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追忆:当年嫁给比自己大六岁的农村男人,她说生活得很快乐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7 20:02 1

摘要:"秀芳,你当年脑子是不是进水了,好好的城里姑娘,咋就嫁给了那个农村汉子?"

那天,小雯又跟我念叨起这事儿。

"秀芳,你当年脑子是不是进水了,好好的城里姑娘,咋就嫁给了那个农村汉子?"

我正在院子里晾衣服,听她这么说,手里的动作顿了顿。

这话她说过不知多少遍了,每次聚会都要拿出来说道说道。

我回过头看着她,笑了笑,心里想着该怎么跟她说清楚这事儿。

其实这些年来,不光是小雯,好些城里的同学朋友都问过我同样的问题。

她们总觉得我当年的选择不可思议,一个城里姑娘,怎么就看上了个比自己大六岁的农村汉子。

可她们哪里知道,这些年我过得有多踏实,有多幸福。

那是一九七七年的春天,我已经在黑龙江的这个小村子里待了整整五年。

当年十八岁下乡的时候,带着满腔热血和一肚子理想,以为自己能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

结果现实给了我狠狠一记耳光,这农村的日子,比我想象的要难过得多。

冬天的时候,屋里冷得能冻死人,早上起来,脸盆里的水都结了厚厚一层冰。

夏天更不好过,蚊子多得像轰炸机一样,一宿能咬你几十个包。

最难熬的是饿肚子,那阵子粮食不够吃,青黄不接的时候,只能挖野菜充饥。

我记得有次饿得实在不行,偷偷跑到生产队的红薯窖里,生啃了两个红薯,结果拉了三天肚子。

就是在那种日子里,我认识了建国。

他比我大六岁,是村里的民兵连长,个子不高但很结实,总是笑眯眯的,见了谁都客客气气。

第一次见面,是我刚到村里那天,拖着一个破皮箱,里面装着从家里带来的几件衣服和两本书。

我站在村口不知道该往哪儿走,心里七上八下的,对这个陌生的地方充满了不安。

建国正好从地里回来,扛着锄头,看见我这副模样,二话不说就过来帮忙。

他的声音很温和,带着浓重的东北口音,问我是不是新来的知青,说要带我去找队长。

就这样,我跟着他走过了村里那条泥泞的小路,一路上他告诉我村里的情况。

他说村里条件不好,让我有个思想准备,但乡亲们都是好人,不会让我受委屈的。

那时候我哪里想得到,这个朴实的农村汉子,会成为我这辈子最重要的人。

刚开始的时候,我对他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城里姑娘的那点清高,让我总觉得自己和这些农民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我穿着蓝色的确良衬衫,用着上海产的搪瓷缸子,说话也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而建国呢,一年四季就那么两套衣服,夏天一套,冬天一套,都是家里老娘亲手做的粗布衣裳。

他用的饭碗是粗瓷的,上面还有个缺口,却舍不得扔掉。

说话的时候,总是带着浓重的方言味儿,"这个"说成"介个","那里"说成"嫩里"。

可是慢慢的,我发现这个人身上有种特别的东西,那是一种城里男人身上很难见到的品质。

那年秋天,我病了,发烧烧得迷迷糊糊的,整个人都软得像面条一样。

村里没有医生,最近的卫生所也在十几里外的镇上,路还不好走。

建国听说了,二话不说背起我就往镇上跑,那时候没有车,全靠两条腿。

十几里的山路,他背着我走了整整两个小时,到了卫生所,他已经累得气喘如牛。

他的衣服全湿透了,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滴,但他顾不上擦,忙着跟医生说我的病情。

医生给我打了针,开了药,他又背着我往回走,路上我昏昏沉沉的。

隐约听见他在跟我说话,声音轻得像怕惊醒了我似的。

他说让我别怕,很快就到家了,还说我这么好的姑娘,老天爷不会让我有事的。

那一刻,我心里突然涌起一股暖流,从小到大,除了我爸,还没有哪个男人这样照顾过我。

回到村里,他又忙前忙后地给我熬粥,煎药,那锅小米粥,是我这辈子喝过的最香的粥。

从那以后,我开始用不同的眼光看这个男人,觉得他身上有种说不出的好。

他虽然读书不多,但心眼特别好,村里的老人生病了,他总是第一个去帮忙。

谁家的活儿干不过来,他也会主动搭把手,从来不计较什么报酬。

冬天的时候,他经常给我们知青送柴火,每次都是悄悄地放在门口。

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挠挠头,笑着说我们都是城里来的孩子,不容易。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让我心里暖得不行,觉得这个人真是太善良了。

