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庞麦郎顶着一头扎眼的绿发出现在镜头里的时候估计他自己都没想到会跟几年前就以大胆着装闻名的龚玥菲一起把整个网络舆论场搅得天翻地覆,这俩人的同框照片就那么毫无征兆地出现了,一个眼神迷离状态成谜,一个穿着露脐装笑容职业,瞬间就给所有围观者抛出了一道难题,这到底是两个
庞麦郎顶着一头扎眼的绿发出现在镜头里的时候估计他自己都没想到会跟几年前就以大胆着装闻名的龚玥菲一起把整个网络舆论场搅得天翻地覆,这俩人的同框照片就那么毫无征兆地出现了,一个眼神迷离状态成谜,一个穿着露脐装笑容职业,瞬间就给所有围观者抛出了一道难题,这到底是两个底层艺人为了生计抱团取暖的无奈挣扎,还是纯粹为了博取关注而精心策划的一场审丑狂欢。
想把这事儿看明白就不能只盯着这张照片,得把时间往前倒倒,回到庞麦郎经纪人白晓对着镜头亲口承认他患有精神分裂症被强制送医的那一刻,那个视频在当时之所以能获得普遍同情而不是被当成炒作,关键就在于白晓的叙述冷静克制,他把一个天才陨落后最不堪的一面用一种近乎残酷的真实呈现了出来,也正是这次成功的“叙事管理”,为庞麦郎今天的一切行为都预先铺上了一层值得被原谅的底色,他从医院出来后拍的那些在农村干活的视频,看起来笨拙又辛酸,恰好就完美承接了公众的同情心,大家觉得他无害了,也就不再用过去的标准去审视他,直到去年他在贵阳连续几场小型商演的成功,出场费从两万涨到六万还要现金结算,市场才给出了最直接的反馈,人们想看的根本不是他的音乐,而是“庞麦郎还活着”这个事件本身,至于那头新染的绿发,不过是主动掀起新话题的视觉信号罢了,配合着歌词朴素的新歌《南山》,用最怪诞的形式包裹最简单的内核,这种巨大的反差本身就是最高级的营销。
对于这俩人的组合拳,网络上的声音基本分成了两派,一部分人觉得人家没偷没抢靠自己吃饭没什么可指责的,一个病人一个单亲妈妈,生活本来就不容易,比那些出事了就消失的明星强多了,应该多点宽容,另一部分人则完全无法接受,认为这就是纯粹的哗众取取宠,为了流量毫无底线,这种行为就是在污染大家的眼睛,根本不值得同情,反而应该被抵制,龚玥菲那边也一样,很多人揪着她单亲妈妈的身份不放,觉得她穿得那么暴露对孩子影响不好,为了赚钱就可以不顾及母亲的形象,但也有人反驳说都什么年代了还搞这套穿衣绑架,母亲首先是一个独立的女性,她用自己的方式赚钱养家,这本身就是负责任的表现。
其实这两种争论都跑偏了,问题的根源根本不在庞麦郎和龚玥菲两个人身上,他们只是这个流量游戏里两个最会迎合规则的玩家,真正该被讨论的是为什么我们的注意力会被这种越是怪诞越是充满争议的内容牢牢抓住,平台算法才是那只看不见的手,它会持续奖励这种能带来高互动高争议的内容,因为它能给平台带来活跃度,从这个角度看,庞麦郎和龚玥菲的合作根本不是什么偶然,而是一次精准地为算法生产“高转化率内容产品”的商业行为,热议不是终点,热议带来的流量最终会涌进龚玥菲的直播间,变成她橱窗里塑身衣和美体裤的销量,你看,她的身材既是吸引眼球的工具,也是最直接的产品说明书,这套从公域引流到私域变现的闭环,他们俩玩得比谁都明白,而庞麦郎那个永远挂在嘴边的音乐梦想,和他每次商演压轴必须唱的《我的滑板鞋》,则为这一切商业行为提供了最完美的“合法性外衣”,让他所有的捞金举动都变成了“为了支撑音乐”的无奈之举,这套逻辑的背后,是中国娱乐产业巨大的阶层鸿沟,有强大资本和成熟工业体系支持的艺人,疯了可以被包装成艺术,而没有这些的庞麦郎,他的病和挣扎就只能被消费成奇观。
来源:May时尚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