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持人章蓉生(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各位记者朋友:民营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最活跃因子”,为安徽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民营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职能、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省工商联
省工商联“进企业、解难题、送政策、促发展”活动情况新闻发布会
时间:9月8日(周一)下午16:30
地点:省行政中心
实录内容
主持人章蓉生(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各位记者朋友:民营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最活跃因子”,为安徽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民营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职能、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省工商联副主席聂磊先生,为大家介绍我省工商联开展“进企业、解难题、送政策、促发展”活动的相关情况。
下面首先请聂磊副主席作发布。
聂磊(省工商联副主席):各位记者朋友:下午好!首先,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民营经济发展和工商联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很高兴向新闻界朋友介绍省工商联围绕“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开展“进企业、解难题、送政策、促发展”活动,积极服务“两个健康”相关情况。
当前,我省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正处在“三个往前赶”的关键阶段。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根据全国工商联和省委、省政府部署,今年以来,省工商联深入商协会和重点民营企业,开展“进企业、解难题、送政策、促发展”活动,推动各类惠企政策落地见效,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强化组织领导,统筹部署推进
一是专班统筹,凝聚合力。以机制建设为抓手推进“进企业、解难题、送政策、促发展”活动,建立以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抽调专门人员组成省工商联“为企服务”专班机制,常态化开展工作。推进完善“省联抓总、市县联动、商会协同”为企服务联动机制。二是方案引领,压实责任。在全省工商联系统印发《安徽省工商联“进企业、解难题、送政策、促发展”具体举措》,明确政策宣贯、走访调研、诉求办理等5条工作主线,分解21项重点任务,确保责任到人。三是全员动员,直通一线。召开全省工商联系统视频动员会,组织省工商联执委、直属商会会长,各市工商联主要负责人、省工商联机关全体人员参会,推动活动直通企业、直达一线。我省16市、104个县(市、区)工商联均已建立民营企业联系协调制度和意见诉求办理机制。
二、深入调研宣贯,精准把脉问需
一是广泛开展调研。省工商联坚持突出走访重点企业、突出察实情解难题、突出提振发展信心、突出促进高质量发展,结合我省“改进作风、访企入村”专题行动,召开省工商联企业家副主席、副会长新春畅享会,赴合肥、淮北等地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面对面对话民营企业,与会企业不分类型、不分大小,在与企业负责人现场交流的同时,收集企业在生产经营、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困难或建议,汇总整理后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二是强化政策宣贯。线上,通过省市工商联(总商会)公众号、各类商协会微信群,《中华工商时报》、《工商导报》等宣传载体,广泛宣传中央及我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各地创优营商环境、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经验做法。截至8月底,工商导报通过开设政策解读版面等方式,共刊登中央和安徽省各项政策稿件93篇,合计83个版面。线下,通过走访调研和培训活动,将520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及其他政策读本送到企业,进一步提高惠企政策知晓度。三是精准摸排问题。定期梳理汇总涉企问题,掌握民企诉求相对集中的领域,摸清惠企政策落地落实中的堵点、难点;开展分析研判,从“解剖一个问题”到推动“解决一个领域问题”。今年以来,省、市、县(市、区)工商联联动,走访重点商会协会和民营企业,问困问计于企业,共开展1239场次“进企业”活动,推动解决问题诉求485个。
三、完善机制流程,推进诉求办理
一是完善诉求处置机制。省工商联整合形成3个常态化“企业诉求”反映平台,包括省委统战部和省工商联与民营企业季度座谈会、安徽省网上工商联“为企服务”端口以及省工商联“直通车”,进一步畅通企业诉求反映渠道。修订完善省工商联涉企问题常态化归集处理规范流程,促进形成闭环管理,省工商联收集企业诉求101条,已办结65条。其中,协调解决44条个案问题,通过提案信息、大会发言等方式帮助反映21条诉求建议。二是强化部门系统协同联动。联动各市工商联,落实与公检法司沟通联系机制,在不干预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的前提下,协调处理民营企业反映的维权案件,及时推进解决企业难题。三是运用建言献策渠道。通过政协资政会、月度专题协商会等平台,就企业科技创新、“抱团出海”等议题建言献策,反映企业诉求,推动完善产业支持政策。各市工商联也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建立“收集-办理-反馈”的闭环机制,共帮助当地企业协调解决420个问题。全省各级商会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民营企业民商事和劳动争议案件8358件,调解成功率83%,依法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
四、搭建服务平台,赋能长效发展
