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发文称有车企一把手不懂 AEB还忙着做智驾,如何看待?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8 18:58 1

摘要:深夜的朋友圈,华为余承东一石激起千层浪:“连AEB是什么,居然有车企一把手根本没搞懂!”更讽刺的是,这些人“整天忙着做智能驾驶”,结果AEB主动安全测试“非常差”。这番炮轰瞬间点燃行业火药桶——当舵手连基础安全技术都拎不清,这场智能驾驶革命是否已沦为“皇帝的新

深夜的朋友圈,华为余承东一石激起千层浪:“连AEB是什么,居然有车企一把手根本没搞懂!”更讽刺的是,这些人“整天忙着做智能驾驶”,结果AEB主动安全测试“非常差”。这番炮轰瞬间点燃行业火药桶——当舵手连基础安全技术都拎不清,这场智能驾驶革命是否已沦为“皇帝的新装”?

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绝非什么黑科技,而是20年前就装进凯迪拉克的“老伙计”。它用毫米波雷达或摄像头盯死前方障碍物,碰撞前自动刹车保命。乘联会数据明明白白:2025年16万元以上车型近九成标配AEB,但8万元以下车型装配率还不到3%。这差距哪是技术鸿沟?分明是“安全分阶层”!

更荒诞的是,某些车企把AEB当“顶配专属”,高价收割安全焦虑。中汽研报告扒下底裤:同款车低配版AEB刹停时速上限比高配砍半,硬件阉割明码标价。

车企为何集体“跳过基础课狂攻奥数”?答案藏在财报里。小鹏XNGP选装率超80%,问界智驾包加购率近70%——消费者愿为“未来感”掏腰包。相比之下,AEB这类“看不见的功能”既难营销又拉不高车价,自然遭冷落。

可安全欠账终要血偿。河南高速事故中,某品牌智驾系统面对侧翻货车毫无反应;江苏收费站前,开启辅助驾驶的车主竟醉到不省人事。血淋淋的真相是:激光雷达强光下误判率超30%,毫米波雷达连塑料路障都分不清。

2028年实施的AEB强制国标如同照妖镜:要求所有乘用车标配,刹停时速门槛提至80公里,还得识别行人、自行车甚至踏板摩托。某二线车企CTO哀叹:“以前靠供应商黑盒方案混日子,现在连仿真测试都过不了关”。

技术路线之争更撕开行业底裤:

华为堆激光雷达,ADS 3.0实现120km/h刹停,但成本激增30%;

小鹏押注纯视觉,宣称MONA M03成本降40%,却被曝雨天漏检率暴涨;

比亚迪靠全产业链碾压,刀片电池省下的钱反哺智驾研发,毛利率守住了20%生命线。

这场安全军备竞赛,实则是供应链掌控力的生死局。

当余承东们隔空斗嘴时,云南山区的五菱宏光车主正面临更残酷现实:同一条盘山路,豪华车AEB轻松避让落石,他的车却连倒车雷达都时灵时不灵。当北上广热议“通勤NOA”时,中国还有3000万车主开着零主动安全配置的裸奔车。

所幸强制国标撕开了口子。2028年后,哪怕最便宜的微型电车,也必须装上行人和自行车识别系统。这种技术平权比任何“颠覆性创新”都更接地气——毕竟对普通家庭而言,避免一次鬼探头碰撞,远比“车内刷剧”实在得多。

余承东的炮轰看似针对个人,实则戳穿了整个行业的“安全障眼法”。当某新势力CEO把AEB参数交给实习生撰写,当激光雷达数量沦为配置表斗兽棋,这场智能驾驶狂欢早已偏离初心。真正的技术革命,不在实验室PPT里,而在每一次刹停都能救命的平凡瞬间。毕竟再炫酷的智驾,都不该拿用户生命交学费。

来源:爱车人士阿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