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见过夏天飘雪?这个场面,可不是传说,也不是哪部老戏的桥段,而是真实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离奇一幕。那会儿,有人说老天像忽然失了理智,北京城人烟稀少,整整五分之一的人没能捱过去,百姓里私下传,人都快过不下去了。其实,不只是咱中国,那时候的灾难,连遥远的欧洲和
你有没有见过夏天飘雪?这个场面,可不是传说,也不是哪部老戏的桥段,而是真实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离奇一幕。那会儿,有人说老天像忽然失了理智,北京城人烟稀少,整整五分之一的人没能捱过去,百姓里私下传,人都快过不下去了。其实,不只是咱中国,那时候的灾难,连遥远的欧洲和日本都跟着遭了秧。按现在的说法,如果没有这场天灾,现在中国人口也许能涨到二十亿——但命运哪里会安排得这么顺当?灾难落下后,中国人又是怎么活过来的?
把时间倒回到明朝最风光的那些年,朱棣刚把永乐盛世搞得头头是道,他还在琢磨修大城、挖运河、派郑和出海逛世界。这一年,是公元1420年,北京正刚搬完家,宫里外头都洋溢着一股子“天子脚下”的气派。可就在这风头正劲的时候,天公偏不作美,一场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冷风说来就来。气温一天比一天低,连京师护城河都冻成了硬冰,老百姓的棉衣还没攒齐,严寒就无情地扎进了每个角落。
南方的情况也没比北方好到哪儿去。不信你问问老人家,广州下雪是啥稀罕事?可那年夏天连岭南都盖上了白絮,瓜果地头结出冰霜,屋檐下的麻雀都冻得蜷成团。人们嘴上说着新奇,心头其实直打鼓。有人猜荒年将至,也有人琢磨这是不是天意变了。
往下几十年,这雪似乎刮上了瘾,一场接一场。到了景泰年间,连江南富饶的村子都冷得连鸡都抗不过去。别看上海现在高楼林立,那个时候不过是小镇,可大雪一来,船夫没法下水,渔民也没法打鱼,东西都冻僵了。人们开始怀疑,这世界是不是被什么咒语困住了。
天气异常,自然少不了缺吃的。比起之前的“丁年五谷丰登”,那几年,浙江吴越一带的农田里只长出了“野草芽”,收成还没往年一半。湖州有的村子,为了锅里能多舀一勺,开始合伙熬树皮糊口。别看江南号称鱼米之乡,有一年春荒闹得厉害,小孩子的脸上都没血色,老人眼里尽是愁苦。
北方虽然早早开始学着种莜麦、耐寒的杂粮,可一口粮食得掰着指甲分,饿死人的新闻隔三差五就传过来。西北的民团自发集结,试着抢粮自救,也有人不得不背井离乡,拼死奔向城市和关口外,哪怕路上风雪交加,冻饿交加,一个拖着一个哭天喊地。
饥饿带来的别不只是青黄不接那么简单。缺粮之后还有病,病来如山倒。最难熬的时候,湖北荆州地界的村庄全村都倒下了一半,剩下的人挤在破庙里,连棉被都抢。乡下老人谁家丢了孩子,就知道可能“被捡去换口粮”了。那仅仅是生活的冰山一角。
很快,瘟疫趁虚而入。有一年豫南一处集镇的疫病爆发,几里地内没几个活人。传染的法子特别离奇,常常是隔壁死了人,带孝的孩子穿了死者衣服,没几天也倒下了。后头更惨,殡葬都没人手,道边野狗啃着骨头,城里城外一片荒凉,不管你信不信,那几年真有些像被鬼怪闹过。
这些灾难像条绳索,一头拴着天地冷暖的变化,一头攥着寻常百姓的命。灾难年里,有人说,这都是天怒人怨,其实哪能分得清?有些大户人家悄悄买进胡麻籽、土豆等便宜又抗饥的杂粮,可寒冬太久,连牲口都吃不上多少。光靠一两年丰收换不来安稳日子,反倒让市面上的粮价跟翻跟头似的,一会高一会低。
