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他说得模糊,用了“某人”这种含糊其辞的字眼,但谁都听得出来,这话不是信口胡说,而是有方向、有目的的“放风”,这不是他第一次搞这种事,沃特斯在美国媒体圈是出了名的“嘴快”,不是抹黑中国,就是挑拨俄罗斯。
编辑丨hx
为了破坏中俄之间的合作,美国可能要派人炸中俄管道,这一重磅消息是美国福克斯新闻主播杰西·沃特斯透露的。
此话一次舆论扑面而来,同一天中方代表就面见了普京,中俄用实际行动告诉别有用心的人,中俄合作坚不可摧!
9月4日,美国福克斯新闻节目里,主持人杰西·沃特斯突然甩出了一句话:北溪管道炸了,中俄管道也未必安全。
虽然他说得模糊,用了“某人”这种含糊其辞的字眼,但谁都听得出来,这话不是信口胡说,而是有方向、有目的的“放风”,这不是他第一次搞这种事,沃特斯在美国媒体圈是出了名的“嘴快”,不是抹黑中国,就是挑拨俄罗斯。
沃特斯的言论听起来像是一种变相的恐吓,意图在中俄之间制造心理威慑,破坏双方的能源合作。他虽然没有点明究竟是“谁”想这么干,但字里行间无不指向一种熟悉的霸道逻辑。这种赤裸裸的威胁,让人们不禁回想起那起至今疑云重重的“北溪”管道爆炸事件。
毕竟,很多人心里都有数,“北溪”的元凶究竟是谁。美国资深调查记者、普利策奖得主赫什在2023年发布的报告中,曾直指那次深海爆破是拜登亲自下令,由美国海军执行的定点行动。轰炸他国能源基础设施这种事,美方似乎并不是做不出来。
再联想到今年特朗普悍然下令轰炸伊朗地下核设施的传闻,这一切都提醒我们,绝不能高估某些国家的行事底线。沃特斯的话,无论是否为了博取收视率,都给中俄蒙三国敲响了警钟。
当然中国方面并没有选择沉默。就在沃特斯话音未落之际,我们的官员就已经抵达符拉迪沃斯托克,会见了普京。会谈内容直指核心:深化中俄能源合作、推动“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落地。
不过,“西伯利亚力量-2”并非“北溪”的翻版。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地理位置带来的安全系数。后者径直暴露在公海之上,而前者则全程铺设在中俄蒙三国境内,蒙古国更是只有中俄两个邻国。这种陆地上的封闭环境,其防护能力与公海管道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更重要的是,应对威胁的意志力天差地别。当年“北溪”被炸后,欧洲国家集体失声,连一句狠话都不敢说,默默承受着廉价天然气被切断的后果,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欧盟能忍气吞声,不代表中俄也会。
中国维护自身利益与安全的决心,远非欧洲国家可比。此前,中国通过对等反制美国滥加的关税,早已展现出“奉陪到底”的强硬姿态。可以预见,假如“西伯利亚力量-2”真的遭到袭击,中方必定会把真相查个水落石出,绝不善罢甘休。
沃特斯及其背后的福克斯新闻,与特朗普的关系向来密切,甚至被戏称为特朗普的“人才库”。本届政府中,包括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内的多位高官都出自这家媒体。因此,沃特斯的言论,绝非简单的个人观点,而是折射出美国保守势力深层的战略焦虑。
特朗普曾承诺,上任第一天就要建立美国在全球的能源主导地位。而作为全球最大天然气进口国的中国,与俄罗斯达成如此大规模的能源合作,无疑是直接打在了他的痛处上,这意味着中国对美国天然气的购买量将大幅减少。
这一项目,标志着特朗普政府试图分化中俄关系、拉拢俄罗斯以制衡中国,以及扩大对华能源出口以获取经济利益的两大战略,双双遭遇了重大挫折。这种局面,怎能不令特朗普和他背后的保守势力感到焦虑不安?
这种焦虑,也体现在更广泛的舆论场上。自“九三阅兵”后,美西方政坛便开始流行“中国或让世界变天”的论调。
英国驻美大使甚至公开表示,如果中国战胜美西方,一切都将改变,西方人的生活将受影响,并强调中国是美西方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对手。这种渲染炒作,很大程度上就是在给特朗普政府施加压力。
面对困局,特朗普的选择似乎是更加强硬。他下令将自1949年以来就沿用的“国防部”正式改名为“战争部”,理由是“国防部听起来太过保守,美国要防御,但必要时也要进攻”。这番表态,加上他重振美军、保持全球威慑力的言论,都意味着他很有可能要“动真格”。
然而,这位强人总统要实现目标,至少面临三个绕不开的难题:钱、时间和支持率。财政上,之前收缴的关税可能被判非法,一旦裁决生效,捉襟见肘的财政部将面临灾难性的返还压力。
政治上,他的民调支持率自上任以来不断下跌,民主党对其策略意见很大,共和党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可以说,特朗普政府目前“挺紧张的”,但特朗普本人,显然“也不是一个轻易示弱的人”。
结语就在沃特斯发表威胁言论的当天,中国一位高级官员正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
中方在会上重申,愿与俄方携手,共同推动两国关系朝着更高水平、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方向迈进。这个回应,清晰而坚定,已经告诉了那些蠢蠢欲动的势力,中俄合作的决心不容低估。
沃特斯的恐吓,在中俄两国看来,或许并不具备实质性的影响力,但他确实也提了个醒,凡事有必要做一个最坏的打算。
希望特朗普能够理性评估“西伯利亚力量-2”的真正意义,不要把中国当成欧盟那样的“软柿子”。这条能源动脉不仅关乎经济利益,更是地缘政治新格局的象征,任何试图破坏它的行为,都将面临难以承受的后果。
来源:青史难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