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双有金属饰品的鞋子、两个女生的怀疑和一句轻描淡写的“帅哥,对不起”,引发了一场持续808天的维权之路,也折射出网络时代维权与流量的复杂关系。
一双有金属饰品的鞋子、两个女生的怀疑和一句轻描淡写的“帅哥,对不起”,引发了一场持续808天的维权之路,也折射出网络时代维权与流量的复杂关系。
2025年9月8日下午,“成都地铁被诬陷偷拍案”在成都铁路运输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开庭审理,庭审持续约三个半小时,未当庭宣判。
原告何先生走出法院时表示:“这个事情已经接近最终结果,不管最终如何,也没有留下遗憾了。”#成都男子地铁被诬陷偷拍案择期宣判#
这起引发全国关注的案件始于2023年6月11日。何先生在成都搭乘地铁回家时,因鞋子上的金属饰品反光,被两名女子冤枉暗藏偷拍摄像头。
随后警方调查证明了何先生的清白,但他认为两名女士未诚恳道歉——只留下了轻飘飘的一句“帅哥,对不起”就想离开。
为了讨回公道,何先生将两名女子及成都地铁诉至法院。
2023年11月3日,该案在成都铁路运输第一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同年12月一审宣判。
一审法院判决结果却出乎许多人意料:法院认为两名女生及成都地铁方均不构成对何先生一般人格权的侵权。
一审法院的判决逻辑基于两点:一是认为两名女生基于维护公共利益提出疑问具有一定的正当性。二是认定事件影响范围较小,且后续社会影响扩大系何先生自己在网络发布信息所致。
面对网络上“过度维权”的质疑,何先生回应称,此事持续时间如此之长实在非他所愿。
他在社交平台记录距离事发多少天,就是希望能早点结束此事,开始新的生活。他认为没有过度维权这一说法,任何维权对当事人来说都是一件大事,他只是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起案件对何先生的生活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他称,今年参加过招聘单位的面试,但简历上会显示有一到两年没上班的经历。招聘方问他原因,他只好把这件事告诉面试官,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目前他只能靠以前的同事和亲戚介绍,从事兼职工作。
何先生的个人社交账号上,大多数内容确实与此事件维权相关,并夹杂着卖货内容。
对此何先生回应道:“我此前只是一个上班族,甚至没刷过短视频。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因为遇到了这种事被迫出现在大家的视野。”
他否认了自己追求流量的说法,表示,维权之举他是被动的,是因为受到了诬陷才维权,并不是阻拦其他人发声。
二审结束后,他个人发布的视频中,第1句话说的是“我是追风小叶”,“追风小叶”是他的网名,他为什么不说他的真名呢?
二审开庭前,何先生的代理律师表示,一审后上诉已不再将成都地铁运营方作为被告方,希望回到事情本身。
他们上诉的核心焦点之一是一审判决中提到的“影响范围较小”及“嗣后行为影响的扩大系何先生在网络发布的信息所致”。
代理律师认为,地铁属公共交通范畴,而事件传播除网络传播外,也有人际间的隐性传播。
2024年5月30日,两名被告女子罗某某、曾某某曾通过媒体公开发布了一则事件情况说明,向何先生表示歉意。但何先生认为这份道歉缺乏诚意。
二审庭审持续了三个半小时,法院未当庭宣判。何先生走出法院时表示,不管最终结果如何,他都没有留下遗憾了。
808天的维权之路,让何先生从公司主管变成了兼职工作者,也从普通人变成了拥有众多粉丝的网红。
无论结果如何,此案已经超越了个人维权的范畴,成为一个关于公民权利、网络舆论和司法裁判关系的公共案例。
来源:蜂针蝶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