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炼出的无人机,6周升级一代!西方抢购乌产品,基辅抉择两难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8 17:33 2

摘要:在俄乌冲突的硝烟中,无人机成为改变战局的关键力量,俄乌战争已经变成了无人机战争。

在俄乌冲突的硝烟中,无人机成为改变战局的关键力量,俄乌战争已经变成了无人机战争。

美国《华盛顿邮报》近日透露一个有趣现象:

自从俄乌冲突爆发后,无人机成了战场明星,如今连西方国家都排队想要购买乌克兰产的无人机。

这剧情,估计两年前没人能想到。

说来也是讽刺,乌克兰原本需要从国外购买无人机,如今乌克兰的无人机却成了全球爆款。

乌克兰也成了无人机技术输出国。

不过,这背后是一场生存压力的创新之战!

生存压力倒逼技术

战场是最残酷的试验场,更是最催创新的“工场”。

在俄乌前线,一款无人机刚投入实战,没过多久就得升级换代,整个周期最短仅需6周。

往往6周刚过,前一代机型就可能因跟不上战场需求就被淘汰。

这样的迭代速度,连以更新快的智能手机厂商都要自愧不如。

为什么能这么快?

答案藏在“生存”二字里。

战场上没有缓冲空间,今天还能精准执行任务的无人机,或许明天就会被俄军电子战系统锁定、压制,连升空的机会都没有。

这种生死攸关的紧迫感,把技术创新直接推上了“快进档”

乌克兰军方使用了当地公司Swarmer的技术来发动无人机袭击。

乌克兰无人机繁荣

目前,乌克兰军方与本土500家左右的无人机生产商紧密合作,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研发-实战-改进的快速循环模式。

前线士兵会根据实际作战需求,向制造商反馈无人机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与改进方向,比如续航能力不足、抗干扰能力弱、载荷有限等。

制造商则迅速根据这些反馈,利用3D打印等技术对无人机进行改进升级,重新编程或更换部件,使得新型无人机在短短6周内就能投入战场。

同时,这些企业从车库作坊到大型工厂,都在为同一目标奋战。

他们生产的远程攻击无人机、海上无人机和电子战无人机,如今成了国际市场上的香饽饽。

黑海上,俄罗斯舰船多次遭遇突袭,乌克兰海上无人机每次都冲在前线、立下战功;

俄军后方的弹药库、通信站等设施频频突发火情,远程攻击无人机正是背后的关键力量。

这些在战场上实打实的战果,就是乌克兰无人机最好的“广告”,比任何销售员的推销话术都更有说服力。

国家买家热情高,乌方却陷纠结

随着乌克兰无人机技术在战场上的卓越表现,西方各国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

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自无人机在俄乌冲突中广泛应用后,许多国家都希望从乌克兰进口“具有尖端技术水平”的无人机。

美国陆军自2023年8月建立无人机系统陆军能力管理办公室后,积极借鉴乌克兰在无人机作战中的创新做法。

他们认识到:

现代无人机不应仅仅作为侦察平台,还应具备攻击能力,且需有通用控制器以提高战场指挥的灵活性,基层士兵也应能直接操作无人机。

Swarmer无人机技术在乌克兰进行测试

在欧洲,一些国家也在积极寻求与乌克兰的无人机合作。

乌克兰的远程攻击无人机、海上无人机以及具备先进电子战能力的无人机成为西方抢购的热门产品。

这些无人机在突破电子战反制措施方面表现出色,能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执行任务,这是许多西方国家无人机尚未解决的难题。

面对西方的抢购热潮,乌克兰政府却陷入了两难。

一方面,本土无人机生产商渴望打开国际市场,他们算的是经济账

生产商大多是私营初创企业,出口对它们来说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通过出口,企业能获得海外资金,从而扩大生产规模、雇佣更多工人、投资研发,还能修复遭受俄罗斯攻击的生产设施。出口带来的资金也能助力乌克兰扩大国防工业,提升整体军工实力。

乌克兰议会于8月通过的一项新法案,目前尚未签署生效,目的就是为乌克兰顶级军工生产商建立“国防城”的法律框架

允许其与西方伙伴建立合资企业,产品可供应国内外市场,并享受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

另一方面,乌克兰仍处于战争状态,前线对无人机的需求巨大,这些人算的是政治账

每一架无人机对乌克兰军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作战装备。

国防部长德尼·什米哈尔在7月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直接出口难以想象,乌克兰武装部队必须优先获得所需物资。如果生产有盈余,必须设法筹措资金将其提供给武装部队”。

德尼·什米哈尔

一旦出口限制放宽,还需考虑无人机技术和产品的流向问题,防止落入俄罗斯或支持俄罗斯的国家手中,也要避免助长全球冲突与恐怖主义活动。

这些压力,都让决策变得异常沉重。

但不管怎么说,乌克兰无人机的崛起,揭示了一个现代战争规律:

廉价高效的无人机正在改变战场规则,让实力较弱的一方能够挑战强大对手。

---完---

来源:艾斯特论品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