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Pro版的摄像条设计被骂像“贴了块创可贴”,本该救场的17 Air更惨,直接因为eSIM政策卡在国门之外,首发连国行的影子都见不着!
以前苹果开新品发布会,热搜能挂三天三夜,果粉熬夜也要看直播。
可今年iPhone 17系列还没正式亮相,就已经被网友吐槽“史上最没存在感旗舰”。
Pro版的摄像条设计被骂像“贴了块创可贴”,本该救场的17 Air更惨,直接因为eSIM政策卡在国门之外,首发连国行的影子都见不着!
这波操作,连摩根士丹利都忍不住下调了销量预期, 苹果这是要栽在2025年?
01 先说说争议最大的iPhone 17 Pro。
本来大家还期待苹果能玩出点新花样,结果曝光的设计图一出来,评论区直接炸了锅。
背部那个类似Google Pixel的摄像条,把三颗镜头挤在一条横杠里,中间留了一大块空白区域,有网友调侃“像是手机后壳没做完就出厂了”。
更尴尬的是, 全铝机身搭配小块玻璃背板的组合 ,不仅摸起来没了以前Pro系列的质感,还让老果粉想起了iPhone 4时代的信号问题。
毕竟金属边框对信号的屏蔽效应,苹果这么多年也没完全解决,现在又搞这种设计,难怪大家担心“出门连5G都搜不到”。
要是设计丑点也就罢了,关键核心配置还没什么惊喜。
Pro系列独占的 A19 Pro芯片 ,虽然用了台积电第三代3nm工艺,CPU性能比上代提升20%。
但面对骁龙 8 Gen4的4.0GHz超大核和天玑9400的AI动态调频,优势早就没以前那么明显了。
更让国行用户心梗的是,12GB内存看似升级,可苹果的 本地化AI功能 要年底才上线,现在这内存顶多只能减少后台杀应用的频率,想靠这个吸引大家换机?
恐怕有点难。
影像方面更是“挤牙膏”惯犯。
全系前置升级到2400万像素,自拍画质是好了点,但后置除了Pro系列小修小补,标准版还是换芯片、加续航的老套路。
要知道现在国产旗舰随便拿出来都是一英寸大底、潜望式长焦,苹果这套“微调镜头模组+加新配色”的操作,早就勾不起消费者的兴趣了。
02
本来大家还把希望寄托在iPhone 17 Air身上。这款机型主打的“极致轻薄”确实戳中了不少人。
5.5mm厚度、146克重量,拿在手里跟张信用卡似的,还破天荒地用上了A19 Pro芯片和12GB内存,按理说能填补轻薄旗舰的市场空白。
可谁能想到,苹果为了轻薄,居然砍掉了实体卡槽,全面改用eSIM,这下直接把国行版卡在了政策门槛上。
虽说中国联通已经下发通知,要为苹果eSIM业务铺路,甚至制定了专门的技术规范,要求手机预装国内通用的eSIM证书。
但工信部这边还没完全放开政策,移动和电信更是连相关通知都没收到。
这就导致iPhone 17 Air首发根本没法在国内上市,苹果直接错失了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
要知道2025年一季度苹果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已经跌到14.9%,排在第五位,vivo、小米这些国产品牌早就把手机市场咬得死死的,现在少了17 Air这个走量机型,怕是要被甩得更远。
更要命的是,17 Air的短板本来就很明显—— 2800mAh的电池容量 。
比标准版iPhone 17的3600mAh少了一大截,就算有软件优化,续航也很难让人放心。
之前三星推出的S25 Edge,也是主打超薄设计,结果销量惨到被迫下调生产目标,现在苹果还想靠同款思路打开市场,简直是在“重蹈覆辙”。
而且摩根士丹利预测17 Air国行起售价可能要6999元,这个价格配上续航短板,就算政策放开,消费者也未必买账。
03
现在最让人揪心的是,除了17 Air,另外三款iPhone 17系列国行机型的SIM卡配置还没定。
要是它们也跟着取消实体卡槽,全面改用eSIM,而政策又没放开,那苹果在中国市场就真的要“全面失守”了。
要知道中国用户对实体SIM卡的依赖度一直很高,光是“换号码要重新写卡”这一点,就足以劝退不少人。
说真的,这代iPhone 17系列让人看到了苹果的“力不从心”。
以前靠芯片和生态就能碾压对手,现在面对国产品牌的强势崛起,创新却越来越慢。
Pro系列设计翻车,Air系列卡在政策门槛,就连价格还要上涨5%,这样的 iPhone,真能留住消费者吗?
最后想问问大家 :
如果iPhone 17 Pro设计不改,17 Air国行遥遥无期,你还会考虑换这代iPhone吗?
或者说,你觉得苹果接下来该怎么调整策略,才能挽回中国市场?
来源:杭州有一路看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