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股市场的生态系统是由股市内部的运作机制和外部环境共同构成,包括投融资功能、证券行业的经济地位、法律及社会信用体系、市场参与者的结构及互动关系,以及舆论环境等多个方面。近年来,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证券市场同样被这股浪潮
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中国A股市场正逐步迈向规范化和成熟化的阶段。随着市场的演变,投资者也需紧跟步伐,适应不断变化的投资环境。
### 股市生态日益完善
A股市场的生态系统是由股市内部的运作机制和外部环境共同构成,包括投融资功能、证券行业的经济地位、法律及社会信用体系、市场参与者的结构及互动关系,以及舆论环境等多个方面。近年来,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证券市场同样被这股浪潮所席卷。量化投资的兴起,尤其是AI技术的发展,使得股市生态得到了进一步丰富。2025年后,基于AI模型的量化基金如DEEPSEEK的成功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幻方量化基金再次进入投资者的视野。
尽管量化基金在市场上引发了对游资被精准收割的忧虑,量化投资的存在实际上是A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为市场带来了流动性。然而,中小投资者在当前市场环境中感到赚钱的难度加大,内卷化的现象愈发明显。量化投资的快速下单和强大执行能力让普通投资者在交易中处于劣势,面对A股市场日益复杂的局面,中小投资者的出路亟需重新思考。
### 指数投资的崛起
2024年被视为中国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的新时代,股票ETF的规模历史性地突破了两万亿、三万亿元。自2004年华夏上证50ETF的成立以来,ETF市场已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投资工具。根据上交所数据,截至2024年2月底,沪市挂牌的ETF数量达638只,规模超2.7万亿元,较2023年底增长了77%。其中,沪市股票ETF的规模已突破2万亿元,标志着A股投资格局正经历显著变革,投资者的理性也在不断提升。
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EMH)强调,在一个法律健全、透明度高、竞争充分的市场中,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历史价格获得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巴菲特曾指出,定期投资指数基金的普通投资者往往能超越大多数专业基金经理的表现。根据2024年四季度的基金报告,数据显示被动指数基金已超越主动权益类基金,主动管理基金表现明显落后于ETF,从而印证了巴菲特的观点。
近年来,国际投资者在寻求中国投资机会时,越来越多地通过ETF基金进行布局。晨星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外资投资中国的方式显著转变,被动基金逐渐取代主动基金,成为外资投资中国的主要工具。当前,投资者对被动型基金如ETF的偏好日益增加,主要是由于主动基金近年来的表现不佳,并且ETF相较于主动基金在规模、费用、透明度等方面展现出更多优势,适合长期投资或频繁交易。
### 行业ETF的投资机会
宽基指数通常涵盖多个行业、市值或风格,能够反映市场整体表现并分散风险。然而,对于A股个人投资者来说,因沪指多年来在3000点附近震荡,具备高波动性的行业ETF可能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投资机会,显著改善净值曲线。今年春节期间,由于Deep Seek的火爆,推动了中国科技资产的重新评估,预计这一趋势将在2025年后持续发酵。
科技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普通投资者在选择个股时面临较高的难度。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与科技相关的行业ETF,获得整体市场表现的机会,而不仅仅是单只股票的投资风险。在科技投资中,顺应趋势显得尤为重要。投资者可以依据行业报告,选择人工智能ETF和机器人ETF等相关产品,这些ETF涵盖了行业内众多优质上市公司。尽管科技板块在短期内可能会经历调整,投资者无需过于关注短期波动,而是可以通过长期持有这些ETF来分享行业增长的红利。
### 投资者需调整思路
随着量化基金等新型参与者的出现,A股市场的生态发生了显著变化,投资者应当调整传统的投资思路。单纯依赖价格图形分析已不再有效,投资者必须关注未来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变迁。坚持旧有的投资模式可能导致在市场中处于下风。
虽然做板块轮动的理想十分美好,但实践证明这种策略并不适合大多数投资者。相较之下,被动投资或许是更为稳妥的选择。指数基金和行业ETF作为被动投资的可行方案,已然成为投资者的热门选择。根据上交所的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底,沪市ETF的参与账户数接近1000万户,比2023年底增加了200万户。通过投资ETF,投资者不仅能有效分散单一股票的风险,同时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投资于行业龙头,获取相关行业的成长机会。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