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科创河北”河北省蔬菜学会食用菌专家服务团组织承德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承德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承德综合试验推广站、平泉市香菇试验推广站的专家,深入承德多个受灾地区,实地开展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指导。
本报讯(记者吴新光 通讯员高慧敏)近日,“科创河北”河北省蔬菜学会食用菌专家服务团组织承德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承德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承德综合试验推广站、平泉市香菇试验推广站的专家,深入承德多个受灾地区,实地开展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指导。
专家们一行先后走访兴隆县、承德县及隆化县等多处受灾基地。“这一批菌棒几乎全被冲走了,剩下的长时间泡水,很多已经开始发胀发霉。”在兴隆县福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指着被洪水肆虐后的菇棚,语气沉重。该合作社约20万棒食用菌遭遇重创,其中近10万棒被洪水冲毁,剩余10万棒因长时间积水导致菌棒吸水膨胀、透气性降低,污染变质风险极高。
情况更为严峻的是承德县玉带河农业合作社。洪水不仅造成40万棒食用菌浸泡受损,部分设施也发生坍塌,现场一片狼藉。专家们俯身仔细检查菌棒状况,不时低声交流。隆化县荒地镇黑木耳种植基地同样损失严重,10万棒黑木耳部分菌床被冲毁,菌棒出现明显霉变。
“此前强降雨对承德食用菌产业可以说是‘三重打击’。”承德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所长王民乐眉头紧锁,他弯腰拾起一枚湿软的菌棒向农户解释道,“一是生产设施损坏,二是菌棒污染,三是加工链中断。当前最关键的是抢时间抢救还有希望的菌棒,同时做好灾后病害防控。”
尽管灾情严重,种植户们已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积极展开自救。服务团不仅现场演示灾后菌棒抢救关键技术,还协助对接保险理赔流程,努力降低种植户损失。承德综合试验推广站站长满荣辉一边查看菌棒一边鼓励种植户:“大家要有信心,只要我们科学应对、及时处理,还能挽回一部分产量。”
目前,在“科创河北”专家服务团的技术支持下,当地正稳步推进灾后复产工作,一方面强化菌棒抢救与病害防治,另一方面着手修复和提升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加快构建更加稳健的食用菌产业防灾体系。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