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突然注销!宗馥莉动真格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8 19:15 1

摘要:其名下的浙江娃哈哈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和江山娃哈哈宏振饮用水有限公司,已经双双进入了简易注销程序。

宗馥莉又出手了。

这一次,她的动作依旧迅猛:

其名下的浙江娃哈哈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和江山娃哈哈宏振饮用水有限公司,已经双双进入了简易注销程序。

就在不久前,“隐身”两个多月的宗馥莉才刚刚回到娃哈哈集团总部办公;

紧接着,就传出了因不满杭州市上城区法院对娃哈哈职工持股会股权纠纷案的审理进度,宗馥莉方于2025年8月27日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提交投诉举报材料,要求推动案件加速审理的消息。

如今她又再度亮剑,真是让外界目不暇接。

当然,这不是她第一次对娃哈哈出手“做减法”;

但在这个节骨眼上,任何轻微的动作都会显得格外的意味深长。

娃哈哈,持续减负中

翻看工商信息可以发现,两家拟注销的公司均由娃哈哈商业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宗馥莉担任董事。

一家是2021年底成立的浙江娃哈哈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另一家是2015年成立的江山娃哈哈宏振饮用水有限公司。

前者注册资本为1000万,成立不到四年,几乎没有任何亮眼的市场成绩;

后者曾经在饮用水领域打拼多年,但近几年的市场份额持续被农夫山泉等对手蚕食殆尽;

尤其是2025年的华东市场,娃哈哈纯净水的市占率已经跌至12%。

注销公司,只是宗馥莉上任以来“资产精简”的延续。

仅在今年7月以来,娃哈哈体系内已有四家公司接连注销:浙江德清娃哈哈科技创新中心、桂林娃哈哈饮用水公司、浙江宏振智能芯片公司等。

尤其是宗庆后亲自拍板成立的芯片公司,宗馥莉挂名董事仅仅一个月就果断关停;

这表明了她不愿再为这些非主业买单的决心,哪怕它是宗老的理想抱负之一。

●图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从表面来看,这些注销意味着娃哈哈的版图正在收缩。

但仔细想来,却更像是一场有预谋的“清仓”。

就是把那些缺乏战略价值、又可能拖累母体的子公司逐一剥离,把有限的资金和精力重新集中到最核心的饮料业务上来。

事实上,宗馥莉上任以来已经新建了18条饮料生产线。动作之大、节奏之快,像极了一个要用“断腕式改革”为企业续命的掌舵者。

注销背后的战略、风险与掌控

很多人将宗馥莉频繁关掉公司这一系列动作简单的解读为“豪门内斗”或“去杜化”,但事实远非如此,背后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是战略收缩。娃哈哈在饮料领域曾经无比辉煌,但过去十年间被农夫山泉、元气森林、可口可乐等多方围攻,市占率不断下滑。

