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巨贪”刘金宝:给国家造成5亿损失,花400万把情人整成初恋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8 12:13 1

摘要:“和企业家做朋友这种事,真是让人头疼——你以为只是喝杯茶,没准下回人家就要你批个贷款。”有时候,听到身边做高管的人唠这个,我总有点明白其中的无奈。说远了,说回来。曾经光鲜亮丽的刘金宝,就是这么一位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多年的人物。他靠着自己一路拼,到头来,却因为这些

“和企业家做朋友这种事,真是让人头疼——你以为只是喝杯茶,没准下回人家就要你批个贷款。”有时候,听到身边做高管的人唠这个,我总有点明白其中的无奈。说远了,说回来。曾经光鲜亮丽的刘金宝,就是这么一位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多年的人物。他靠着自己一路拼,到头来,却因为这些“朋友”,走进了自己给自己布下的陷阱。话里有话,他总说“怕”企业家,其实这“怕”里,藏着多少甜头与诱惑,只有心里明白了。

说实话,刘金宝这种掏心窝子的话,怕还不是假话。位置坐高了,圈子混大了,来往的全是追名逐利的人。谁能纯粹?可惜,这怕归怕,到最后,他自己也没能守住底线。在2003年春末,一纸通报,刘金宝锒铛入狱,理由简单粗暴——贪污受贿、权钱权色交易。说起来平淡,其实背后水有多深,看数字就知道:五亿多的损失,一千多万进了私人口袋。钱还不是最稀罕的,最让人咂舌的,是他能把情妇整成自己初恋,光整容都花了好几百万元。都说有钱人活得随心所欲,刘金宝大概把这话演绎到极致了。

老刘的故事,如果单说是个“下海发财”的商人,那就太浅了。实际上他是地地道道的旧上海弄堂里长大的孩子,一家七口,挤在昏暗潮湿的老房子,想想光景,那年月一毛钱都得掰成两半花。父母操劳半辈子,为的就是孩子有点出息。别说享福,阴雨天屋里滴水,兄弟姐妹只敢围着火盆取暖,那种拮据,不是讲两句心酸话能糊弄过去的。

年纪到了,赶上了“工农兵学员”那阵风口,刘金宝咬紧牙关考进了北京经贸大学。和别的同学不一样,他清楚地知道,家里把希望都压在他这一个人身上。寝室里,因为没钱,他连一只热水瓶都舍不得买;夜深人静,翻来覆去就盼着快点毕业找份好工作,不让家里人再操心。所以他特别拼,课余从不敢贪玩。大学毕业那一年,自己还在琢磨要去哪儿,结果阴差阳错进了中国银行。

人呐,有时候真是一步登天,运气和努力都靠点边。刚进银行时,刘金宝不过是个小职员,却被老领导看上眼。正赶上国家要派人出国学外汇业务,很多人打退堂鼓——谁懂那些洋文花头?可偏偏刘金宝就不怕,他一咬牙去了英国。那会儿,吃的全是苦头:租的房子漏雨,上课听不懂,想到家里老母亲,晚上常常独自唏嘘。后来,外汇业务搞懂了,银行赚了点外快,他的人也被各级领导记住了。

其实你要问刘金宝转变命运的那一步在哪,我觉得大概是他从英国回来之后,有了点名气。当时,谁家能有个海归不稀罕?他却没趾高气扬,反而想着为家里多赚点钱。也是在这个阶段,他有种微妙的骄傲——朋友聚会时暗里较劲,自己能在比同龄人高的台阶上说话。后来他爬得更高了,三十多岁就坐上上海分行副行长的椅子。那个年代,上海是金融圈最热闹的地方,多少人削尖脑袋往里挤,一张请柬、一顿饭局都能攒些后门资源。刘金宝也混在这阵风潮中,前脚刚把职务坐稳,后脚就又升了行长。说句闲话,家里亲戚那阵就开始跟着人前人后自豪:小金宝出息了!

我在想,为什么有的人爬得越高,心里越空呢?刘金宝说起来是“世界十大杰出青年”,但背着这些光环,他内心有时压根没底。他喜欢在人前谈生意,说大话,有时候还自己乐:你看,这点外汇操作,我能玩出新花样。可实际上,真正开始让他有危险的,不在于哪一个大买卖,而是他习惯结交的那些“新朋友”。有一年,他在深圳一个高端会所里遇上了南方的地产商毛总。这人油腔滑调,见面就贬低上海老板,刘金宝最开始还暗中警惕。可架不住人家天天送茶叶、陪吃饭、陪打球,渐渐地,两人关系近了。很快,这位毛总带着一大堆项目、厚厚一摞资料来找他融资。刘金宝心里明白这水有多深,但喝了酒又碍于情面,推了第一次,第二次就答应了。钱批出去,那块地皮却不到两年就烂尾,银行损失一大笔。

其实,这种事不是一次两次。江浙的造船厂老板、东北的“煤老板”,只要是有门路,都愿意和他做交情——有什么难事就来找“刘行长”。有一年春节,他刚回上海老家,舅舅家的表弟拉着他谈合作。明里暗里的意思就是“批个贷款,咱是一家人”。你要问他内心挣扎了没有?肯定有,人毕竟不是铁打的。一个“不好拒绝”,百十来万的利益就这样流进了旁人的私袋。

说到权色交易这一出,刘金宝的经历更是让人愣住。有些人花钱哄情妇什么写诗画画,还能理解。刘金宝这点迷恋却离谱得紧。有人传他原先初恋早嫁作人妇,他念念不忘,结果有机会就要求情人照着初恋的照片去整容。这事,那女人也真配合,花了小半年,跑遍香港最贵的整形医院,反复修改,光医疗费就几百万元。旁人问情人值不值得,她只是笑着摇头:“为了他,别说脸,命我都能换。”其实,两个人的关系说白了不过是名与利捆绑。老刘把职权用在了最不该用的地方,他用钱养人,情人则逢场作戏。

权、钱、色,这几样东西绕了一圈,最后全成了刘金宝自己设下的陷阱。每次批贷、收礼,他当然清楚这里面的猫腻。有时晚上回家,他会一个人对着窗户抽烟。大城市夜色稳定,可心头事一桩桩,他愣是睡不好。旁人只看到表面的风光,谁会知道他一边享乐一边提心吊胆?做事做到这个份上,也就随遇而安了。

案发那年春天,香港金融圈静悄悄散播着各种小道消息。有人说是哪个客户大额坏账没处理、有人说他最近总去澳门赌场。真正的缘由,其实就是太多企业家一条道走到黑,有人出事了,自然就牵出了更多的人。最后,刘金宝被带走调查,家里人偷偷来探望,他反倒劝母亲“日子照过,不用管我”。母亲满头白发,听说自己孩子这般结局,只能回家关门痛哭。

两年看押期,刘金宝的名字在金融圈提都不提。偶尔还有老同事说起:“那会儿,刘总一挥手,一个亿的项目就批了。”说着也不知是惋惜还是庆幸。法槌响下,他被判了死缓。老金融人,混了一辈子,终究还是输在了自己最当初信不过、却最后依赖的“朋友”手里。

其实想想再多道德教条都没啥用。人哪,吃过苦不一定就能守得住底线。有人说他是没把持住,也有人觉得环境逼人。但换个人,又真能另有出路么?家里从此又添了个不敢提的名字,外头则是长江水东流,从此没人再念他那串在港币上印过的签名。我们旁观者,唱唱衰,骂完也就散了。可他的命运,里头有多少无法言说的拧巴和无奈,大概只有那些深夜抽着烟的人才懂吧。

来源:大事说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