#
#今年的餐饮生意是不是格外难?#
来源:小微家常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