健康管理、饮用水、芯片,这些跨界尝试要么没有形成协同效应,要么直接沦为累赘。

与其把资源分散,不如及时止损,集中火力重回茶饮、水、功能性饮料等主业。

这是一种典型的“聚焦战略”,尤其在农夫山泉、华润怡宝等多强环伺的背景下,娃哈哈必须把资源用在刀刃上。

●图源:小红书@守基人

第二是遗产纠纷的压力。宗庆后去世后,百亿遗产案横空出世,香港法院暂时冻结了18亿美元信托资产,杭州法院的亲子鉴定结果也即将出炉。

家族博弈正酣之际,任何一块游离在核心之外的资产,都有可能成为诉讼牵扯的靶子。

注销非核心公司公司,简化资产结构,就是为了减少未来的风险。

第三则是国资审查的阴影。杭州国资委持有娃哈哈46%的股份,对关联交易的敏感度极高。

●图源:企查查

去年宏胜集团净利润47亿,而娃哈哈本部只有1871万,引发了“利益输送”的质疑。

此时注销一些边缘公司,无疑也是为了切割潜在的风险,缓和与国资的紧张关系。

换句话说,这些注销不是简单的“关门大吉”,而是一场复杂的利益博弈与战略调整。

它既是商业逻辑下的取舍,也是法律和政治环境下的自保。

而她力推的经销商体系改革——淘汰年销300万以下经销商、合同转签至宏胜系、关闭18家非宏胜系工厂......同样被视为一场渠道与产能的“收权运动”。

或是宗馥莉不希望娃哈哈的命脉散落在旁系手中,哪怕这意味着短期的震荡与指责。

娃哈哈,在争议中前行

从2024年宗庆后去世到今天,娃哈哈几乎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之上。

宗馥莉的每一个动作,不仅是企业决策,更像是家族纷争和社会舆论的试金石。

过去一年里宗馥莉经历了“辞职门”,又强势回归;随后对高层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把不少老员工合同转签至自己掌控的宏胜集团。

在外界看来,宗馥莉的手段堪称“雷霆”。

●图源:小红书@苁苁的剧影小窝

与此同时,这些动作也让她饱受争议:有人说她强硬,有人说她冷血,也有人指责她“去娃哈哈化”。

员工维权、经销商反弹、家族成员公开批评、社交媒体上的负面舆论……她几乎是在质疑声中前行着。

但在8月27日的一次罕见专访中,宗馥莉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她反复强调一个词:定力。

在她看来,娃哈哈能在父亲离世后依旧守住700亿的营收,不是因为外部的情怀消费,而是因为整个团队没有被舆论打乱节奏。

●图源:娃哈哈

她更是直言道:“我不会因为风波改变方向。”

她否认了“宗馥莉时代”的说法,强调企业不属于某一个人,而属于所有努力的人。

这种强硬与冷静并存的姿态,开始让外界开始重新审视这位“霸道女总裁”。

她并不是在简单地继承父辈的遗产,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重塑娃哈哈的管理体系。

从砍掉小规模经销商,到引入绩效分红机制,再到大规模关停工厂、注销子公司,她试图通过职业化、制度化的改革,将娃哈哈从传统的“联销体”模式中拉出来,以适应电商、即时零售、数据化运营的新环境。

未来在哪里?

眼下的娃哈哈,既要面对农夫山泉在饮用水市场的穷追猛打,又要面对元气森林等新锐品牌在年轻市场的分流,还要面对康师傅、统一在冰红茶等传统赛道上的盘踞。

外部竞争空前激烈,内部家族矛盾未解,经销商体系也在剧烈震荡。

但与此同时,宗馥莉也在布局新的可能性。

从“娃小宗”这样的自有品牌,到对无糖茶、冰红茶等新品类的试水,从渠道改革到产能重组,她显然已经不满足于做“守成之君”,而是要主动寻找新的增长点。

当然,这条路不会平坦。投资120亿的大健康产业园已经停摆,部分经销商因担心遗产纠纷而观望,AD钙奶二季度在华东的销量甚至暴跌了37%......

●图源:微博@娃哈哈

一边是改革的阵痛,一边是市场的压力,娃哈哈能否挺过去,没人敢轻易下结论。

宗馥莉的每一步都走在刀尖上。她要面对的不只是市场的残酷竞争,还有来自家族、法律、舆论甚至国资的多重压力。

频繁注销公司,看似冷酷无情,实则是她在风暴中维系企业稳定的必然选择。

或许,宗馥莉并不是“不忍了”,而是“不能再忍了”。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她已别无退路。

对娃哈哈来说,艰难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它能否穿越这场遗产纠纷与市场风暴,司法判决的走向、渠道体系的稳固,以及新产品能否赢得消费者,或成关键因素。

对宗馥莉个人而言,这一切既是挑战,也是证明自己的唯一机会。

正如她在采访中所言:“接班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而答案,正在一步步写下。

来源:品牌头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