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心素养导向的美育浸润,以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为核心目标,需立足基础教育实际,从“课程、活动、师资、环境、协同”五维发力,让美育融入学校日常,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具体路径如下:
核心素养导向的美育浸润,以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为核心目标,需立足基础教育实际,从“课程、活动、师资、环境、协同”五维发力,让美育融入学校日常,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具体路径如下:
一、课程融合浸润:筑牢美育核心阵地
以课程为根基,打破“艺术课=美育”的局限,实现美育与全学科、全学段的深度融合。
- 聚焦艺术课程“核心素养落地”:在音乐、美术、书法等国家艺术课程中,重构教学目标——如美术课从“教画画”转向“培养审美感知”(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线条背后的情感)和“艺术表现”(鼓励用画笔表达对生活的理解);书法课融入“文化理解”(讲解汉字演变中的历史故事,感受传统文化美)。
- 推动跨学科“美育元素渗透”:将美育融入语文、科学、体育等学科教学。例如,语文课分析诗歌的意境美(“大漠孤烟直”的画面审美),科学课观察植物的形态美(叶片纹理、花朵结构),体育课感受运动的姿态美(体操、舞蹈中的韵律感),让美育自然融入知识学习。
- 开发“校本特色美育课程”:结合地域文化资源,设计个性化课程。如乡村学校开发“乡土美育课”(用农作物秸秆做手工、画田间风光);城市学校开发“非遗进校园课”(学习剪纸、泥塑、传统戏曲),让学生在熟悉的文化场景中提升文化理解素养。
二、活动实践浸润:搭建美育体验平台
以“全员参与、全程体验”为原则,通过多样化活动让学生“动起来”,深化审美感知与艺术表现。
- 开展“日常化美育活动”:将美育融入校园生活细节,如每日“艺术晨读”(播放经典音乐、欣赏名画)、每周“班级艺术角展示”(学生作品轮换展出)、每学期“校园艺术节”(涵盖合唱、绘画、戏剧等多元形式),让学生在高频体验中积累审美经验。
- 组织“实践性美育研学”:联动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社会资源,开展主题研学。例如,带学生参观“传统书画展”(提升审美感知)、走进非遗工坊体验“陶艺制作”(锻炼艺术表现)、探访家乡历史建筑(理解文化背后的美学逻辑),让美育从课堂延伸到社会。
- 推行“个性化艺术社团”:依托教师特长和学生兴趣,成立舞蹈、合唱、摄影、戏剧等社团,实行“党员教师牵头+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如戏剧社团排演“红色主题短剧”,学生在剧本创作、舞台表现中,既提升艺术能力,又深化文化理解。
三、师资赋能浸润:夯实美育实施基础
美育的质量取决于师资,需通过“培训+教研+帮扶”,提升教师的美育素养与教学能力。
- 开展“美育核心素养专项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内容涵盖“美育核心素养内涵解读”“跨学科美育教学设计”“美育评价方法”等,如邀请高校专家开展“审美感知能力培养”工作坊,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
- 深化“跨学科美育教研”: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美育融合课例研讨”。例如,语文、美术教师共同设计“古诗配画”课例,音乐、历史教师合作开发“红色歌曲中的历史故事”教案,通过集体备课破解跨学科融合难点。
- 建立“美育师资帮扶机制”:推动城区优质校与乡村薄弱校“结对子”,组织城区美育骨干教师开展“送教下乡”(如示范美术课、音乐教研指导);鼓励学校聘请校外“美育导师”(如非遗传承人、本地艺术家),弥补校内师资短板。
四、环境文化浸润:营造美育隐性氛围
让校园成为“无声的美育课堂”,通过环境设计传递美,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审美素养。
- 打造“美育化硬件环境”:优化校园空间,如建设“艺术长廊”(展示学生作品、经典名画复制品)、“音乐角”(放置钢琴、古筝等乐器供学生课间体验)、“自然美育区”(种植花草树木,设置观察记录牌),让学生在行走中感受美。
- 营造“审美化文化氛围”:通过细节传递美育理念,如校园广播每日播放经典音乐片段,教室黑板报设置“美育小专栏”(介绍艺术小知识),校门口展示“学生艺术作品喷绘”,让美育融入校园每一个角落。
- 培育“尚美校园文化”:通过校训、校风引导学生“爱美、懂美、创造美”,如开展“最美班级”评选(要求班级布置体现审美创意)、“校园文明礼仪美”活动,让学生在行为规范中践行美的准则。
五、协同共育浸润:拓宽美育实施边界
打破学校“单打独斗”,联动家庭、社会形成美育合力,延伸美育浸润链条。
- 推动“家校美育协同”:通过家长会、家长课堂普及“家庭美育”理念,如指导家长带孩子参观艺术展览、开展亲子艺术活动(如一起画画、做手工);定期举办“家校美育成果展”(如亲子陶艺展、家庭书画展),激发家庭参与热情。
- 链接“社会美育资源”:与本地美术馆、博物馆、剧院等建立合作,争取“馆校共建”资源——如美术馆定期到校开展“流动画展”,剧院提供“学生专场演出”门票,让学生免费接触优质艺术资源。
- 利用“线上美育资源”:推荐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中的“美育课程”(如“艺术鉴赏”“传统戏曲入门”),组织学生观看线上艺术展,弥补线下资源不足,尤其为乡村学校提供便捷的美育渠道。
来源:简单是福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