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23年9月驻进惠东县稔山镇老坑村以来,两年时光飞逝。从校园到基层,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我努力从农村小白向一名合格的基层干部转变。初入陌生村庄,陌生的客家方言、忙碌的村干部、不熟悉的业务,都曾让我紧张迷茫。幸得村里浓厚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村干部的支持鼓励,我逐
黄 冲
惠东县稔山镇老坑村村委会主任助理
老坑村“四色日记”:
从实验室到泥土地的两载沉淀
自2023年9月驻进惠东县稔山镇老坑村以来,两年时光飞逝。从校园到基层,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我努力从农村小白向一名合格的基层干部转变。初入陌生村庄,陌生的客家方言、忙碌的村干部、不熟悉的业务,都曾让我紧张迷茫。幸得村里浓厚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村干部的支持鼓励,我逐渐找准定位,在努力学习农村工作的同时,用心做好“四员”角色。
红色宣讲员——初心本色
老坑村于2023年6月成功获评国家级“红色村”,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驻村后,我第一时间走遍村内红色遗址,研读《稔平半岛的革命摇篮》《赤色雁湖-高维全传》等史料,但很快我发现,由于村内人流稀少,红色文化氛围不够浓厚,红色旅游显得不温不火,特别是雁湖革命史馆的讲解员也青黄不接。见此,我便主动与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干部商量,推动组建红色宣讲队伍,从镇村干部、群众和老坑小学教师中挑选20人组成稔山红色宣讲队,其中不乏雁湖革命烈士的后代。
黄冲(右一)在博罗东江纵队纪念馆学习红色文化和讲解技巧。
在红色宣讲培训结业仪式上,我第一次作为讲解员试讲,难免紧张,村里的前辈鼓励我:“当你真诚地分享,听众自会被你的情感所触动。”在他们鼓励的目光中,我不再犹豫,从农会到交通站,从东征到解放战争……借着培训学到的知识和驻村的感悟,我滔滔不绝地和大家分享着村里的红色历史。
如今,雁湖革命史馆人气日盛,那段金戈铁马的岁月愈发醇厚。我也将继续磨炼讲解技巧,努力向更多人讲好、讲活雁湖故事。
绿色植树员——生态亮色
绿奇楠沉香是老坑村的另一大特色,村内种有约800亩绿奇楠,给老坑村添上了一道绿色的风景。为推动村里“红+绿”融合发展,我和村干部商量,在主村道的两旁和村民的院子前种植三角梅,从规划设计到亲手栽种,我都积极参与其中。此外,我还利用选调生专项工作经费,在村口的水库旁增添了绿奇楠沉香树苗、火焰木、香樟等,让老坑村更添绿色魅力。
黄冲(左三)在主村道两旁种植三角梅。
群众守护员——民生暖色
随着对村情的深入了解,我发现村内老龄化突出,而且有多户困难群众,涉及近百人。我逐一查阅档案、了解详情,与村“两委”干部和“双百社工”一起入户核查,帮助符合条件的老人和家庭争取更多政策补助;同时对口帮扶一位智力障碍困难户,常去探望关怀。今年春节期间,我也利用选调生服务群众经费走访慰问了村内所有困难群众,看着他们都换上了新装,有的骑上了崭新的电动车,我更加深刻体会到了驻村的意义。
黄冲(左二)入户走访群众。
灾害宣传员——安全底色
今年入夏以来,台风带来的汛情及蚊虫引起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我和村内党员干部一起,在暴风雨来临时动员、帮助老人转移,确保每一位村民都能平平安安。同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防护知识,协助排查家居积水隐患,严防基孔肯雅热疫情传播,为村民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黄冲在强降雨期间转移慰问群众。
驻村两年,时光如老坑坚实的柏油路般沉淀。在红色宣讲中触摸历史温度,在植绿护绿中播撒绿色希望,在服务群众中收获成长进步……驻村两年,从“小白”到“村里人”,转变的不仅是身份,更是我成长与蜕变的见证。未来,我将继续带着初心,在田埂屋檐下踏实前行,让每份耕耘扎根乡土、开花结果。
来源:露露说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