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月的松嫩平原,稻浪翻涌成金色的海。集贤县曙光村的原野上,一张近8米高的桦木工艺椅傲然矗立,椅背蜿蜒的纹路里藏着黑土地的年轮。当晨雾还未散尽,炊烟已裹挟着松木香从村巷深处升起——这场名为"大地流彩"的乡村盛宴,正以滚烫的人间烟火,烹煮着新时代的龙江故事。
——记"大地流彩"2025黑龙江村厨村艺大荟
【中国商报焦阳报道◎视频制作】
九月的松嫩平原,稻浪翻涌成金色的海。集贤县曙光村的原野上,一张近8米高的桦木工艺椅傲然矗立,椅背蜿蜒的纹路里藏着黑土地的年轮。当晨雾还未散尽,炊烟已裹挟着松木香从村巷深处升起——这场名为"大地流彩"的乡村盛宴,正以滚烫的人间烟火,烹煮着新时代的龙江故事。
村厨竞技区的泥灶台前,铁锅升腾的热气模糊了匠人的面庞。德莫利炖鱼的酱香与兰陵杀猪菜的醇厚在空气中交织,老厨家传承百年的灶火映红了一张张年轻的脸。"95后"主厨小张手持长柄铁勺,将寒地小龙虾与野生菌菇在柴火灶上翻飞,红亮油润的汤汁溅落在围裙上,像极了黑土地馈赠的勋章。评委们举箸轻尝的瞬间,林海雪原的馈赠在舌尖绽放——那是长白山野菌的清苦回甘,是三江平原稻米的绵密温润,更是黑土人家世代相传的烟火密码。
非遗展演区的老人们,将时光酿成了流动的诗。赫哲族伊玛堪的吟唱穿透百年时光,桦皮画匠人布满老茧的指尖游走如蝶,通河葫芦上雕刻的"黑土十二景"在阳光下流转光华。当00后主播小林举着自拍杆穿梭其间,用"家人们看这刀工!"的惊叹点燃直播间时,千年技艺与数字浪潮完成了一次意味深长的相拥。
夜幕垂落时,七星山脚下的篝火点燃了整片星空。寒地龙虾堆成的"黑土金字塔"泛着琥珀光泽,村民与游客围坐成同心圆,炭火将年轻姑娘的碎花裙摆染成暖橘色。房车营地亮起星星点点的灯,像散落草甸的萤火虫,映照着房梁悬挂的玉米辣椒串——这是城市森林里久违的乡居图景。
"原来松茸可以这样吃!"哈尔滨姑娘小薇举着竹签,将刚烤好的野生菌送入口中。她身后,"云投味"直播间正将这份惊喜传递给屏幕那端的上万名观众。当助农主播将沾着晨露的蓝莓装进印着卡通图案的快递盒,农产品上行通道便随着晚风次第打开。
泥土里生长的叙事驻村书记徐小豪的手机相册里,存着活动筹备期的327张照片:凌晨三点灶台边的面点师傅、暴雨中加固帐篷的志愿者、第一次面对镜头的非遗传承人......这些碎片最终拼成了一幅鲜活的乡村图谱。"我们不是在办一场活动,"他抚摸着村宴长桌上绽放的"九珍十八品","而是在编织一张让年轻人看见乡村魅力的网。"
这场持续48小时的乡村嘉年华,最终化作一组动人的数字:3000份"集贤味道"伴手礼售罄,12个非遗工坊接到订单咨询,寒地小龙虾养殖户的微信新增2000好友。但比数据更珍贵的,是返乡大学生小王在朋友圈的感慨:"原来老家的一抔土、一瓢水,都能长出让人热泪盈眶的故事。"
当最后一簇篝火化作天边的朝霞,曙光村的石板路上仍回荡着欢声笑语。这场以土地为纸、烟火作墨的盛会,不仅让黑土珍馐香飘四海,更让乡村振兴的叙事回归最本真的模样——那是灶膛里不熄的火种,是直播间里跳动的人气,更是代代相传的生命力,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生长出万千气象。
来源:大美龙江城市会客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