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11月,小红书上有一个中古店的老板发了一个帖子:《某物APP“暴雷”了》。视频里,他拿着一条巴宝莉围巾,说是客户在得物购买的,并附有一张模糊的订单截图。据他说已经给专家看过,“看图不好”。
今年9月16日,是得物的10岁生日。
一眨眼,我们与“假”作战有10年了,
有几个故事想分享给大家。
第一个故事,是我们想对大家说一声:谢谢。
去年11月,小红书上有一个中古店的老板发了一个帖子:《某物APP“暴雷”了》。视频里,他拿着一条巴宝莉围巾,说是客户在得物购买的,并附有一张模糊的订单截图。据他说已经给专家看过,“看图不好”。
造谣视频里,围巾没有得物防伪扣
且把关键订单信息模糊
在我们发现的时候,评论区里已经有一批这样的声音:
“得物的防伪扣呢?”
“得物拍的留底照片,和你展示的都不一样欸”
“不太可能吧,在得物买东西全流程都有监控”
“你去买一单,就知道毒扣是什么”
……
那一刻,我们是感动的。大家自发提到的得物的防伪扣、留底图、全流程监控……这些我们在10年间下了硬功夫的,期望每一个鉴别环节都能留底、透明化、可追踪的努力,都被大家感知到了,并已经成了你们心中判断真假的依据。
该中古店员工向得物公开道歉
后来在法院的审理下,该中古店的员工承认是为了生意引流而造谣,并在社交媒体上向得物公开道歉。
发帖人的道歉原贴
像这样为了自身利益,恶意的引流事件,发生过不止一次。
有深谙“黑得物,就是流量密码”的网友。如小红书博主造谣“得物鉴别师是临时工”、朱某发布“得物平台果然都是假货”的帖子、薯某某称“得物买到假货,多平台鉴定为假”,均在网上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和流量。但他们无一例外,都在得物核实事件后,纷纷删帖,承认信息不实,并向得物道歉。
上海虹口法院対小鉴猫的一审判决书
也有同行为了抬高自己的实力,为了自己的生意,造谣得物引流的。如2022年,“小鉴猫”创始人高某,连发2条短视频,声称“某物卖的围巾多个批次,被小鉴猫APP鉴定为假”“板上钉钉”。我们立刻调出了所有鉴别记录和留底图片,进行复核。并把实物送到中检进行鉴别,结果都为正品。但高某却拒绝与我们沟通,持续在网上误导消费者,称“中检能和我团队比准确率?”。最后我们经历了20个月,终于获得了法院公正的判决。上海虹口法院判罚小鉴猫造谣行为证据确凿,违法事实明确,已构成商业诋毁,罚款10万元,并公开向得物道歉。
对于造谣,我们是不害怕的。因为我们只要有订单号,就能追溯出对应的商品照片和鉴别视频,还原整个事件。
但我们怕的是,真相比谎言来得慢些,总有一部分人,只看到了谎言,而错过了真相。
所以这一次,我们更想说的是:谢谢你们,愿意和我们站在一起。
这10年,你们以非常快的速度在向我们聚集。你们中的每一个人,在我们眼里都是那样具体。
你们是那个多年前,攒了几个月的钱,终于买下一双椰子的少年;是那个背着全新登山包,终于站在雪山之巅的户外女孩;是那个为送给女友第一支口红,在得物上反复比对色号的男生;也是那个抽到心仪的盲盒,开心到尖叫的姑娘……
但或许我们在大家心里却是抽象的,是一个平台,它很大,很远,也没那么亲切。
所以第二个想分享的故事,是我们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鉴别师和研究员的故事。
就是这些具体的人,在用很具体的方式,确保大家收到的都是正品。这也是面对假货,我们的底气所在。
正品库品类繁多,涵盖25大类
为了确保判断准确,小常来到了我们的正品库,一下调出几十条不同版本、不同批次的真内裤,全摊在桌上,和“嫌疑内裤”做详细的比对。
相比于研究员的经验,正品库更像一种理性的存在,所有的真伪证据非常客观地存放在这儿。目前库内有6000+品牌,十几万个品,价值超1.5亿,这些数据还在不断增长。
同一款商品会采买不同版本、不同批次
就拿CK内裤举例,我们一共有400多条。只要CK出了新的内裤,我们的采买团队就会全世界地去把它买回来。并且对每件样品进行详细研究,制定出明确的鉴别标准。
和正品一核验,小常的判断就被轻松验证了。
正品腰头用的是蓬松弹力线,而这批货全是低成本涤纶线。小常一开始就怀疑的“领标”,被放入了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发现成分也与正品存在细微偏差。
于是,8000多条假货全被拦在了仓库外,没有一条流入消费者手中。
美妆研究员正在做香水内容物研究
这样的故事在得物每天都在发生。每个鉴别师不仅要记住正品的每一个细节,还要了解市面上最新的仿品特征。
南墙在得物4年了,是美妆鉴别的研究员,曾被特聘为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讲师,鉴别超过70万次。她的一大主线任务是主动地去搜集假货信息,不断更新鉴别标准。用“不撞南墙不回头”来形容她,是不为过的。
为了买到最“先进”的假货,她练就了一套“侦查术”:卧底各大社交平台,扮成要进假货的买手去探消息,因为经验不足,一开始很容易被发现。后面她开始通过不同的职业买手作为中间人下单,错开收货地址。甚至白天假装忙着售假,深更半夜才上线“进货”。
用这样的“笨办法”,南墙及团队捕捉到了十几个专门销售高仿海蓝之谜精粹水的账号。最终定位到了同一个货源,从源头上阻断了假货入场得物。
南墙和另一个同事又用了三天时间,对这批假货,既核查外观,也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去测内容物成分,还和从全球采买来的不同版本正品做反复比对。目的是,找到假货的纰漏点,更新进我们的鉴别报告。
最后的发现之一是,当把底标倾斜一定角度,如果是被修改过批次的,那么油墨的厚度会出现变化。就是这个毫米级的发现,最终被写进标准,同步给所有鉴别师。解决了假货贩子做批次篡改的问题。(是的,当我们对外披露这个鉴别点的时候,也说明它已经是过去式了,不怕假货贩子知道,因为我们已经迭代新的鉴别点了。)
服饰区研究员,在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做研究
我们背后就是这样一群很具体的人。他们愿意向前一步、不断求真、有丰富的经验,但不被经验所累。
但这还不够,这群较真的人,还一起组建了正品库,再加高科技仪器加持,这才是我们直面假货、直面谣言的多重底气。
我们愿意用最“复杂”的方式,去呈现一个最简单的结果——你们拿到手里的一切,都是真的。
但以上这一切始终发生在一个“黑箱”里,如果我们不书写,对于大家而言,还是不明晰的。
“得物买的东西感觉跟线下店、专柜不一样?”