一九七八年的时候,我们开始走得近了一些,那时候男女之间交往得很谨慎。

我们经常约在村东头的那棵大槐树下见面,那棵树很粗很大,夏天的时候特别阴凉。

建国总是给我带点好吃的,有时候是家里的鸡蛋,有时候是山里采的野果。

他还会跟我讲村里的故事,那些我从来没听过的乡村传说,虽然他说话不太利索。

但我听得很认真,因为我知道,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我的感情。

有一次,他突然问我会不会看不起他,声音里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忐忑。

我愣了一下,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问,他低着头,用脚踢着地上的小石子。

他说知道我是城里人,见过大世面,而他就是个土得掉渣的农民。

说自己没有文化,也没什么本事,配不上我这样的好姑娘。

听他这么说,我心里突然很难受,觉得这个善良的人怎么能这样看轻自己。

我告诉他别这么想自己,在我眼里,他比那些只会说漂亮话的城里男人强一百倍。

我说他善良,踏实,有责任心,这些都是最珍贵的品质,比什么都重要。

他抬起头看着我,眼睛里闪着光,然后小心翼翼地问我愿不愿意嫁给他。

这话问得我心跳如鼓,说不紧张是假的,毕竟这关系到我一辈子的幸福。

但是那一刻,我的心告诉我答案,我很认真地点了点头。

一九七八年的秋天,我们结婚了,婚礼很简单,就在村里的小学校举行。

没有什么豪华的布置,只有几张拼起来的课桌,上面放着瓜子花生和几样自家做的菜。

建国穿着他那套最好的中山装,是专门为结婚新做的,颜色是那种深蓝色。

我穿着一件红色的确良连衣裙,是从城里带来的,在这个小村庄里显得特别鲜艳。

村里的乡亲们都来了,大家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像过节一样。

老队长站起来说了几句话,大意是祝我们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然后大家一起喝了酒,吃了饭,婚礼就算完成了,虽然简朴,但我觉得很幸福。

因为我看得出来,这些朴实的乡亲们是真心为我们高兴的。

他们没有什么华丽的祝福词,但每个人脸上的笑容都那么真诚。

新婚之夜,建国有些紧张,坐在床边不知道说什么好,我也有点害羞。

最后还是他先开口,问我会不会后悔嫁给他这样一个农村人。

我摇摇头,告诉他我相信自己的选择,也相信我们的感情。

他松了口气,说那就好,一定会好好待我的,这辈子不让我受委屈。

婚后的生活确实不容易,我们住的是三间土坯房,夏天漏雨,冬天透风。

家里的家具少得可怜,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个大衣柜,就这些东西。

最值钱的东西,大概就是建国花了整整一个月工分买的那台红灯牌收音机。

每天晚上吃完饭,我们就坐在炕上听广播,有时候是新闻,有时候是戏曲。

虽然生活清苦,但我觉得很充实,白天我们一起下地干活。

建国总是把重活累活揽在自己身上,从来不让我干那些太累的活儿。

我负责做饭洗衣,打理家务,虽然我从小没干过这些活儿。

但建国的娘很耐心地教我,她是个慈祥的老太太,对我这个城里来的儿媳妇特别好。

她总是说我能嫁给建国,是他们家的福气,让我在这个家里放心。

老人家的话让我心里暖暖的,觉得自己真是嫁对了人家。

渐渐地,我学会了做各种农家饭菜,玉米面贴饼子,高粱米稠粥,还有酸菜炖粉条。

虽然比不上城里的精细,但吃着特别香,有种家的味道。

建国每次吃饭都夸我做得好,眼睛里满是疼爱,让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一九七九年的时候,国家开始允许知青返城,消息传来,村里的几个知青都激动坏了。

他们找到我,让我一起想办法回城,说我还年轻,回城还能找个好工作。

说在这农村待一辈子太可惜了,劝我趁着还有机会赶紧走。

说不动心是假的,毕竟城市的生活条件比农村好太多,而且我的同学朋友都在城里。

但是回城意味着要离开建国,这让我非常矛盾,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

那几天我茶不思饭不想,整天魂不守舍的,心里翻来覆去地想这个问题。

建国看出了我的心思,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做着家务,照顾着我。

有一天晚上,他终于忍不住了,问我是不是想回城。

我没有回答,因为我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选择,心里乱得像一团麻。

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如果我想回去,他不拦着我。

说知道我是城里人,这里确实委屈我了,不能因为自己的私心,耽误了我的前程。

听他这么说,我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了,问他就这么不相信我们的感情。

他慌了,赶紧过来抱住我,说不是的,只是怕我后悔。

说自己一个大老粗,能给我什么,城里有更好的生活等着我。

我用力推开他,认真地看着他的眼睛,告诉他我要的不是荣华富贵。

我说我要的是一个真心爱我、疼我、理解我的男人,这个人,就是他。

那一刻,我看见他的眼圈红了,这个平时再苦再累都不会掉眼泪的汉子,被我的话感动得哭了。

就在那个晚上,我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我不回城了。

我要留在这里,和建国一起生活,一起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第二天,我去找那些准备返城的知青,告诉他们我的决定。

