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秋天一咬一个大红包,还不知道是谁?长春市常见蚊种一篇文章讲全部!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8 23:23 1

摘要:作为长春市区最常见的蚊种,淡色库蚊堪称“室内蚊子代表”——不少人半夜被叮、清晨发现红包,大概率都是它的“杰作”。

每到夏秋时节

长春的清晨与傍晚、公园及小区里

总能听见“嗡嗡嗡嗡”的挑衅声

它们不仅会在你熟睡时悄然偷袭

留下又痒又红的肿包

还可能成为潜在的健康隐患

但多数人或许不知道

长春的蚊子其实有着明确“分工”

有的专挑夜间作案

有的偏爱白天偷袭

有的更倾向在郊区活动

今天

4 大常见蚊种

淡色库蚊

藏在室内的“夜间偷袭王”

作为长春市区最常见的蚊种,淡色库蚊堪称“室内蚊子代表”——不少人半夜被叮、清晨发现红包,大概率都是它的“杰作”。

繁殖环境:对环境不挑剔,尤其偏爱污水与积水。小区下水道、垃圾桶旁的积水洼、花盆托盘里的残留水,甚至阳台角落的积水,都能成为它的“育儿房”。

活动时间:傍晚天刚擦黑时,会顺着未关严的纱窗、门缝钻进室内;等到深夜人们熟睡之际,便开始“批量叮咬”,干扰睡眠。

健康危害:可传播班氏丝虫病,长春属于该疾病的低风险地区,近年来无相关病例报道,无需过度恐慌,但仍需做好防蚊措施。

中华按蚊

郊区的 “大个头夜行猎手”

若你住在长春郊区,或常去净月潭、北湖湿地公园等户外区域,大概率会遇到中华按蚊。它是长春常见蚊种中体型最大的,攻击性也更强。

繁殖环境:偏爱干净的淡水环境,郊区的池塘、水库,甚至市区内未及时清理的景观水池、荷花池,都是它的 “栖息地”。

活动时间:典型的“夜行性”蚊子,白天会躲在草丛、芦苇丛或树荫下休息;晚上等天色完全暗下来,便会成群飞出寻找猎物,活跃至凌晨,户外露营、散步时需格外注意。

健康危害:是疟疾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虽然我国在 2021 年已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的本土疟疾消除认证,但随着人员流动日益频繁,每年仍有输入性疟疾案例;中华按蚊可能成为本地传播的“桥梁”,需保持警惕。

刺扰伊蚊

白天“追着人咬的小刺客”

刺扰伊蚊就是大家常说的“白天蚊子”,它打破了“蚊子只在晚上活动” 的固有认知——白天在公园、绿化带里随处可见,且攻击性极强。

繁殖环境:适应能力极强,户外、室内均可生存繁殖。户外的积水桶、废旧轮胎、绿化带积水坑,甚至路边丢弃的矿泉水瓶、瓶盖里的少量积水,只要有“立足之地”,就能产卵繁殖。

活动时间:活跃期集中在白天,即便阴天或树荫下,也会出来 “觅食”;在公园散步、小区遛弯、阳台养花时,都可能被它盯上。且它叮咬速度极快,往往在你毫无察觉时就已“得手”,等感觉到痒时,红包早已鼓起。

健康危害:虽暂未被证实是重大传染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但频繁叮咬会影响白天活动,且叮咬后瘙痒感明显,易因抓挠引发皮肤感染。

朝鲜伊蚊

半野生的“傍晚偷袭者”

朝鲜伊蚊在长春的分布较为特殊,既会出现在郊区,也会靠近市区的绿地、树林周边活动,属于“半野生” 蚊种,傍晚时分最易遇到。

繁殖环境:偏好靠近绿地、树林的潮湿环境,常在户外积水处产卵,如树林里的积水坑、绿地边缘的积水洼等。

活动时间:傍晚是主要活跃期,此时人们在小区绿地散步、户外乘凉时,容易被它叮咬。

健康危害:叮咬偏好较广,既叮人,也会叮咬猫、狗等小型哺乳动物,可能成为人畜共患病的潜在传播媒介,需注意宠物与人体的双重防护。

基孔肯雅热与伊蚊的关系

长春市需警惕吗?

今年基孔肯雅热在南方城市流行较严重,不少长春市民担忧:作为北方城市,长春是否面临同样的防疫压力?

其实无需过度恐慌,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才是基孔肯雅热的主要传播媒介,同时也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长春市是国家划定的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Ⅳ类地区,没有这两种蚊种的分布。在长春市日常监测及补充监测工作中,均没有发现这两种蚊虫的身影。

伊蚊属蚊子外形有相似之处(如“大长腿”、腿部白斑),但关键鉴别点清晰——

白纹伊蚊:胸盾片上有一条由银白窄鳞形成的中央纵条,是其最显著特征;

埃及伊蚊:中胸盾片前突部正中有一白色短纵斑,盾角内侧各有一由银白色宽弯鳞形成的长柄镰刀状斑。

因此,长春市民看到腿部有白斑的蚊子时,无需急于恐慌——你看到的很可能不是传播基孔肯雅热的主要伊蚊种类。但日常防蚊仍不能松懈,保持环境干燥、清理积水,仍是预防蚊子滋生的核心措施。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