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郫都区:科研创新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摘要:近年来,成都市郫都区高度重视中医药全业态发展,研究制定一系列推进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无论从龙头单位建设到基层服务普及,还是从科研创新到产业升级转型,以及宣传推广到文化传播,都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近年来,成都市郫都区高度重视中医药全业态发展,研究制定一系列推进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无论从龙头单位建设到基层服务普及,还是从科研创新到产业升级转型,以及宣传推广到文化传播,都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龙头引领 惠及全域

今年5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和培育单位名单,郫都区中医医院肺病科榜上有名,成功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这一殊荣不仅是对郫都区中医医院肺病科学科建设水平、中医药服务能力和综合实力的充分认可,更标志着郫都区在传承与发展中医药事业、服务百姓健康方面迈上新的台阶。

郫都区中医医院作为公立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在2022年度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全国区县级中医医院考核名单》中位居第一,充分展现了其医疗水平和综合实力。该医院目前已建成国家“心衰中心”、“卒中中心”、“标准化高血压中心”等重要医疗中心和联盟25个,拥有肺病科、骨伤科、康复科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中医)专科9个;培育了包括成都中医药大学“双师型”教师等在内的大量中医药现代化人才。

同时,郫都区中医医院还充分发挥区域龙头引领示范作用,第一时间组建中医专家团队,负责当地各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的业务指导、技术帮扶,培育街道(镇)、村(社区)中医药临床技术骨干266人,全面实现了当地基层医疗机构帮扶和中医药资源的广泛普及和科学、精准使用。

基层推进 普及中医

今年9月,患者胡先生给郫都区友爱镇卫生院名中医工作室医生陈林杉送上“医德高尚 医术精湛”的锦旗。

据悉,在此一周前,胡先生还一直备受味觉失灵、失眠等症状的困扰,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效果均不佳,陈林杉医生为他量身定制治疗方案;经过一周的调治,胡先生的顽疾得到明显改善。

目前,像陈林杉这样的名医专家诊室(工作室)郫都区共有19个。他们不仅要承担患者的日常诊疗任务,还要承担当地全部基层医师和乡村医生的培训职责。

近年来,郫都区大力鼓励名医专家诊室(工作室)以“师带徒”的方式,广泛开展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为当地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基层中医药人才。

毕业于成都市中医学院针灸学校的叶晓东现在是郫都区安德街道云凌村卫生室的负责人。他平时不仅要负责云凌村的基公卫工作和村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他的村卫生室还设置了中医科,为村民提供推拿、刮痧、火罐等中医传统疗法,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进行中医治疗,既方便了群众,也有利于中医药在基层的良好传播。

叶晓东的故事仅仅是郫都区179名乡村医生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郫都区充分发挥中医“简便廉验”的优势,狠抓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提升工作。现在郫都区139家村卫生室均能为群众提供基本的中医药和中医适宜技术服务,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生数达164人,当地全部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整体得到提升,广大基层群众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到高品质的特色中医药诊疗服务。

守正创新 科研引领

“安神饮、瘦身饮、润肺饮、生发饮……”,这些饮品均来自郫都区安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药特色“奶茶店”。店中的特色茶饮是先将中药熬制成茶汤,再将食材经过筛选、清洗、蒸煮等工序做成小料,小火慢熬,从而得到美味健康的中药茶饮,饮品物美价廉,深受周边基层群众喜爱。

去年5月,郫都区骨科医院自研的中药制剂“参附气血康颗粒”开始临床使用,该制剂主要用于骨折及各类气血亏虚、气滞血瘀所致的痹症,现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且众多患者反映良好。该院现有取得备案的制剂2个,正在研发的制剂2个,挖掘整理院内名医协定处方29个;且开展 “一人一方一加工”服务,剂型涉及浓缩丸、酊剂、外敷散剂等。

郫都区在中医药发展中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的理念,积极鼓励辖区医疗单位和中医药相关企业,一方面要不断传承中医药的精髓,另一方面要充分结合现代科技;不断推动中医药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运用,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切实需求。近3年,郫都区中医药相关科研立项115项,发表学术论文159篇,其中SCI18篇,获批专利11项。

产业提升 全面发展

“‘中医稻谷’是通过运用中医农业技术,采用中草药修复和改良土壤;不仅能提高水稻的病虫害抵抗能力,也能提升水稻的品质,亩产可达1200斤!”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研究院研究员董顺文介绍,今年10月,郫都区三道堰镇马街社区的中医稻谷示范田迎来了丰收,未来将更好地助力于乡村振兴战略发展。

在四川省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智慧中药房,经过浸泡、煎煮等全自动流水线工序后,一袋袋中药汤剂从生产线上“吐出”,整齐排列、装盒。据该公司副总经理孟杰介绍,智慧中药房占地超9000平方米,目前属于全国最大规模的智能药房,也是全国唯一通过国家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智能药房,可实现每日最大产能近8000张处方。

“小朋友们认识这味中药吗?”“认识,它叫茯苓,是一种真菌植物。”走进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草药集市,各类中草药随处可见,工作人员教群众辨识中草药,药商们忙着为顾客介绍药材。该集市将每周六、周日定为“乡村草药赶集日”,也是中国首个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项目。

郫都区利用区域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积极探索中医药一、二、三产业多元化、融合性发展,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和经济价值转型,构建起了中医药相关全产业链条,中医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极大提高,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为当地基层群众致富增收开辟了新路径。

文化宣传 深入人心

“我们家看眼睛都只找他,中西医结合水平高。”这是“健康郫都”微信视频号发布的“鹃城名中医系列展播”评论里的一条留言。近年来,郫都区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宣传工作,在官方平台发布的郫都区名中医系列宣传短片反响热烈,好评如潮。

在世界园艺博览会郫都分会场,与百花齐放的园艺展园同时亮相的还有中药园艺化的小品--“悬壶药韵”。“悬壶济世”是中医药人朴素的价值观,代表着医术高明、济世之心;将中医药文化与园林景观相结合,通过精心选择和配置各种中草药植物,不仅营造出美丽的园林景观,还能让人们近距离了解和感受中草药的魅力。

2023年,郫都区共开展中医义诊宣传活动121场,义诊惠及群众1.3万余人次,发放中医宣传资料10万余份,基层居民中医药常识知晓率达90%以上,当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患者对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达85%以上,中医药服务满意率达85%以上。

未来,成都市郫都区将聚焦特色中医药的内涵传承、示范种植和科技研发继续发力,持续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为当地基层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生活和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全面助力中医药这块中华瑰宝在“健康中国”战略蓝图上更加熠熠生辉。

彩凤、聂蔓 西南商报源点新闻记者 吴淳友

来源:源点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