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怒撕“唐人”烂梗!全网力挺:别拿痛苦当笑话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8 16:38 1

摘要:一位历史老师在课堂上的犀利发言突然火遍全网。视频里,她语气严厉却字字戳心——原来有学生用“唐人”这个词嘲笑同学,直到被欺负的孩子忍不住哭诉,老师一查真相瞬间怒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不知道‘唐人’是什么意思……但用疾病命名来攻击别人,对那些真正患病的人非常不公平!”

一位历史老师在课堂上的犀利发言突然火遍全网。视频里,她语气严厉却字字戳心——原来有学生用“唐人”这个词嘲笑同学,直到被欺负的孩子忍不住哭诉,老师一查真相瞬间怒了。

这可不是简单的校园纠纷。当老师发现“唐人”竟是被拿来形容“唐氏综合征”患者时,直接甩出一句:“你是在拿别人的痛苦当笑话!” 全班瞬间安静。

事情其实很简单:几个学生觉得喊同学“唐人”只是在开玩笑,“形容人幼稚”,甚至根本不懂这个词背后的含义。

但被喊的那个孩子受不了了——他偷偷找老师倾诉:“他们一直这样叫我,我很难受。”

这位老师一做调查,瞬间惊出冷汗。 “唐人”这个看似“无害”的梗,实际上是以“唐氏综合征”患者为嘲讽对象的恶意词汇。

她直接在班会上发火:

“如果你用某种严重的疾病类型来攻击别人,不管针对的是同学还是其他人,都是在伤害那些真正患病的人!”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她严肃批评,这个词真的在班里消失了。

“当孩子们理解意思后,这个词就不再出现了。” 她这句话,点醒了无数人。

这早就不是个别现象了。

“鸡你太美”、“贝儿这个绿茶”、“老六”……大量网络梗无差别涌入校园,小学生跟风玩梗、却根本不懂含义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为什么说这事严重?

– 烂梗消解了严肃性:把疾病、歧视、污名化包装成“玩笑”,实则钝化了孩子对痛苦的感知;

– 跟风模仿取代了思考:很多孩子只觉得“这么说很潮”,却不明白为什么潮、潮的背后是什么;

– 伤害藏于无形:被嘲讽的孩子不敢说,嘲讽人的孩子不自知,等发现时心理创伤已难以弥补。

一位教育学者说得直接:

“当孩子开始用疾病骂人而不自知,就是教育缺位的信号。”

为什么这位老师赢了?她做对了三件事

第一,不放过任何一个“小词”。

她没有因为“只是个梗”就忽略,而是深究背后是否藏着歧视或伤害。

第二,把道理讲透,不说教。

她没有只批评“不准说”,而是告诉学生为什么不能这么说——因为会伤害真实存在的人。

第三,用情绪推动改变。

“我有点生气了”——她允许自己流露真实情绪,反而让学生感受到这件事的严重性。

教育不是压制,是唤醒。 她唤醒了学生的共情能力。

我们该如何应对?从家庭到学校必须联手

光靠老师一个人远远不够。

– 家长不能缺席:孩子从网上学梗,家长得及时纠偏——“你觉得这个词好玩,但你知道它从哪来的吗?”

– 平台应负起责任:梗文化的传播平台是否该对明显带有歧视、污名化的内容加以限制?

– 教育要走在前面:与其等烂梗泛滥,不如在学校开展“网络用语辨析课”,提前打预防针。

批判性思维,才是这个时代最好的疫苗。

我们反对的不是网络流行语,而是那些把痛苦娱乐化、把歧视轻松化的所谓“梗”。

就像那位老师说的:

“不要盲目跟从,你要理解它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是说给孩子,也是说给每一个成年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细水长流一点号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