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桃李为了卖自家的五仁月饼,做了个“桃李蛋月烧”的电梯广告,上面写着:“有人说五仁不好吃,是因为还年轻,没吃过生活的苦。”
“不喜欢五仁月饼,就是没遭过社会毒打。”
恐怕桃李面包公司自己也没想到,光是这句话就让他们遭遇了全网的抵制。
连央媒都站出来批评,说这太冒犯消费者了,要求他们道歉。
随着事情越闹越大,更多丑闻被爆了出来,短短40天就道歉了两次。
看完这些爆料后,曾经的“面包巨头”最终还是塌房了!
没想到,面包也能“塌房”!
最近,“桃李”面包公司接连登上热搜,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就像老话说的,人是铁,饭是钢,不吃一顿就饿得慌。
前几天,桃李为了卖自家的五仁月饼,做了个“桃李蛋月烧”的电梯广告,上面写着:“有人说五仁不好吃,是因为还年轻,没吃过生活的苦。”
在这广告里,不爱吃五仁的就成了没经历过社会毒打的年轻人,满满的说教感,真让人有点受不了。
网友们看到这个广告气炸了,有人直接问,这种广告居然能有人写出来吗?还有人吐槽,吃个月饼居然还要被教育,简直太离谱了。
桃李这回和当初的李佳琦一样,惹火了网友,直播间也被“嘲讽打工人”的评论刷屏。
面对这波质疑,桃李一开始啥反应都没有,就知道默默删评论。等风头太大,才说这是“内部共创机制的尝试”。
这句带有“老爸式说教”味的文案,结果被网友骂得很惨,大家说品牌太高高在上,太傲慢了。社交平台上很快就掀起了“拒绝被品牌PUA”的热议,很多消费者直接说:“买个月饼还要被教训,那还不如不吃了。”
广告上线才一天,桃李面包就赶紧撤掉了这条内容,还在官方账号上发了道歉信,说“文案翻车是领导拍板决定的,以后宣传交给年轻人来做”,想通过这种方式挽回口碑。但有些网友觉得道歉信太“轻描淡写”,没有什么诚意。
桃李就像当年的李佳琦一样,惹恼了网友,激起了大家的怒火。他们的直播间也被“嘲讽打工人”的评论刷得满屏都是。
一开始,桃李根本没反应,就默默删评论。直到事情闹得太大了,才出来说这其实是“内部共创机制的尝试”。
道歉之后,央媒也发声了。《中国青年报》批评这种自以为幽默、其实很冒犯的营销方式,说触碰痛点不应该用羞辱和嘲讽来博眼球。
但问题是——桃李,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翻车了。
42天前,桃李刚在食品安全上吃过一次大亏。
今年7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抽检时发现,桃李泰安工厂的切片面包菌落总数超标。
这四个字,就是“卫生有问题”的意思。
菌落超标意味着什么?第一,生产环境不干净;第二,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控制不好。
简单来说——这样的面包,吃了可能会直接拉肚子、发烧,甚至得急性肠胃炎。
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免疫力差,一旦被细菌侵袭,后果可能非常严重。
而且面对这些抽检结果,桃李一开始还不服,选择上诉,直到申诉被驳回才道歉。
至于处罚?罚了1万元——对一个年营收60亿的公司来说,这点钱根本不算什么,简直就是象征性地提醒一下。
有网友嘲笑,说这么罚根本不痛不痒,哪怕知道出问题,也不觉得有啥后果。
这还不是桃李的唯一污点。
2022年,桃李天津的子公司生产的蛋糕被查出有飞虫,被罚了5万元。
2023年,更离谱——辽宁的一位消费者在桃李面包里咬出了一个2厘米长的带锈刀片。
当时公司回应说“生产过程中不可能有刀片”,还报警备案,并提出用新品试吃来做补偿。
消费者配合了调查,但最后双方都没给出公开结果,事情就这样没了下文。
然而,品牌的信任度,也在一次次的质疑中不断下滑。
食品行业之所以信誉关乎生死,是因为在消费过程中,“信任”就是最重要的生产力。买国货原本是为了安全和支持本土企业,但在桃李这里,消费者感受到的却是冷漠、推卸责任、以及迟到的道歉,偶尔还夹杂着一些自以为幽默的调侃。
桃李的情况不是个例,而是近年来一些国货品牌共同的问题。大家常说“做好品控”,虽然听起来像老生常谈,但却是不能忽视的关键。桃李在市值最高时曾达到450亿,但公司到底兑现了多少关于品质和责任的承诺?看着竞争对手逐渐赶超,桃李本该靠产品来留住顾客,可现在只剩下公关和广告词在博取眼球。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买面包本来是件小事。拆开包装时没人指望有什么惊喜,但大家都希望能吃得安心。面对一件又一件的曝光,大家不再只看企业怎么说,更关心他们具体做了什么改进——你改进了吗?有没有反复犯错?你怎么处理投诉?一个成熟品牌的诚意,往往藏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里。
这个从1997年起步,一步步成为A股“面包第一股”的国货品牌,曾经是很多家庭餐桌上的常客。
但现在的桃李面包,更像是一个陷入泥潭的巨人,在品质问题、营销失败和业绩下滑的三重压力下步履艰难,曾经辛辛苦苦建立的品牌信誉正以惊人的速度崩塌。
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绝不是偶然,而是暴露了企业在供应链管理、生产流程监管、质量检测等方面的系统性漏洞。
作为“短保面包第一股”,桃李面包依赖全国31万个零售终端快速铺货,但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可能忽视了对生产细节的严格把控。
值得注意的是,桃李面包并不是唯一的例子。近年来,某外卖平台和某白酒品牌也因广告误导价值观被处罚,而整个烘焙行业的增长速度放慢(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预计2536亿元,同比只增长了3.2%),这更加凸显了合规经营的重要性。专家建议,企业应建立像“消费者体验委员会”这样的第三方监督机制,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研发、营销策划等环节中。
当市值一下子蒸发了350亿,桃李面包的教训真的很深刻,给大家敲响了警钟:在食品行业,任何试图用营销掩盖质量问题,或者用话术来忽悠消费者的行为,最终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正如《中国青年报》所说:“食品企业应该在每一个生产环节和每一句宣传文案中体现出对消费者的敬畏,而不是仅仅在危机发生后道个歉。”在消费者权益意识觉醒的今天,只有把“安全”和“尊重”融入到企业的 DNA 中,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来源:月月樱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