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4年度报告》。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润辉教授课题组在双靶点抗耐药真菌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24年度报告“2024年度资助成果巡礼”,成为该年度交叉科学部入选的6项成果
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4年度报告》。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润辉教授课题组在双靶点抗耐药真菌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24年度报告“2024年度资助成果巡礼”,成为该年度交叉科学部入选的6项成果之一。
图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24年度报告全面介绍了2024年度各类项目申请、资助与结题情况,集中展示了以自然科学基金委为资助主体的重大研究计划和优秀资助成果。这份报告不仅是对过去一年科研资助工作的总结,更是科研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们对机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目前的单一靶点药难应对耐药真菌发展,双靶点药则可通过多途径降低耐药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现有条件下,抗真菌分子具有靶点难以明确的情况,导致双靶点药在抗真菌药物研究领域尚未取得突破。
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资助下,刘润辉教授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成功设计并发现了细胞膜和DNA双靶点抗耐药真菌多肽模拟物,提出了双靶点抗耐药真菌分子的设计策略,解析了活性分子通过细胞膜和DNA双靶点抗耐药真菌机制,为抗耐药真菌感染药物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探索了双靶点抗耐药真菌分子的潜在应用价值。
这项成果以“A dual-targeting antifungal is effective againstmulti-drug resistant human fungal pathogens”为题发表在《自然•微生物》(Nature Microbiology)上。
刘润辉教授,博导,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学术带头人、东方学者、霍尼韦尔学者。研究方向(多领域交叉研究):模拟多肽的高分子生物材料、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生物传感领域交叉研究。
刘润辉教授本科与硕士均就读于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制药学院,后赴美国普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随后在加州理工学院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积累了跨学科研究经验,2014年底,在美国经历了5年博士和5年半的博士后训练后,刘润辉不忘自己出国的初心,坚定地选择回归母校。
在华理任教的9年里,他始终心怀赤子之心,以持续开拓之姿带领课题组在生物材料领域不断突破、创新,持续发光、发热。他针对生物材料领域的“卡脖子”问题,颠覆传统认知,取得了多项原创性科研成果。近年作为单独通讯作者连续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研究论文,并通过与临床专家和企业合作扎实推进转化工作。
刘润辉教授团队这一突破性研究获评国自然基金委年度成果,既是华理在生物医药交叉领域深耕的有力见证,也为全球抗耐药真菌研究打开新突破口。未来,华理将继续依托学科优势,鼓励更多科研工作者攻坚“卡脖子”问题,为生物医药创新与人类健康保障注入更多动能。
来源:潜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