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即将在郑州举行,将有来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共计35个参赛代表团的3400余名选手参与角逐,湖南省将选派116名选手参加全部106个项目的比赛。这场覆盖智能制造、数字经
□刘文峙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即将在郑州举行,将有来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共计35个参赛代表团的3400余名选手参与角逐,湖南省将选派116名选手参加全部106个项目的比赛。这场覆盖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现代服务等多领域的技能盛会,不仅是我国技能水平的“全景展示窗”,更是技能人才培养、选拔、使用的“实践大考场”。当前,我国正处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从“速度优先”向“质量效益”转型,迫切需要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队伍。技能大赛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正以其独特价值为技能人才成长铺路搭桥,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以赛育“能”,打造技能提升的“练兵场”。技能大赛的核心价值,在于以实战标准倒逼技能精进,让人才在“真刀真枪”的比拼中锤炼硬本领。大赛设置的赛项始终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在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赛项中,选手需完成设备故障诊断、程序优化等复杂任务,对应智能制造领域对“设备医生”的技能要求;在新能源汽车技术赛项中,电池检测、电控系统调试等环节,直接衔接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痛点。备赛过程中,选手们往往要经历数百次的操作打磨,这种“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模式,不仅让选手突破技能瓶颈,更推动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优化教学内容,实现“赛场需求”与“人才供给”的精准对接。
以赛选“优”,搭建人才选拔的“直通车”。传统技能人才选拔常受限于“纸上考核”“经验判断”,难以全面衡量人才的实操能力与创新潜力。而技能大赛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构建起“凭技能说话、靠实力晋级”的选拔机制。大赛评委多由行业专家、技术带头人组成,考核标准涵盖操作规范、完成效率、创新思路等多个维度。在中式烹调赛项中,评委不仅考量菜品口感与摆盘,更关注食材利用率、节能减排等绿色理念;在信息网络布线赛项中,除了线路连接的精准度,还需评估方案设计的合理性与可扩展性。近年来,多地将技能大赛成绩与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直接挂钩——获得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前三名的选手,可直接认定为高级工或技师;部分企业更是“赛场选才”,在大赛现场与优秀选手签订录用协议。这种“赛场即职场”的选拔模式,打破了人才成长的“隐形门槛”,让有真才实学的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以赛扬“志”,营造尊才尚技的“好生态”。技能大赛不仅是技能的比拼,更是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每一位获奖选手的背后,都有一段攻坚克难的奋斗故事,焊接选手邱明辉出身农村,从学徒起步,凭借对技能的执着追求,多次在大赛中获奖,如今成为企业技术总监,带动团队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家政服务选手司静云凭借精湛的母婴护理技能,在大赛中夺冠后,成立技能工作室,培养出数百名专业护理人才。这些“技能明星”的事迹通过媒体报道、校园宣讲等形式广泛传播,让“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各地对获奖选手的激励政策不断加码:给予万元至数十万元不等的奖金、优先纳入人才公寓保障、推荐参评“五一劳动奖章”“技术能手”等荣誉。这种“精神激励+物质保障”的双重加持,不仅让技能人才有获得感、荣誉感,更在全社会营造出“尊重技能、崇尚劳动”的浓厚氛围,吸引更多年轻人主动投身技能事业。
来源:红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