时间推到崇祯晚年,明朝已经摇摇欲坠。那时候陕西、山西两省头一回爆发大规模禽疫和鼠疫,听说最早从太原边上的村镇蔓延出来。城头和乡下同时起火般传播,几个月不到,北京老百姓开始用柴火烧炭消毒,想尽招数都抵不住人挤人、粮不够的现实。城外逃难的人和流民成群结队挤到京畿附近,铁链拉马,赤脚趟过泥水。有的家光剩下一口棺材,谁倒下来谁先埋。
大灾之年,人心最软,也最险。流民抢劫、杀人越货,老老少少都是为了填肚子。兵荒马乱时,正经经干农活的反倒成了少数,明朝最后的几位皇帝被传是“赶鸭子上架”,谁还指望他们能反败为胜?实际上,那时候的皇帝对宫里发生的一切都提不起劲,无数百姓还盼着有人“破而后立”,可朝廷上下却各自为战,生机就这样浸泡在一锅烂泥水里。
李自成进京的那一天,城里静得吓人,繁华像是被一夜间抽干,连刮风都透出凉意。当年的京师人口锐减到只剩原本五分之四,满地累累白骨,有的巷口棺材摞着棺材。人口数据暴跌到只能靠老账本回忆,家家户户断了香火,田亩变成了荒草。这并不只是一个朝代的哀歌,这长时间的天灾和灾害,像手术刀一样把中国社会割裂开,谁能安然无恙?
天灾没那么快收场,几十年时间,外头也是民不聊生。那一阵子,日本本州岛的农民大雪封门,欧洲许多地方冬天一到就是大半年,瑞士人捧着雪喝水,有时候比中国农民还惨。饥饿、瘟疫、动荡成了地球村的默契,不分你我。
再说回来,为什么会闹这么一出?学问人吵过,原因拉了一长串。有人说是因为那阵子美洲土著人口往下掉,大片森林重新变成了碳的“黑洞”——这种说法我多少带点怀疑,但世界就是这么“巧”,树多了,气温似乎真是低了下来。另一方面,火山爆发在那百年里也特别密集,远在大洋彼岸的一场火山哗啦一下,把火山灰撒进云层,太阳晒不到地,地气自然也就降下来了。这种事,光凭想象还真说不全。
小冰期到的时候,王朝就不大好混。其实不只是明朝,历史上周朝末年、东汉、唐末也都被天灾收拾过。江山代有才人出,可老天爷一句话,“给你一记闷棍”,谁都接不住。后头要是没有那些年的人祸和内斗,也许大明还能多撑几十年,但命数这种事情,天平早已歪向另一边。
如果没那场天灾,明朝人口说不定真能挤进现代中国的“超大号”。可历史不能重来,人间多少梦想不是也都死在了风雪交加中?那年死掉的,不只是六千多万条命,还有破碎的家乡、断了的子孙线。到后来,光靠人口恢复也难再回到从前。整个国家,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
其实,这样的“至暗时刻”不是明朝独有。清末那回大饥荒,黄河断流、蝗虫漫天,山西、陕西都饿翻了天;还有三年自然灾害,记得老一辈讲起,家里也曾靠树皮、野草维生。北京城里人说“谁家还没个眼泪?”到了60年代,天灾更是偷偷来了个“回马枪”,那时的国家,临时把军粮都给派上了前线,南方的孩子们靠粮票熬着日子。等熬过70年代末,才感觉天终于要放晴。
说到底,咱们中国人命贱命硬,霉运来了,大家咬着牙也能熬过去。但天灾人祸,年景再好也不能忘了备荒。日子顺的时候,谁都爱说风凉话,可经历过风霜雪雨,心底多少会发憷。如今我们常说要强大粮仓,得有底气,靠一份踏实。”地球会变,天又不是你我能说了算的。天灾面前,能攒几分准备,就攒几分;谁敢保证,一切永远太平?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