他们都觉得我疯了,说这么好的机会我不要,为了一个农民值得吗。

我笑着摇摇头,心里很坚定,告诉他们值得,非常值得。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动摇过,心里踏实得很,觉得自己做了最正确的选择。

一九八○年,我们的儿子出生了,是个白白胖胖的小子。

建国高兴得像疯了一样,抱着儿子,眼泪哗哗地往下掉。

他一个劲儿地说咱有儿子了,声音都颤抖了,那种激动劲儿让人看了都感动。

看着他那副模样,我心里暖得不行,觉得这就是我的男人。

他也许给不了我城里那种优越的物质生活,但他给了我最珍贵的东西。

儿子满月的时候,我们给他起名叫建华,建国说,希望孩子长大了能为建设祖国出力。

虽然这话听起来有点朴素,但我觉得很有意义,体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理想。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村里的生活也慢慢好起来了,不像以前那么苦了。

建国承包了村里的果园,每年都有不错的收入,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我们盖了新房子,添置了新家具,还买了台黑白电视机,成了村里第一批有电视的人家。

一九八三年,女儿也出生了,我们给她起名叫建美,希望她长大了美丽善良。

有了一双儿女,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了,虽然忙碌,但很幸福。

建国对孩子们特别好,从来不打不骂,他经常说,孩子是我们的希望。

我们省吃俭用,把最好的都给孩子,让他们上学读书,希望他们将来能有出息。

那些年虽然日子过得紧巴,但我们心里充满了希望,觉得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建国是个有远见的人,他总是说,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

他自己没读过多少书,但特别重视孩子的学习,经常督促他们好好读书。

我也很支持他的做法,因为我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那时候农村的条件还很差,孩子们上学要走很远的路,冬天的时候特别辛苦。

建国就每天接送他们,风雨无阻,从来没有间断过。

有时候遇到下大雪,路都被堵住了,他就背着孩子们走。

看着他那个样子,我心里既心疼又感动,觉得嫁给这样的男人真是太幸福了。

一九八五年,村里通了电,我们家也装上了电灯,不用再点煤油灯了。

那天晚上,建国拉亮电灯的时候,全家人都高兴得不行。

孩子们围着电灯转来转去,觉得这是世界上最神奇的东西。

建国抱着我说,以后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不会再让我受苦了。

我靠在他怀里,心里满满的都是幸福,觉得有这样一个男人真是太知足了。

一九八八年,村里修了柏油路,我们家也买了第一辆自行车。

那是一辆凤凰牌的自行车,黑色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建国学会骑车以后,经常带着我到镇上赶集,那种感觉真是太好了。

有时候我们还会带着孩子们去县里玩,看看外面的世界。

孩子们特别高兴,总是问这问那的,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建国总是很耐心地回答他们的问题,虽然有些东西他也不太懂。

但他会说,等你们长大了,读了书,就都明白了。

九十年代初,村里开始有人做生意了,建国也动了心思。

他跟我商量,想承包更多的土地,扩大果园的规模。

我很支持他的想法,因为我知道他是个有能力的人,做什么都很认真。

那几年,我们起早贪黑地干活,虽然累,但看着果园一天天扩大,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秋天的时候,满树的苹果红彤彤的,像一个个小灯笼,特别好看。

我们全家人一起摘苹果,忙得不亦乐乎,那种收获的喜悦是无法形容的。

建国总是说,这些苹果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需要精心照料才能长得好。

他对果树的照顾真是无微不至,剪枝、施肥、打药,样样都亲自动手。

有时候我劝他请几个帮手,他总是摇头,说自己干得放心。

一九九五年,儿子建华考上了县里的重点中学,全村人都来恭喜我们。

那天晚上,建国高兴得睡不着觉,一个劲儿地说咱家要出大学生了。

我看着他那个兴奋劲儿,心里也特别高兴,觉得这些年的辛苦都值得了。

建华从小就聪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老师们都很喜欢他。

他也很懂事,知道家里条件不好,从来不乱花钱,学习特别刻苦。

女儿建美也很争气,虽然比哥哥小几岁,但学习成绩也不错。

她性格比较文静,喜欢读书写字,经常帮我做家务。

看着两个孩子这么懂事,我和建国心里别提多欣慰了。

一九九八年,建华考上了省里的大学,学的是金融专业。

那年夏天,我们送他去上学,第一次坐火车去省城。

建国穿着他最好的衣服,紧张得不行,生怕在城里出什么洋相。

我握着他的手,告诉他不用紧张,我们的儿子这么优秀,我们应该自豪。

在大学里,看着那些高楼大厦,建国感慨地说,咱儿子以后就在这种地方工作了。

建华很懂事,安慰我们说,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家乡,不会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送完儿子,我们坐火车回家,建国一路上都很兴奋,说咱家祖坟冒青烟了。

