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炫耀N次带火种登机,挑战航空安全底线?机场:尽快核实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8 21:31 1

摘要:我每次过安检,都有一种小学生交卷前的紧张感,生怕背包夹层里藏着一瓶去年夏天喝剩的矿泉水,被安检小哥用犀利的眼神逮个正着。

我每次过安检,都有一种小学生交卷前的紧张感,生怕背包夹层里藏着一瓶去年夏天喝剩的矿泉水,被安检小哥用犀利的眼神逮个正着。

结果你猜怎么着?

就在咱普通人还在为一瓶水纠结的时候,有“神人”已经把机场安检当成了游戏副本,还是可以无限次通关的那种。

这事儿就发生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一位姐姐,在飞机进入平流层后,优雅地打开了手机前置摄像头,从她那看起来装不下三包纸巾的小挎包里,摸出了一枚打火机。

伴随着“咔哒”一声脆响,一小簇火苗在舷窗边升腾,她对着镜头,脸上挂着三分讥笑、三分薄凉和四分漫不经心的微笑,配上文案,大意是“姐第N次带这玩意儿上天了”。

我的天,当时我看到那视频,手里的奶茶差点没拿稳。

这操作,是觉得自己天赋异禀,还是单纯觉得牛顿的棺材板压得太稳了?

视频火速传播,又火速消失,上演了一出“只要我删得快,违法就不存在”的戏码。

可惜啊,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它更像是个巨大的云端硬盘,你上传过的每一个像素,都有人替你存着。

说真的,我特别想钻进这位姐的脑袋里瞅瞅,看看是什么样的脑回路,能把一项可能导致机毁人亡的作死行为,包装成朋友圈里集赞的“战绩”。

是为了证明安检形同虚设,还是就为了享受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优越感?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虚荣心了,这简直是一种把无知当个性,把危险当刺激的病态表演。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回应也很有意思,标准得像教科书:“记录后会尽快转达相关责任单位核实。”

这话术,听着耳熟不?

跟你投诉外卖少了个鸡腿,客服回你“亲,这边已经为您记录反馈了呢”是一个味儿。

大家想听的不是这个,大家想知道的是,这“第N次”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是安检员集体打了个盹,还是那台号称能看穿一切的X光机,恰好对打火机这类物品有“脸盲症”?

安检部门说,藏匿火种是违法的,“肯定能检查出来”。

这话听着就有点黑色幽默了。

一边是“肯定能”,一边是“第N次”,这中间的矛盾,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把公众对航空安全的信任感都吸了进去。

一次可以说是漏网之鱼,那“N次”呢?

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位姐姐可能已经摸索出了一套绕开安检的“独门秘籍”,这事儿比带打火机本身还恐怖。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在一个几百人共享的密闭金属盒子里,以每小时九百公里的速度飞行。

这时候,任何一点不可控的火源,都可能成为点燃灾难的导火索。

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写在无数航空事故报告里的血泪教训。

所以,我们才要不厌其烦地执行那些看似“麻烦”的安检规定。

那位姐姐在点燃打火机炫耀的那一刻,她点燃的不是火苗,而是对几百个家庭不负责任的引信。

这种心态,其实挺普遍。

总有人觉得规则是给别人定的,自己是那个例外。

他们开车要加塞,排队要插队,在规则的边缘疯狂试探,并从中获得一种廉价的快感。

他们不是蠢,他们只是坏。

他们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破坏公共秩序和牺牲他人利益的基础上。

今天她敢在飞机上玩火,明天是不是就敢直播在机翼上跳“科目三”?

如今,视频没了,账号可能也销了,人往网线后头一躲,仿佛一切都没发生过。

但别忘了,现在是大数据时代,机票是实名的,机场的摄像头比你家小区的都多。

想找到这位“闯关达人”,比大海捞针容易多了。

我只是在想,找到她之后呢?

罚款五百,拘留三天,再写个八百字的检查?

这点代价,跟她那条视频带来的“流量”和她内心的“成就感”相比,是不是有点太不成比例了?

或许,一份全国联网、终身有效的“民航禁飞黑名单”,才是送给她最好的“第N+1次”礼物。

毕竟,有些人,可能真的只适合待在地面上。

来源:冬日阳光旅游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