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来自德勤4月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约70%的受访者表示,投资支持数字工具和服务的技术平台对其所在机构至关重要。此外,60%的受访者指出,必须加大对电子病历(EMR)和企业资源规划(ERP)软件等核心技术的投资。
“
卫宁健康、创业慧康、东软集团、万达信息、嘉和美康,为关键词
图/视觉中国
2025年,全球医疗系统 的 领导者都在考虑加速 信息化升级, 人工智能(AI) 正 是他们最趁手的工具。
来自德勤4月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约70%的受访者表示,投资支持数字工具和服务的技术平台对其所在机构至关重要。此外,60%的受访者指出,必须加大对电子病历(EMR)和企业资源规划(ERP)软件等核心技术的投资。
在医疗系统中,仍有大量行政流程依赖人工操作。以患者看诊为例,诊断、治疗方案等数据,之前是医务人员手动将相关信息录入,借助于数字技术,这些流程在国内一些医院已经实现自动化升级。
上述德勤调查显示,大多数受访医疗系统高管表示,其所在机构正致力于开发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或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探索该技术。逾40%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在机构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投资上已获得显著至中等水平的回报,而37%的受访者则认为目前尚无法评估。
应用人工智能辅助后,医疗机构有何显著受益?
德勤美国医疗解决方案中心开发的一个模型显示,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为护士腾出13%至21%的工作时间,相当于每位护士每年可节省240小时至400小时。一些已广泛应用的数字工具能够将护士在行政事务上的耗时减少20%,让他们有更多时间投入到患者护理上。
根据 IDC 数据,中国医疗行业IT支出在2021年达到494亿元,预计到2026年将会达到920.7亿元。
前景如此美妙,那些致力于帮助医疗系统自动化升级的企业,又如何了?
在医疗信息化产业链上,中游应用软件及解决方案商为主要玩家。上市公司有卫宁健康(300253.SZ)、创业慧康(300451.SZ)、东软集团(600718.SH)、万达信息(300168.SZ)、嘉和美康(688246.SH)等。
截至2025年8月底,这些企业陆续发出半年报,情况并不乐观。
这些医疗IT企业整体营收成长能力较弱,很大一方面源于项目周期长,客户定制化需求较多。另外,还要承担偏高的销售费用率。纯医疗IT企业年平均销售费用率超过12%,高于计算机行业的平均值。
医疗场景复杂、监管严格,真正能跑通商业模式的公司,现在还寥寥无几。
No.1 卫宁健康
几项核心财务指标均呈现下滑趋势。
卫宁健康中报显示,实现营业收入8.39亿元,同比下降31.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8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982万元,同比下降564.73%。
卫宁健康解释称:“部分客户需求释放递延、WiNEX产品在升级替换过程中尚未转化为规模收入、人工等成本费用相对刚性,以及互联网医疗健康业务优化(部分关停或剥离)、资产减值损失、补缴税款及滞纳金等。”
卫宁健康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379.39万元,同比增长163.44%,增长的原因是报告期内卫宁健康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减少。
卫宁健康是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的龙头企业,据IDC报告,其连续五年位居医院核心系统市占率第一。卫宁健康的WiNEX Copilot智能助手,目前已在全国近150家医疗机构中实现部署。
从其半年报的业务分类来看,公司收入主要由医疗卫生信息化业务(包括软件销售、技术服务及硬件销售)和互联网医疗健康业务两大部分构成。上半年,公司医疗卫生信息化业务实现收入7.77亿元,同比下降25.76%,占营业收入比重达92.54%,仍是绝对主力。
No.2 创业慧康
上半年,创业慧康亏损8055万元。
创业慧康中报显示,营业收入为5.77亿元,同比下降20.6%;归母净利润亏损8055万元,同比下降394.3%;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9462万元,同比下降475.2%;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78亿元,同比增长7.6%。
该公司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包括项目延迟和新产品磨合期导致收入收缩。尽管如此,公司仍在持续强化研发投入,保持较低的资产负债率,致力于优化管理和控制风险,以确保未来的稳定发展。
资料显示,创业慧康专注于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业务,主要业务分为医疗卫生信息化应用软件和基于信息技术的系统集成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在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的主要业务保持增长,特别是在医疗行业的千万级订单数量有所提升。公司通过与行业机构的协作,整合医疗场景需求,加速研发成果的转化,提升了核心产品的竞争力。此外,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战略,促进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与共享,提升了客户服务效率。
No.3 东软集团
营收增长,但盈利承压。
2025年中报显示,东软集团营业总收入为46.89亿元,同比上升9.08%;归母净利润为5627.04万元,同比下降42.75%;扣非净利润为-4269.98万元,同比下降206.04%。
此次也是近四年来,东软集团首次在上半年出现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的情况。
对于“营收与毛利率双增但扣非净利润持续亏损”的现象,引发了上交所的监管问询。对此,东软集团回应称,主要是由于创新业务公司对归母净利润的负向影响及列报规则的影响,而不是公司主营业务自身盈利的问题。
从盈利能力指标看,公司毛利率为26.53%,同比下降12.65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2%,同比下降44.75个百分点。三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合计为5.97亿元,占营收比为12.73%,同比下降15.96个百分点。
东软集团已五年蝉联医保信息化市场份额第一,其医疗健康及社会保障板块,上半年的收入为6.8亿元,占总收入的14.51%。
No.4
万达信息
连续第五季亏损收窄。
上半年,万达信息实现营业收入9.33亿元,同比增长1.09%,业务基本盘保持稳定;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99亿元,同比收窄18.20%,扣非后亏损3.30亿元,同比减亏17.86%,
公司盈利能力有所改善。2025年中报毛利率为15.6%,同比提升1.66个百分点;净利率为-32.5%,同比提升18.23个百分点。尽管净利率仍为负值,但亏损程度减轻。
期间费用控制成效显著,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合计为2.22亿元,三费占营收比为23.78%,同比下降23.81个百分点,显示公司在降本增效方面取得进展。
资料显示,万达信息成立于1995年,2011年1月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软件开发48.23%,运营维护31.16%,集成20.60%。
作为智慧城市与医疗信息化龙头企业,其医保支付DRG/DIP系统,落地40余个地市,重点研发“AI+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便民服务/行业监管”场景,实现临床辅助决策、病历质控、慢病管理等智能应用。
No.5
嘉和美康
上半年,嘉和美康亏损1.16亿元。
嘉和美康半年报显示,实现营业收入为2.19亿元,同比下降27.22%;归母净利润-1.16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85元。
报告解释称,受整体经济环境及医疗行业环境的影响,部分客户需求释放递延、招投标节奏滞后,公司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的新增订单出现下滑,导致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减少。
此外,受预算资金充裕度等因素影响,医院客户购买力降低,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售价有所下降,对毛利空间造成一定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嘉和美康的主营业务是医疗信息化软件产品的研发、销售和技术服务,以及医疗器械的销售。公司提供从临床医疗到医院管理、医学科研等多个环节的综合信息化解决方案
来源:财经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