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上海的小伙伴们坐地铁 9 号线时,可能会惊掉下巴:车厢里的座位居然被拆了!原本坐着舒舒服服的地方,现在空荡荡的,只留下新贴上的防滑条,像一道道神秘的 “封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地铁公司在搞什么大实验,还是另有隐情?消息一出,瞬间在网上炸开了锅,大家纷
最近,上海的小伙伴们坐地铁 9 号线时,可能会惊掉下巴:车厢里的座位居然被拆了!原本坐着舒舒服服的地方,现在空荡荡的,只留下新贴上的防滑条,像一道道神秘的 “封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地铁公司在搞什么大实验,还是另有隐情?消息一出,瞬间在网上炸开了锅,大家纷纷议论,这拆座位的操作,到底是 “神来之笔”,还是 “迷之决策”?
事情得从网友的一张照片说起。9 月 6 日,有网友像往常一样乘坐 9 号线,突然发现某节车厢画风突变,原本整整齐齐的座位少了好几排,原本座位的位置,现在贴上了防滑条,看起来就像是给车厢做了一场 “座位减法手术”。这张照片一上传到网上,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大家都在猜测,地铁公司这是唱的哪出戏?
很快,上海地铁给出了官方回应。原来,这是为了解决 9 号线高峰时段拥挤问题的一次大胆尝试。据上海地铁相关工作人员介绍,9 号线横跨松江、闵行、徐汇、黄浦、浦东五个区,串联起松江新城、徐家汇副中心、陆家嘴、世纪大道等重要客流集散地,还有多个大型居住区。
每天早高峰,这里就像一场 “人肉大战”,人挤人,人贴人,那场面,简直就是现实版的 “沙丁鱼罐头”。为了缓解这种拥挤状况,地铁运营方决定在满足安全条件的前提下,在 9 号线列车的部分车厢区域增加乘客站立面积,提升高峰时期的运输能力。
目前,9 号线只有一列列车进行了试点,拆除的是车头和车尾车厢各 2 排座位,总共 4 排。别小看这 4 排座位,拆除之后,大约能增加 25 名乘客的站立位置呢!市交通委交通指挥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9 号线日均客流位居全市第三,仅次于 2 号线和 1 号线。工作日早高峰期间,9 号线部分区间最短行车间隔已经缩短至 1 分 50 秒,几乎达到了极限,根本没办法再通过增加车次来提升运能了。所以,向车厢内部 “挖潜”,成了提升运力的一个重要思路。
对于这次试点,网友们的看法可谓是五花八门,有人拍手叫好,有人却忧心忡忡。支持的网友觉得,这简直是 “救星来了”。网友 “奋斗的小蚂蚁” 说:“每天早上在 9 号线挤得怀疑人生,能多站几个人也好啊,总比挤不上车强。” 还有网友调侃道:“以前是‘站票都难买’,现在好歹有了更多‘站票’的机会,知足吧!” 在他们看来,早高峰能顺利上车,不迟到,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有没有座位,已经是奢望了。
不过,反对的声音也不少。有网友担心安全问题,“飞翔的云朵” 就留言说:“拆除座位后,车厢里人更多了,又没有增加扶手等安全设施,万一急刹车,大家很容易摔倒,这可不是小事啊!” 还有人担心拆除座位后,给了 “板凳族” 可乘之机。熟悉上海地铁的朋友都知道,之前 9 号线、11 号线等线路,曾出现过一些乘客自带小板凳乘车的情况,严重影响了车厢秩序和其他乘客的通行。网友 “正义使者” 就表示:“好不容易整治了‘小板凳’现象,现在拆除座位,不会又让那些人有机会拿小板凳占地方吧?”
其实,这并不是上海地铁首次采用 “拆除座椅” 的方式提升运能。早在 2015 年 1 月,16 号线就曾遇到运能与运量的矛盾,尤其是早高峰时段,大客流问题严重。当时,上海地铁运营方在确保载重负荷安全的前提下,拆除了 16 号线列车的部分座椅,每节车厢中部车门位置附近的 4 个双人座被拆除,一列 3 节编组的列车因此比原先多载客约 30 人。这次 9 号线的试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借鉴了 16 号线的经验。
除了 9 号线本身的拥挤问题,还有一个现象也备受关注,那就是上海早高峰进站客流排行。在早高峰 7 点 - 9 点,进站客流排行较高的站点中,9 号线泗泾站已连续 4 年位列第一。在很多上海现代都市剧中,只要出现地铁 9 号线泗泾站的场景,弹幕里必然是一片 “打工人” 的共鸣。大家纷纷吐槽,每天在泗泾站等车,就像是在参加一场 “生存挑战”,能顺利挤上车,都得暗自庆幸。
去年 6 月,9 号线还开展过 “地铁小板凳” 专项整治行动。在工作日早高峰时段,松江新城站至九亭站区段加大车厢广播宣传力度,持续提醒乘客请勿在车厢内使用小板凳,注意乘车安全;车厢内的乘客显示屏也滚动播放相关宣传视频,强化宣传效果。同时,佘山站、泗泾站、九亭站在工作日早高峰时段,于站台增派志愿者,重点关注列车头部及尾部车厢门口区域,及时劝阻使用小板凳的行为。然而,如今拆除座位的举措,又让一些人担心 “小板凳” 现象会卷土重来。
对于后续是否会进一步拆除座位,上海地铁表示,将视情况再决定。他们会密切关注试点列车的运营情况,收集乘客的反馈意见,综合考虑安全、舒适度等多方面因素,谨慎做出决策。毕竟,地铁是广大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任何调整都必须以保障乘客的利益为出发点。
上海地铁 9 号线拆除部分座位的试点,是在城市交通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为提升运能做出的一次积极探索。虽然目前引发了一些争议,但这也反映出市民对地铁出行的关注和期待。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交通问题始终是一个难题,需要政府、运营方和市民共同努力,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无论是增加运能、优化线路,还是提升服务质量,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市民的出行更加便捷、舒适。希望未来,上海地铁能在不断的尝试和改进中,给大家带来更好的出行体验,让 “沙丁鱼罐头” 式的拥挤成为过去式。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自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果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文本不存在捏造事实。
来源:鹤城晚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