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想当年,虎扑活跃用户一度高达8000万,可如今却落得这般田地,实在让人唏嘘。再看看隔壁的小红书,最新估值已经飙升到2500亿,一个小红书的价值,顶得上500个虎扑!
最近,互联网圈发生了一件让人惊掉下巴的事儿:坐拥1亿用户的直男社区虎扑,居然被迅雷以5亿低价收购了!
想当年,虎扑活跃用户一度高达8000万,可如今却落得这般田地,实在让人唏嘘。再看看隔壁的小红书,最新估值已经飙升到2500亿,一个小红书的价值,顶得上500个虎扑!
同样作为国内社交社区的头部平台,为啥虎扑和小红书的差距这么大呢?难道真像网上说的,“直男消费不如狗”?可如今“他经济”不是也发展得如火如荼吗?
说起来,直男们的消费能力可一点都不弱,问题的关键在于,虎扑实在太不懂得怎么赚直男的钱了。追根溯源,还是虎扑的产品与商业模式太落后。
直到现在,虎扑的产品内核依旧是个BBS论坛,那可是PC时代的“老古董”了,就算放到30年前,也不会让人觉得突兀。
像曾经红极一时的猫扑、西祠胡同、天涯、百度贴吧,都是同一类产品,可如今,这些论坛不是销声匿迹,就是走向没落。现在已经是00后主导互联网的时代了,他们习惯了快节奏、碎片化、靠算法推送内容的产品玩法,而这些,虎扑一概没有。
更糟糕的是,虎扑不仅吸引不到新用户,连老用户也在大量流失。2017年的时候,虎扑还宣称自己月活有5500万,可到了2020年,第三方数据显示,其月活就只剩579万了。
与之对应的是,2019年虎扑估值还有77亿,今年却只能以5亿的价格被出售。即便如此,虎扑的老用户们还自我调侃,说“5亿都算贵了”“现在虎扑要是不给我钱,我都不想上去了”。
在虎扑“不值钱”这件事上,资本和用户难得地达成了一致,就好像虎扑自己在哭诉:“臣妾已经年老色衰,不值钱啦!”
由于产品和商业模式太过陈旧,虎扑这些年几乎只能靠广告收入勉强维持运营,广告收入占了总收入的90%。为了赚钱,虎扑的论坛页面上贴满了各种各样的广告,就跟贴满“狗皮膏药”的电线杆似的,这让用户体验变得极差,进而陷入了“产品体验差-用户流失-赚不到钱”的恶性循环。
可奇怪的是,小红书上不也到处都是广告吗?为啥人家的用户数量越来越多,估值也一路水涨船高呢?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虎扑商业模式存在致命缺陷,平台和用户的利益不一致。
简单来说,虎扑很难培养出自媒体和个人IP。自从微博开创了大V模式后,主流的内容平台都知道通过孵化达人,来实现平台与用户的共生共赢。
毕竟,单纯靠用户“为爱发电”是很难长久的,只有让用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回报,才符合人性。在小红书上,博主们可以接广告、卖货赚钱,自然就更有动力去输出优质内容,和粉丝积极互动。
可在虎扑呢,用户别说靠平台赚钱了,就连涨粉都困难重重,根本没有商业变现的途径。自媒体和平台共融共生的逻辑在于,博主通过接广告、卖货盈利,平台则从中抽取一定的服务费,这样一来,平台的商业想象空间就大多了。
如今的小红书已经成为国民生活方式的重要入口,而虎扑却还停留在“直男自嗨”的小圈子里。你说直男的钱难赚吗?其实不是,只是虎扑没有找到赚钱的门道罢了。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虎扑孵化出来的“儿子”得物,却在商业上大获成功,赚得盆满钵满。得物原来叫“毒APP”,2015年正式成立,它是从虎扑的体育装备讨论区发展而来的。
最开始,得物围绕正品球鞋鉴定打造社区,借助虎扑的影响力和用户基础,吸引了大量球鞋爱好者。到了2017年,得物开始涉足电商领域,从最初的潮鞋,逐渐拓展到美妆等多元化业务。
2019年,得物脱离虎扑,开始独立运营,之后一路融资,发展得越来越好。2023年,得物的GMV(商品交易总额)突破2000亿元;2024年,月活用户量接近1亿。
不管是收入还是用户活跃度,得物都远远超过了虎扑。更让人感叹的是,今年虎扑被迅雷收购的时候,已经不再持有得物的任何股份了。
要知道,迅雷的市值才3亿美元,而得物去年的估值就已经高达100亿美元。如果说小红书的繁荣,虎扑还能借口是女性消费能力强,那得物的崛起,可就实打实给了虎扑一记耳光。
同样是那批虎扑用户,在虎扑平台上,一个用户估值才5元,到了得物,身价却一路飙升。这说明什么?很多时候,不是用户不愿意花钱消费,而是平台没有给他们提供消费的理由和环境。
如今,虎扑已经被迅雷收入囊中,这一收购能否让虎扑“枯木逢春”,擦出不一样的火花呢?迅雷在互联网内容传输领域有一定技术优势,还有庞大的用户群体,或许能为虎扑带来新的发展思路。
比如在内容传输上,利用技术优化虎扑体育赛事内容的播放体验,让用户看比赛更流畅;在用户方面,双方可以尝试打通流量,推出联合会员等服务。
但这一切都还只是设想,后续如何整合业务、挖掘虎扑的商业潜力,都需要时间去验证。
曾经辉煌一时的虎扑,能否借助这次收购实现逆袭,重新找回自己的价值,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来源:烽火洞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