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薄利绝境三刀破局:质量封喉、流量爆点、销量绝杀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8 18:07 1

摘要:2025年,原料价格高位震荡,粮食价格低位徘徊,电商、大零售低价冲击,赊销欠款尾大不掉,整个农资行业已深陷“利润比纸薄、内卷比海深”的泥潭。

2025年,原料价格高位震荡,粮食价格低位徘徊,电商、大零售低价冲击,赊销欠款尾大不掉,整个农资行业已深陷“利润比纸薄、内卷比海深”的泥潭。

那么,农资企业如何跳出产品同质化与低价竞争的泥潭呢?笔者给出的答案是用好质量、流量和销量这三个尖刀,一切内卷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第一把尖刀:质量,即产品

过去,好产品=高含量;现在,好产品=“好配方+好原料+好工艺+好效果”四位一体。

先说配方,配方不是简单地成分堆积、含量增加,而是精准科学配比。同样三个17的复合肥,是否含DMPP、有没有添加海藻酸或腐植酸、能不能全水溶,成本和售价肯定不同。

再说原料,虽然市面上黄腐酸的产品很多,但生化原料和矿源原料差别很大;即便都是矿源黄腐酸钾,原料来自新疆还是山西也不一样。原料不同,产地不同,成本当然不同。

工艺往往最容易被种植户忽略。但内行人都知道,工艺不同,产品效果肯定不同。比如复合肥,高塔造粒的成本远高于挤压造粒,效果也远优于挤压造粒,成本自然“更胜一筹”。

产品好不好,关键看效果!现在的种植户,尤其是种植大户,不会只听零售商或厂家业务员忽悠,他们更关注农资产品的田间表现,眼见为实。

以新引擎氨基酸水溶肥为例!虽然执行标准都是NY1429-2010,但配方里不仅有作物必须的18种优质双源氨基酸,还有来自青岛产地的高端海藻酸和发明专利技术“新引擎纳米碳”。更重要的是,新引擎氨基酸叶面肥在制造工艺上采取了三重螯合工艺,溶解性好,吸收率高。所以,虽然都叫氨基酸水溶肥,但配方、原料、工艺和效果决定着产品的成本和价格。

2024年,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特肥爆品打造实操经验,提出“常规产品爆品化”这一产品开发主张。

对大多数农化企业来说,技术创新,尤其是专利技术创新门槛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强大的研发团队,更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笔者认为,研发实力相对不强的肥料企业,在常规产品里掘金,反而是一个务实且可行的路径。

“常规产品爆品化”的出发点不是企业自身的研发和实力,而是市场需求和用户痛点。

最近几年,极端天气日益频繁,土壤板结酸化日趋严重,作物生长环境不断变差,从市场需求的维度来看,抗逆类特肥将成为未来的趋势。因此,新引擎在产品布局上,紧紧围绕“高效抗逆”的核心战略展开,不论氨基酸叶面肥、鱼蛋白有机肥,还是腐植酸水溶肥,都添加了具有抗逆作用的“新引擎纳米碳”专利技术,具有极强的抗逆效果。新引擎因“高效抗逆”的差异化定位,而在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

第二把尖刀:流量,即推广

过去农资产品的主要推广形式是发单页、做墙体广告、搞促销活动、开“两田三会”;现在的推广则是短视频引流、直播变现、私域裂变,其中短视频引流是重中之重。

虽然当下绝大多数农资企业都在积极拥抱短视频,但令人遗憾的是,90%以上的农资企业做短视频推广,依然采取“简单粗暴”打法,内容无外乎工厂大门、仓库堆头、生产车间、研发试验室、领导讲话、客户访谈、企业会议、试验示范……虽然视频的素材很多、发布频率很高,但流量却少得可怜。

短视频不同于传统营销,传统营销以品牌和产品为核心,短视频以创始人IP为核心,二者有着根本区别。如小米的雷军、新东方的俞敏洪、360的周鸿祎,他们作为创始人,是企业流量的发起者,也是制造者,因为创始人天然自带话题和流量。而农资企业的创始人往往习惯于躲在幕后,让营销高管或基层业务员冲锋在前,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注定难有什么作为。

笔者主张,农资企业要想真正做好流量,必须采取“1+N”的流量矩阵模型,其中“1”是创始人IP,也是流量矩阵的“树干”;“N”是团队IP,也是流量矩阵的“枝叶”。这里说的团队IP,不是独立的个体IP,而是依附于企业IP之上的小IP,做团队小IP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大IP积蓄能量,如“新引擎-庞老师”。团队IP包括了形象代言人IP、技术专家IP、营销团队IP、渠道客户IP等。

第三把尖刀:销量,即变现

一家农资企业,如果能同时把质量(产品)和流量这两件事情做好,那么销量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今天,农资渠道商最不缺的是产品,最缺的是客户。换言之,谁能帮渠道商解决引流和拓客问题,谁就能走进渠道商的货架和心智,并最终赢得销量。

2025年,随着行业内卷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农资企业开始深入一线,为经销商、零售商流量赋能。通过帮助渠道商搭建线上流量系统,从而打通销售的“最后一公里”。换言之,整个行业对终端的抢夺,已经从过去的“产品铺货”走向了现在的“终端动销”。

总结:

未来,农资行业的竞争不再是“谁的广告更响”,而是“谁的产品更懂作物、谁的内容更懂农户、谁的打法更落地”。把质量磨到极致,把流量玩到极致,把销量做到极致,三把尖刀同时出鞘,才能在内卷时代杀出一条血路。愿所有还在田间地头鏖战的农资人,都能在2025年听到作物生长的声音,也能听到利润增长的声音。

作者为《农药市场信息》传媒新营销架构师和新营销专栏作家、重庆新引擎农业创始人

内容来源:农药市场信息

本期编辑:程贝贝

本期审核:顾倩倩

本期监制:顾旭东

免责声明

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农信传媒法律顾问:李德均律师

想你所想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