“凭什么得物鉴别师说真就是真?”
这些来自大家的声音,我们都听到了。所以在2024年的10月,我们举办了第一次用户开放日,并且持续在办。我们想把自己敞开,带大家实地参观鉴别的全流程。
用户开放日,大家在参观正品库
在历届开放日里,最受大家欢迎的,还是正品库了。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理性的证据库,但对大家来说,它像一个大型的博物馆、商店,里面什么“古董”都有,当然最新的爆品更是有。
这里的东西足够全:300双椰子,1958个星巴克杯子堆满一整个墙壁……
这里的东西足够稀缺:限量的1000体空山基霸王龙、价值7.9w的LV滑雪板、全球限量200个的Tiffany篮球、以及当年侃爷突发销售的“告诉过你”T恤……但每一件都只用于鉴别参考,不对外售卖。
也足够“无厘头”,比如前些年爆火的肯德基可达鸭玩偶,正品库里有17个,都是买手在肯德基“吃”回来的。还有KEEP的520活动奖牌,也是买手十分精确地跑了1.314km兑换回来的。
看起来似乎很不合常理,但正品库的“进货”逻辑是:“只要用户有买的需求,我们都会买回来研究。具备了鉴别能力,才会上架。”
用户在参观奢包鉴别区
有趣是一方面,但用户开放日更重要的是:打消大家的疑虑。
我们还记得西西里,她在得物买了一只Speedy 20包包,拿回家用手机扫NFC芯片,却怎么都扫不出信息,她疑惑了,这是真的还是假的?所以今年3月,我们邀请了她和其他有疑虑的用户入仓。
一进奢包鉴别区,西西里就开始兴奋了,这里整个氛围都和外面不一样,灯光很明亮,且确保落在大几十张鉴别台上的光都一样均匀。每一张桌子上都放着一只热门包包,正在被鉴别师里里外外地检查。全过程被上下左右无数摄像头,全程记录。甚至是一镜到底,没有任何死角。“也就是说,包包不存在被掉包的风险。且后续遇到任何争议,都能直接调取鉴别的全过程,以供核实。”鉴别师解释说。
西西里提出了对NFC的疑问,鉴别师跟她解释:“很多品牌的NFC是内部溯源用的,并不是真假唯一依据。手机型号不匹配会扫不出来,现在假货甚至能仿造NFC——我们鉴别不会只看这一项,得结合皮质、五金、工艺等十几种细节交叉判断,最多要查100多项,一个包还得经过多位鉴别师确认才敢下结论。”
研究员正在用超景深显微镜查验一款
MIU MIU包的Logo工艺
彻底让大家放下心的是实验室环节。当五金件被放在超景深显微镜下面,立刻被放大1000倍之后,真假Logo的区别,实在太过明显了。还有能测五金金属含量的XRF,一点点成分的偏差,都会被显现出来。
价值超200万的X-Ray
价值200多万的X-Ray,可以在完全不拆封手机包装的前提下,把内部结构看得一清二楚,完全杜绝了模型机、拆封机的可能性……
西西里后来和我们说:“在现场看,和在 App 里买,感受还是很不一样的,现场看完你们鉴别流程跟工作的样子确实让我信任很多。”
把求真过程摊开,是我们破解谣言的最佳方式。这也是我们想讲的最后一个故事。
鉴别师正在查验细节一个包的查验 全流程需60~90分钟
中古店造谣的事件,现在已告一个段落了。它或许会以另外一个样貌在未来再度出现,但我们不会妥协,因为与“假”作战的这件事,我们做了10年,且会继续下去。
十年真短啊,短到我们还清楚记得最初的那个小办公室,以及我们为了满足大家鉴别球鞋的需求,如何找到了十几个圈内靠谱的“大神”、KOL,凭图片帮大家鉴别。
十年也很长,长到我们见证了,如何从靠民间高手到组建自己的正规军,从纯靠个人眼力到建立一套可持续、可验证、可进化的鉴别体系。如今,我们从球鞋的单一品类,扩建到了25个大类,并且还在持续的成长中。
感谢每一个陪伴我们走过这段路的你,接下来的十年,我们还会继续较真下去。
来源:得物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