一是搭建产融对接平台。线上,常态化收集企业融资需求,对接协调金融机构处理。截至8月底,2140户企业提出融资需求,金融机构放款金额290.54亿元。线下,举办“民营企业走进邮储”银企对接会、“民营企业走进上交所”金融服务培训班等。联合工商银行开展优质民营企业融资工作,推动269家企业纳入工行白名单,已放款21.55亿元。积极参加安徽省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介绍省工商联贯彻落实举措。开展创新型成长型民营企业金融赋能行动。依托徽商总会组建徽商产业基金,首期规模30亿元,重点投向徽商科创企业和科创项目。二是搭建研学平台。先后组织1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走进联宝(合肥)、海尔卡奥斯“灯塔工厂”开展观摩教学活动,激发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力。组织26名百强民营企业走进深圳华为公司,开展为期一周的科技创新培训,推动我省优强民营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探索企业发展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和新模式。先后征集遴选9个民营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系列典型案例和9个“领先者”商会团体标准报送全国工商联,示范带动民营企业提升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三是促进产业链协同。组织召开2025徽商大会徽商“出海”链接会以及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专场产业发展链接会,编印链接会供需手册,现场发布产业链供需信息300多条,推进徽商企业围绕“出海”等需求与部分海外安徽商会、金融机构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现场链接洽谈。
在省委、省政府的有力推动下,全省民营企业争先进位、动力强劲。8月28日,全国工商联发布了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3个榜单。我省有11家企业上榜中国民企500强、15家企业上榜制造业500强、2家企业上榜服务业100强,彰显了安徽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劲活力。
下一步,省工商联牢牢把握促进“两个健康”主题,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坚定发展信心,传承企业家精神,在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中实现更大作为。同时,聚焦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积极搭建政企沟通、融资对接等平台,持续提升服务效能,助力民营经济人士踊跃投身安徽高质量发展实践,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章蓉生:谢谢聂主席的发布。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提问记者举手示意,并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
央视网记者:民营经济促进法已于2025年5月20日施行,省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民营经济的桥梁和纽带、政府管理和服务民营经济的助手,在宣传贯彻落实方面有哪些举措?
聂磊:民营经济促进法第七条明确规定:“工商业联合会发挥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民营经济组织经营者思想政治建设,引导民营经济组织依法经营,提高服务民营经济水平”,这是工商联职责作用首次被写入国家法律。抓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贯彻落实,工商联就是要紧紧围绕这一法定职能定位,更加精准地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更大力度地推动涉企政策落地落实,更加有效地支持服务民营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加务实地引导民营企业提升治理水平,不断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持续掀起学习宣传民营经济促进法热潮。民营经济促进法颁布后,第一时间采取省、市工商联联动方式召开省工商联大讲堂,设立5个分会场,向省市工商联执委、商协会负责人宣讲解读民营经济促进法。充分利用中华工商时报、工商导报、“大道徽商”融媒体栏目以及工商联系统网站、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开设专题专栏,通过系列访谈、政策解读、评论文章、典型宣传等多种形式宣传民营经济促进法,组织邀请了工商联机关干部、商协会负责人、民营企业家、专家学者共50人热议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在报纸重要版面以《吃下“定心丸” 安心谋发展》《法治护航民营经济行稳致远》《保持发展定力 增强发展信心》为题,推出三批次专题系列访谈报道。截至8月底,已累计刊发各类文章303篇(条),着力营造社会各方面学习和贯彻民营经济促进法的良好氛围。高频次、多层次组织开展民营企业家教育培训,持续深化法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突出年轻一代教育培养,及时解疑释惑,广泛凝聚共识,大力提振信心。
二是加强助企纾困,助推政策落实落地。搭建政企沟通平台,深化民营企业家季度座谈会机制,及时收集和反映民营企业在法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我省实施民营经济促进法办法尽快出台。建立健全工商联涉企问题常态化归集处理机制,及时回应并协调解决民营企业急难愁盼。用好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机制,配合规范涉企执法等专项行动,依法平等维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引导民营企业加强信用建设,指导执委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工作。协助推动民营企业清欠工作,对有重大分歧的拖欠账款问题,发挥好工商联调解作用。去年以来,省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共调解涉及政府及有关部门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纠纷19件,其中调解成功7件,涉案标的额3655万元。
三是加强服务引导,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强化金融服务,多渠道收集民营企业融资需求,搭建商协会、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平台。推动科技创新,持续开展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及百强排序,引导企业立足现有产业规模和配套优势,加快创新融合发展,优生态、转动能。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强化商会调解职能作用,为民营企业化解矛盾纠纷提供便利。开展直属商会规范化建设提升行动,发挥商会在信息咨询、宣传培训、市场拓展、权益保护、纠纷处理等方面的协调、自律和服务作用。发挥省工商联国际合作工作委员会作用,开展政策、法律、信息等专项服务,拓展国际合作,助力民营企业“走出去”。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踊跃投身“万企兴万村”“百城千校万企”促就业等行动和光彩事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四是加强规范建设,助推民营企业现代化治理。持续落实“民营企业家法治素养提升计划”,开展“企业家学法”季度大讲堂活动,深化法治民企、清廉民企建设,提高企业家法治意识,引导企业树立“守法善经营”的法治理念,特别是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好执委企业示范引领作用。
安徽日报记者:请问,省工商联在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方面有哪些考虑和工作举措?