我笑着说,这是我们辛苦培养的结果,不是什么祖坟冒青烟。

二○○一年,建美也考上了师范学院,将来要当老师。

我们又一次送孩子去上学,这次建国已经很淡定了,不像第一次那么紧张。

他跟建美说,当老师是个好职业,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个好老师。

建美点点头,说一定不会让爸爸妈妈失望的。

看着两个孩子都这么有出息,我和建国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我们常常坐在院子里聊天,回想这些年走过的路,心里满满的都是感慨。

从当年的一无所有,到现在的小康生活,我们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

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没有放弃过,始终相信明天会更好。

二○○四年,建华大学毕业了,在县里的银行找到了工作。

他回到家乡工作,我们特别高兴,觉得一家人能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

建华很孝顺,每个月都会给我们一些钱,虽然我们不缺,但心里很温暖。

他还经常带着女朋友回家看我们,那个姑娘很文静,我们都很喜欢。

二○○六年,建华结婚了,我们办了一个热闹的婚礼,全村人都来祝贺。

看着儿子成家立业,建国高兴得像个孩子,逢人就说自己有儿媳妇了。

儿媳妇很懂事,对我们很孝顺,经常帮我做家务,陪我聊天。

二○○八年,我们的孙子出生了,建国当爷爷了,整天乐得合不拢嘴。

他抱着孙子,就像当年抱建华一样,那种疼爱的神情让人看了都感动。

我看着四世同堂的热闹场面,心里满满的都是幸福。

二○一○年,建美也师范毕业了,在镇上的小学当老师。

她也找到了男朋友,是个很不错的小伙子,在镇政府工作。

建国说,我们家两个孩子都有出息了,这辈子值了。

我拍拍他的肩膀,说我们还年轻着呢,还能享受更多的天伦之乐。

现在我们都六十多岁了,孩子们也都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我和建国经常坐在院子里聊天,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

他还是那么朴实,还是那么疼我,虽然头发白了,腰也弯了。

但在我心里,他永远是我的那个建国,我这辈子最爱的男人。

前几年,城里的同学来看我,看到我们家的生活,都很羡慕。

她们说我这日子过得真幸福,有个这么好的老公,还有这么出息的孩子。

我笑着点点头,心里满满的都是幸福,是啊,什么是幸福?

不是住洋房开轿车,不是穿金戴银,而是有个爱你的人陪在身边。

有个温暖的家可以回,有健康的身体,有孝顺的儿女。

这样的幸福,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是我用一辈子的选择换来的。

想到这里,我回过神来,看着还在等我回答的小雯。

我指了指院子里那个正在修理自行车的建国,告诉她那就是我的幸福。

三十多年了,他还是像当年那样疼我爱我,我生病的时候,他比我还着急。

我高兴的时候,他也跟着高兴,我们虽然没有大富大贵。

但我们有彼此,有孩子,有这个温暖的家,这样的幸福,胜过一切。

小雯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似乎明白了什么,不再说那些不合适的话。

这时候,建国修好了自行车,抬头看见我们在聊天,憨厚地笑了笑。

他说要去给我们泡茶,然后起身走向厨房,动作还是那么利索。

看着他忙前忙后的身影,我心里涌起一阵暖流。

是啊,当年嫁给这个比我大六岁的农村男人,我从来没有后悔过。

因为我知道,真正的爱情和幸福,与出身无关,与年龄无关。

与贫富也无关,它只与两颗相爱的心有关,只与两个人的真心相待有关。

这些年来,我们一起经历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一起面对了人生的风风雨雨。

我们从年轻走到了老年,从贫穷走到了小康,从两个人走到了四世同堂。

这一路走来,虽然有过困难,有过挫折,但我们始终没有放弃过。

因为我们知道,只要两个人心在一起,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春天里的选择,是我这辈子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

我选择了一个真心爱我的男人,选择了一种朴实无华的生活。

选择了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

这样的选择,给了我一辈子的幸福,给了我一个完整的人生。

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还是会做同样的决定,因为这就是我要的生活。

简单,朴实,但充满了爱,充满了温暖,充满了希望。

来源:热心青山t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