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川崎博以为自己只需要道个歉就能过关,2017年10月8日,神户制钢所董事长川崎博站在记者面前,他的声音有些颤抖:"我们篡改了铝铜制品的强度和尺寸数据。"
文:水木史记
编辑:水木史记
——《前言》——
2024年6月3日,丰田章男90度鞠躬道歉,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日本制造业的金字招牌,正在一块块碎裂。
从神户制钢的数据造假到福岛核电站的设计缺陷,日本人的工程能力,真的有那么强?
——《壹》——
川崎博以为自己只需要道个歉就能过关,2017年10月8日,神户制钢所董事长川崎博站在记者面前,他的声音有些颤抖:"我们篡改了铝铜制品的强度和尺寸数据。"
这句话的分量,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神户制钢不是什么小作坊,这家创立于1905年的钢铁巨头,是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它的产品遍布全球:从波音飞机的机身到新干线的车体,从丰田汽车的框架到军用设备的核心部件。
川崎博只承认了一小部分真相。
三天后,更多内幕曝光,铁粉产品数据造假,DVD和LCD屏幕制造材料数据造假,一周后,川崎博不得不再次召开记者会:"钢铁制品也涉及造假。"
这意味着全球有200多家企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了不合格的日本钢材。
波音公司紧急召回部分飞机进行检测,丰田汽车暂停了多条生产线,神户制钢的造假,不是临时起意,而是长达十年的系统性欺诈。
内部调查显示:质检部门早就知道产品不达标。
但他们没有改进工艺,而是选择了篡改数据,检测设备被人为调整,检测报告被批量伪造,甚至连检测人员的签名都是假的。
更令人震惊的是造假的规模。
神户制钢在日本国内有12家工厂,海外有36家子公司,造假产品流向了全球。泰国的汽车制造厂收到了不合格的铜管。
马来西亚的电子厂使用了强度不足的铝合金线材。
中国市场上,神户制钢的钢丝和特殊钢,有相当比例都是以次充好的产品,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贰》——
神户制钢倒下后,更多的真相浮出水面,2018年7月,日产汽车承认:在日本国内的5家工厂存在尾气排放和油耗测量数据造假,持续时间:数年。
2021年6月,三菱电机被曝光:数据造假长达30多年。
涉及产品:铁路设备、空调系统、电力设备,2024年6月,日本国土交通省的调查结果让所有人震惊:丰田、马自达、雅马哈发动机、本田、铃木的38种车型,全部存在认证欺诈问题。
日本汽车工业的五大巨头,全部参与了造假。
丰田章男在记者会上承认:"商品交货期短,又被迫多次返工,给最后认证测试阶段的员工造成过大压力。"这是理由吗?还是借口?
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
日本东北地方发生9.0级大地震,地震本身并没有直接摧毁福岛第一核电站,真正的灾难,来自于设计缺陷,福岛第一核电站建在海拔10米的台地上。
工程师们认为这个高度足以抵御任何海啸,他们错了。
地震引发的海啸高度达到15米,海水越过防波堤,淹没了应急电源系统,这不是天灾,这是人祸,东京电力公司早就知道存在风险。
2008年,公司内部评估报告显示。
如果发生超过设计标准的海啸,核电站将面临严重威胁,报告建议提高防波堤高度,增设备用电源,这份报告被束之高阁。
理由很简单:成本太高。
提高防波堤需要投入200亿日元,增设备用电源需要50亿日元,相比之下,维持现状只需要定期维护费用,东京电力公司选择了维持现状。
2011年3月12日,1号机组氢气爆炸。
3月14日,3号机组连续两次爆炸,三个反应堆堆芯完全熔毁,放射性物质大量泄漏,事故发生后,东京电力公司的第一反应不是救援,而是掩盖。
公司对外宣称:反应堆处于"冷停堆"状态,情况可控。
实际上,堆芯温度高达2800摄氏度,核燃料已经熔穿了反应堆底部。
——《叁》——
成本至上的恶果1990年代,日本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制造成本急剧上升,为了维持竞争力,日本企业开始削减一切"不必要"的开支。
质量控制部门首当其冲。
原本需要三重检测的产品,简化为一重检测,原本需要实地测试的环节,改为电脑模拟,神户制钢的内部文件显示:2000年以后,公司的质量控制预算逐年减少。
2016年,质控预算比1990年减少了60%。
与此同时,公司的利润目标逐年提高,川崎博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日产汽车前董事长卡洛斯·戈恩在法庭上说:"为了达到利润目标,我们必须在某些地方做出妥协。"
这些妥协包括:使用不合格的零部件,省略必要的测试环节,篡改检测数据。
三菱电机的内部调查显示:公司从1980年代开始就存在数据造假行为,30多年来,没有一个管理层成员提出异议。
为什么?因为造假带来了巨额利润。
神户制钢通过数据造假,每年节省成本约50亿日元,三菱电机通过省略测试环节,每年节省成本约30亿日元,这些钱,最终都变成了管理层的奖金。
日本政府知道企业在造假吗?知道。
2016年,经济产业省的内部报告就指出:多家大型制造企业存在质量管理问题,报告建议加强监管,增加检查频次。
这份报告同样被束之高阁。
原因很简单:这些造假企业都是政府的重要税收来源,也是政治献金的主要提供者,神户制钢每年向自民党提供政治献金约2000万日元。
丰田汽车的政治献金更是高达5000万日元。
在巨额利益面前,监管部门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到2017年神户制钢事件爆发,日本政府才被迫采取行动。
但为时已晚,日本制造业的信誉已经彻底破产。
——《肆》——
帝国的黄昏2024年第一季度,日本GDP下降2.0%,这个数字背后,是制造业的全面衰退,汽车工业作为日本经济的支柱,其出货量下降了15%。
原因很简单:没有人再相信日本制造。
丰田汽车的全球召回次数,从2017年的12次增加到2023年的47次,本田汽车的质量投诉,同期增长了230%,还有供应链的连锁反应。
日本8大汽车制造商的供应链涉及5.9万家企业,总交易额达41.9万亿日元。
一家企业的造假,牵动着整个产业链的神经,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日本企业已经彻底落后,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排行榜上,前十名中没有一家日本企业。
日本企业还在坚持燃油车技术,却发现这个市场正在快速萎缩。
丰田章男在2023年的股东大会上承认:"我们在电动化转型中落后了。"这是日本汽车工业霸主地位结束的信号。
半导体领域的情况更加糟糕。
1990年,日本企业占据全球半导体市场50%的份额,2023年,这个数字降到了6%,曾经的电子巨头,现在只能在中低端市场苦苦挣扎。
面对全面的技术落后,日本企业开始了最后的挣扎。
2024年6月,丰田宣布将投入1000亿日元进行电动化转型,松下宣布退出液晶面板业务,专注于电池制造,但这些日本企业的"新技术",很多都需要从中国采购核心零部件。
曾经的老师,现在成了学生。
来源:水木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