聂磊:当前我省民营企业所处阶段不同、规模不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各异,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确保此项工作取得成效,我们正在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分层分类抓试点。根据全国工商联的统一部署,研究制定了《安徽省工商联推进民营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实施方案》,按照企业自主、试点先行、分类推进、逐步深化的原则,把在我省的全国工商联执委企业和省工商联执委企业全部纳入试点企业,同时选取了民营经济基础较好的合肥、芜湖、蚌埠、马鞍山、铜陵、滁州六市工商联开展我省试点工作。
二是培训赋能强基础。利用有关主流媒体和自有平台,做好政策解读、典型宣传等工作。重点围绕《工商联执委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治理现代化指引》等内容,利用省工商联常执委会议、工商联大讲堂、“企业家学法”季度大讲堂等载体,分专题、分类别,对执委企业开展培训,不断提升执委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能力和水平。7月30日,在省工商联十二届六次常委会会议上,专门邀请了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企业家学院院长陈凌教授作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制度专题辅导讲座。今年以来,省工商联加大培训力度,目前已举办各类培训17期,受众达2000多人次。
三是典型示范树标杆。前期我们在省级层面已选树了科大讯飞、科大国盾量子、维天运通、合肥荣事达4家典型企业作示范。目前正面向全省各级工商联、直属商会广泛征集、选树典型,建立“典型案例库”,并做好宣传推广。综合运用业务培训、互学互鉴、专家指导、政策激励等多种形式,引导工商联执委企业带头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在推进治理现代化上作表率。
安徽新闻联播记者:近年来,省工商联深入开展“双招双引”工作,推动一批项目在安徽落地、生根发芽,取得不俗的成绩。工商联在开展“进企业、解难题、送政策、促发展”活动时,采取了哪些措施帮助这些准备落户的企业选择安徽,帮助新落户的企业“扎根成长”?
聂磊:“双招双引”是推动资源适配、在适宜土壤种下优质种子的重要手段。省工商联高度重视“双招双引”工作,积极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广泛联系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的优势,通过平台搭建、精准对接、持续服务等一系列组合拳,招引与培育相结合,为企业在皖发展蓄势赋能。
一是抓招商添动能。研究制定《省工商联深入推进“双招双引”助力“三地一区”建设工作机制》,构建“靶向招引、协同联动、全周期跟进服务、反馈通报”等环节的闭环工作体系。通过徽商总会以及遍布全国的异地安徽商会构建商会联络网络,打造省工商联系统“双招双引”的“桥头堡”。今年以来,共收集168条投资意向,有序推进34个项目入库,项目总金额213.1亿元。根据企业投资意向和需求,精准匹配各地市园区的主导产业和重点招引目录,全力推动投资意向转化为落地项目,为企业借力安徽区域优势与资源、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二是搭平台促合作。省工商联着力打造品牌化的活动和交流平台,促进项目与资源、技术与场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对接合作。今年3月份举办的2025徽商大会,960余名海内外企业家共享机遇、共商合作,联合相关产业专班和相关链主企业共同举办新能源、人工智能、文旅融合3个产业链接会,精准邀请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政产学研金服用要素部门参会,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即将召开的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合作交流对接会聚焦人工智能产业,也是深化人工智能+制造业产业企业合作交流、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平台。截至目前,已有160名知名民营企业家积极报名参会。
三是优环境助发展。充分发挥省“双招双引”和“创优营商环境为企服务”两个平台作用,对“双招双引”项目从洽谈、签约、开工至投产,进行全周期跟进服务。发挥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与民营企业家季度座谈会平台作用,建立健全工商联涉企问题常态化归集处理机制,加大对落地重点企业建议诉求收集、解决力度,营造安商护商氛围。组建规模30亿元的徽商产业基金,赋能企业成长、服务科创项目落地。
章蓉生:本次发布会提问到此结束,感谢发布人,感谢媒体记者们,再见!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