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威胁比特币:8790亿美元“失落”币或成猎物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9 07:58 3

摘要:在加密货币世界里,比特币一直被视为数字黄金,但一项新技术正悄然逼近,可能颠覆这一切。量子计算的快速发展,让业内人士忧心忡忡——它或许能破解比特币的核心加密机制,将价值高达8790亿美元的“失落”比特币暴露在风险中。行业专家指出,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基于当前技术

在加密货币世界里,比特币一直被视为数字黄金,但一项新技术正悄然逼近,可能颠覆这一切。量子计算的快速发展,让业内人士忧心忡忡——它或许能破解比特币的核心加密机制,将价值高达8790亿美元的“失落”比特币暴露在风险中。行业专家指出,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基于当前技术趋势的现实警示。随着谷歌等巨头不断推进量子处理器,比特币社区必须提前布局,以免这些沉睡的财富成为量子黑客的免费午餐。想象一下,那些因遗忘私钥或持有者离世而“永眠”的钱包,一旦被量子算法攻破,将引发市场剧震。

这份担忧源于比特币的加密基础:它依赖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ECDSA)和SHA-256哈希函数。这些机制在经典计算机时代牢不可破,但量子计算机利用量子比特(qubits)的叠加和纠缠特性,能并行处理海量计算。Shor算法就是杀手锏,它能高效分解大数,推导出私钥从公钥中衍生;Grover算法则加速哈希搜索,理论上将破解难度从2^256次运算降到2^128次。谷歌的Willow芯片虽仅105个qubits,但专家估算,破解ECDSA需2000-3000个稳定逻辑qubits,而SHA-256则需上百万qubits。短期内,这仍遥不可及——当前量子机易受干扰,错误率高——但10-20年内,威胁将迫在眉睫。

无品牌的量子计算机处理器,具有发光核心和复杂的接线。图片来源于网络网络,侵删;

比特币钱包的安全依赖公私钥对:公钥如门牌号,私钥如钥匙。经典计算机逆向推导私钥需亿万年,但量子机不同。文章中,Sound Money Report的Ronan Manly分析显示,约2.3-7.8百万BTC(占总供应11%-37%)困在休眠钱包中,这些币因私钥丢失或持有者去世,无法迁移到新地址。价值按当前11.2万美元/BTC计算,高达8790亿美元。一旦量子计算机成熟,这些钱包的公钥暴露将直接泄露私钥,攻击者可伪造交易,瞬间转移资金。

从工程看,比特币地址类型加剧风险。P2PK(支付到公钥)和重用P2PKH(支付到公钥哈希)地址公钥永久可见,易遭Shor算法攻击;P2TR(Taproot)虽现代,但也暴露公钥。Deloitte研究显示,约25%比特币(超4000亿美元)存于此类地址,包括早期挖矿奖励如中本聪的100万BTC。交易时,公钥短暂暴露(10-60分钟确认期),量子攻击者可发起竞争交易,通过更高矿工费抢先确认。Chaincode Labs报告估算,量子挖矿用Grover算法可平方加速,但不易并行,易导致中心化——大玩家如谷歌主导,威胁去中心化。

行业专家强调,量子威胁分两类:长期攻击针对暴露公钥钱包;短期攻击瞄准交易窗口。但休眠币最脆弱,无法“升级”。NIST正标准化后量子加密,如基于格的算法(lattice-based),但比特币的去中心化升级需共识,软分叉或硬分叉可能耗时7年,期间网络或需离线76天或减速10个月。

量子威胁虽远,但已敲响警钟。BlackRock在2025年iShares Bitcoin Trust备案中罕见警告,量子计算或“破坏加密算法可行性”,影响全球500百万持有者及万亿美元市值。Forbes分析显示,量子不止威胁比特币,还瞄准银行、通信等所有ECC系统,推动全球后量子密码学投资激增。预计2030年,量子安全市场超4000亿美元,比特币若不适应,可能重演Mt.Gox崩盘。

发展趋势上,加密社区正转向“量子抵抗”:Algorand已集成NIST认证的Falcon签名;比特币开发者推QRAMP协议,强制迁移旧地址到量子安全格式。QuBit软分叉提案引入后量子公钥,防范Shor攻击。专家预测,过渡期比特币将分轨:活跃用户升级,休眠币或成“量子彩票”——先破者得,但社区可共识冻结旧地址,保护网络。UC Davis教授Isaac Kim称,“加密行业准备不足,等待太久风险最大”。我国本土项目如量子安全区块链,也在探索融合,强调低功耗格算法。

长远看,这场危机或成机遇:量子计算加速药物开发、金融模拟,推动加密从防御到创新。比特币的开源框架将助其进化,但需全球协作。行业专家相信,比特币不会灭亡,而是浴火重生——前提是行动在先。

比特币总市值超2万亿美元,但其中近三分之一“失落”于休眠钱包,这些币因私钥遗忘或持有者意外离世,永难动用。量子计算的崛起,让这些价值8790亿美元的资产重获“新生”——但以攻击者的名义。Ronan Manly分析指出,2.3-7.8百万BTC困在暴露公钥地址中,一旦Shor算法上线,私钥瞬间破解,攻击者可轻松转移。谷歌Willow的105 qubits虽弱,但专家估10年内或达百万qubits门槛,远超经典超级计算机的亿年运算。

工程上,比特币的ECDSA签名如“单向锁”,量子机用Shor逆转大数分解,Grover加速哈希碰撞。P2PK地址公钥直露,重用P2PKH则永久风险;交易确认期(10分钟)成“量子窗口”,攻击者可重组链条。Deloitte数据显示,早期2百万BTC矿币最易中招,包括中本聪遗产。

面对威胁,比特币社区已行动。NIST自2016年起标准化量子抵抗算法,如哈希基和多变量多项式方案,预计2026年落地。比特币可软分叉引入Lamport签名或QRAMP,迁移活跃币到安全地址;休眠币或设截止期,矿工忽略旧交易。Chaincode Labs估全升级需7年,短期减速10个月保交易。

工程挑战在于共识:去中心化需矿工、开发者、交易所合力,类似SegWit升级。但量子挖矿的Grover加速或酿中心化,专家建议换SHA-512哈希。BlackRock警告凸显市场压力,机构投资者推动量子安全ETF。

量子威胁非比特币独有,影响所有区块链,但其开源韧性成优势。Forbes称,量子或10-20年破局,推动万亿投资后量子市场。趋势上,混合系统兴起:经典+量子抵抗,强调纠错qubits和低功耗设计。我国量子研究领跑,或催生本土安全链。行业专家乐观:比特币将进化,失落币或成“量子税”,但整体生态更强韧。2025年,量子不止危机,更是创新引擎——加密世界,正迎来“量子黎明”。

来源:万物云联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