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1963年6月26日生在莫斯科,家里条件一般,爹妈是化工厂的工程师,住那种老式的集体公寓,日子过得紧巴巴。
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的故事,是俄罗斯90年代乱局中一个典型又极端的大佬发家史。
他从一个有理想的年轻人,靠着钻空子和搞关系,一步步爬到石油和银行的顶端,差点把整个国家捏在手里。
他的嚣张,甚至让总统普京都成了他眼里的“对手”。不过,这家伙最后还是栽了,成了俄罗斯寡头时代的一个标志性笑话。
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1963年6月26日生在莫斯科,家里条件一般,爹妈是化工厂的工程师,住那种老式的集体公寓,日子过得紧巴巴。
他是犹太裔,家里就他一个独苗,从小脑子好使,学习成绩顶尖,模样也不赖,棕色头发,大眼睛,戴个大框眼镜,笑起来挺和气。1981年,他考进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学化学工程,成绩一直拔尖。
大学期间,他混进了共青团,靠着能说会道和组织能力,1986年当上了伏龙芝区的共青团副书记,年纪轻轻就成了共青团的红人。当时的《华盛顿邮报》记者还夸他是“克格勃看好的天才”,前途一片光明。
他那时候的梦想挺实在,想当个苏联工厂的“红色经理”,就是管企业的头头,干出一番事业。可惜,80年代的苏联对犹太人有点排斥。
毕业后,他想去军工企业干技术活,觉得自己成绩好,背景也不错,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儿。结果,人家直接把他拒了,说是“涉密工作不适合犹太人”。
这事儿对他打击不小,估计让他第一次觉得国家对不起他,梦想也开始动摇。
没路走,他就得另找出路。1987年,他靠着共青团的关系,弄了点钱,开了家“青年咖啡馆”。这买卖在当时挺时髦,可惜苏联人看不惯这种资本主义的玩意儿,咖啡馆没撑多久就黄了。
接连吃瘪,霍多尔科夫斯基彻底不信什么理想信念了,开始一门心思赚钱。他拿最后一点奖学金,贿赂了共青团的头头,搞了个“青年科学技术创新中心”。
这公司表面上是帮工厂解决技术问题,其实干的是金融套利的勾当。苏联那会儿有种非现金信用,值钱程度比现金差十倍。
他就用少量现金换一大堆信用,再把信用高价换成外汇,赚得盆满钵满。到25岁,这家伙已经攒下几亿外汇的身家,成了小富翁。
尝到甜头后,他野心更大了。1988年,他把公司改成银行,叫梅纳特帕银行,靠着共青团的关系网,接手不少国有企业的资金往来。
这银行刚起步就在莫斯科市中心开了家门面,1990年还拿到了苏联中央银行的执照,成了第一批私营银行之一。他还通过电视广告忽悠老百姓买银行股份,吸了230万卢布进来。
不过,这些钱最后都没分红,全进了他自己的腰包。这时候的霍多尔科夫斯基,已经从一个想当红色经理的愣头青,变成了满脑子算计的金融玩家。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一团糟。1993年,叶利钦搞了个“休克疗法”,想刺激经济,还出了《合作企业法》,允许私人开银行。这对霍多尔科夫斯基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他立马把梅纳特帕银行做大,专门给政府和企业当资金中介,每天都有大笔国有资金从他银行过账,手续费赚得手软。
1995年,他跟另一个寡头波塔宁搭上线,俩人一块儿贿赂副总理,以3.5亿美元的低价买下尤科斯石油公司78%的股份。
这公司当时是俄罗斯石油业的龙头,市值后来飙到200亿美金。霍多尔科夫斯基就这么一跃成了石油和银行的双料大佬。
拿下尤科斯后,他开始露出真面目。他要求政府官员把钱存进梅纳特帕银行,还得每年交10%-15%的“银行税”。这哪是存钱,分明是抢钱。
谁要是不从,他就威胁掐断石油供应。俄罗斯是产油大国,石油就是工业的命脉,官员们根本不敢跟他硬碰硬。
1997年,一个地方官员因为不交“银行税”,被他断了油,工厂停工,经济崩盘,这人最后在办公室上吊自杀了。这事儿在当时震动不小,报纸上都登了,民众气得直骂。
更过分的是,他一边把石油低价卖给欧洲,换大把外汇,一边在国内喊“石油不够”,把油价抬到天上去。
1998年,俄罗斯经济危机,工厂倒了一片,失业率蹭蹭往上涨,老百姓连油都加不起,加油站门口排长队,骂声一片。
他却在瑞士的豪华庄园里跟欧洲商人吃香喝辣,日子过得滋润。这套操作让他得了个“石油沙皇”的外号,俄罗斯人恨得牙痒痒,国际上也拿他当笑话看。
2000年,普京上台,开始收拾这些寡头。别列佐夫斯基和古辛斯基两个大佬已经被搞定,跑的跑,抓的抓。霍多尔科夫斯基不光不收敛,还变着法儿跟普京对着干。
他拿钱资助反对派,想搞什么“颜色革命”,还到处宣传普京的坏话。2003年2月22日,全国工业与企业家大会上,他觉得自己机会来了。
这场会全国直播,算是他跟普京公开较量的舞台。他当着全国人民的面,指责普京的亲信腐败,说政治和司法系统烂透了,矛头直指普京。他以为这下能把普京逼得没脾气,像当年的叶利钦一样服软。
结果,普京完全没买账,冷静地回应了他的指控,还顺手甩了一句:“霍多尔科夫斯基先生,你的纳税问题好像也有点麻烦。”这话一出,全场都傻了。
霍多尔科夫斯基当场哑火,脸都白了。这句话不光打了他的脸,还点出了他偷税漏税的老底。全国人民通过电视看得清清楚楚,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这场对决。霍多尔科夫斯基想让普京低头,结果自己成了被点名的那个。
普京的动作快得很。2003年10月25日,霍多尔科夫斯基的私人飞机刚在西伯利亚一个机场落地,就被特种部队抓了。2005年5月31日,莫斯科法庭判他偷税、欺诈和窃取国家财产,坐了8年牢。
第二个月,又给他加了洗钱和贿赂的罪名,刑期再延长。尤科斯公司被国家接管,资产全冻结,2006年6月15日正式破产。
这公司曾经是俄罗斯的石油巨头,市值200亿美金,就这么被拆得七零八落。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帝国彻底崩了。
在监狱里,他从“石油沙皇”变成了普通囚犯,在西伯利亚的寒冷牢房里蹲了十年。2013年12月20日,因为国际压力和减刑申请,他被放了出来。
出狱当天,他直接坐飞机去了德国柏林,之后宣布定居瑞士,还拿了永久居留权。他在瑞士继续以“反普京斗士”的身份蹦跶,2014年搞了个“开放俄罗斯”运动,喊着要让俄罗斯跟欧洲靠拢,还拿钱资助反对派。
不过,他在俄罗斯已经没啥影响力,更多是被西方媒体拿来当宣传工具使。2024年1月9日,俄罗斯内务部又对他下了通缉令,说他资助非法活动。
回顾霍多尔科夫斯基这一路,他从一个想干实事的年轻人,靠着钻空子和搞关系,爬上了财富顶峰,差点把国家命脉攥在手里。
他的贪婪和嚣张,害得老百姓苦不堪言,工厂倒闭,官员自杀,国家经济被他玩得团团转。可再牛的寡头,也斗不过国家的铁拳。普京一出手,他的帝国就灰飞烟灭,落得个流亡的下场。
这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多有钱有势,挑战国家底线,迟早得翻车。
来源:看电影看到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