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陆警告后,陆委会改口称洪秀柱无罪,对没去北京的马英九下手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8 18:06 1

摘要:九三阅兵前夕,赖清德当局划下了一道红线,“任何台湾政界人士如参加阅兵,将依法查办”。不仅如此,更祭出所谓“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吴斯怀条款”,威胁公务员、退役军官甚至民间团体不得赴大陆观看阅兵,否则将面临罚款甚至剥夺福利。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和文末!

在参加九三阅兵之前,赖清德当局可谓是“无法无天”,为了阻止洪秀柱等了来参加阅兵,不惜拿出“犯罪”的名头。

然而,当看完九三阅兵后,台当局认怂了,变相的宣布了洪秀柱参加阅兵无罪,而赖清德却把怒火转向了另一个“隐性对手”马英九。

这是怎么回事呢?马英九没有参加阅兵为何被针对?

九三阅兵前夕,赖清德当局划下了一道红线,“任何台湾政界人士如参加阅兵,将依法查办”。不仅如此,更祭出所谓“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吴斯怀条款”,威胁公务员、退役军官甚至民间团体不得赴大陆观看阅兵,否则将面临罚款甚至剥夺福利。

在这一阶段民进党已将洪秀柱等统派人士视若寇敌,矢志予以打压,但洪秀柱却没有退缩,顶着巨大的政治威胁毅然决定北上北京,站在天安门城楼,向抗战胜利致意,并在高规格迎接中与全国政协主席握手。

当阅兵直播镜头扫过洪秀柱端庄的身影时,岛内不仅绿营阵营瞬间炸锅,其反对阵营中的统派人士也士气大振,直播刚结束,社交媒体上充满了赞颂洪秀柱的声音,一句“老干部不怕威胁”成了许多台湾网民的口头禅。

当洪秀柱返回台湾时,情势彻底发生了变化,赖清德不仅没有如预告般采取任何法律行动,而是宣称必须由“立法院”先发动调查,看有否违法疑虑。若最后判定违法,但前提是若“立法院”愿意提起调查。

这番180度转弯的表态,令人倒吸一口凉气,民进党政权看似风风火火的“台独反制,显然已经知道,他们无力承担其中的后果。

说实话,赖清德此时的认怂并非悔悟,而更像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洪秀柱这次参加阅兵的行为,让不少台湾民众对抗战胜利的真实历史有了更深的感触。

她主动提及“国共合作”以及“全体中华儿女赴汤蹈火”的共同努力,无疑戳破了民进党长期以来在台岛推行的民族记忆割裂策略。

这场阅兵还有另一重意义,它用鲜活的视角展现了大陆军力发展以及对和平统一的坚定承诺,这让民进党“抗中保台”的宣传策略更加苍白无力。

岛内一些中间派民众已不再轻信民进党的强硬姿态,转而开始质疑台独政策是否真的能够保护台湾安全。

阅兵举行前数日,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明确表示,对于个别台湾人士充当台独打手的行为,将依法追责、坚决打击。

虽然这一表态在民进党内部引发不少不屑情绪,但阅兵之后局势已然扭转,民进党当局知晓,在此敏感时刻,继续对洪秀柱施压,反而会激怒大陆,同时引发新的外交危机。

而在北京阅兵展示出的武器装备的震撼力旁边,赖清德不得不承认自己所面对的对手并非是简单一局可胜的博弈。

就在洪秀柱安全返台的第二天,赖清德的当局迅速采取了行动,但目标已从洪秀柱转向了马英九。

台高等法院宣布将重审马英九在2005年至2007年间的“三中案”,指控他在担任国民党主席期间贱卖资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这案件曾经调查十年,在2014年被特侦组宣布无证据,全案签结,然而蔡英文上台后又被重新翻出,送至法庭,如今经过反复审理,2021年判无罪,然而赖清德的政府坚持幕后推动再审,可见绿营已将压制马英九变成固定策略。

与洪秀柱相比,马英九的法律与政治经验更加丰富,他早在之前已多次公开表态对岛内司法的独立性表示担忧,指责民进党企图利用司法压迫党内政敌。

他的这句话,不仅直指民进党最核心的执政难题,同时刺痛了许多中间选民,认为绿营已不再代表民主价值,而是将权力倾向于自己的利益。

柯文哲在被释放后,迅速表示自己将继续联手国民党,共同在选举中对抗民进党的执政不力和政策失误。赖清德选择向马英九拍板,显然是希望通过分化蓝白合作的基础来继续稳固自己的政治版图。

然而,这很可能是一个危险的赌注,绿营一旦无法从司法追压中获得成果,反而可能让岛内民众更加质疑执政的正当性。

洪秀柱的安全返台,与马英九案件的重审,无疑是两条几近平行的矛盾主线,但它们最终可能交汇在一个节点,即台湾地区的选举博弈,对于赖清德来说,这些案件与事件不会是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更像是一个无形的倒计时器。

文章信源:

中评网---2025.09.04:《洪秀柱出席大陆阅兵违法?陆委会推给“立院”》

中时新闻网---2025.09.03:《洪秀柱:抗战胜利是全民族共同记忆》

来源:影玉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