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免费100次、付费1000次,Google把Nano Banana扔出来,就是冲着把Midjourney和Stable Diffusion的饭碗一起端走。
免费100次、付费1000次,Google把Nano Banana扔出来,就是冲着把Midjourney和Stable Diffusion的饭碗一起端走。
Gemini 2.5 Flash Image叫Nano Banana,名字听着像玩具,功能却像一把瑞士军刀:文字、图片、合成、推理全包。
Google把每日免费额度卡在100次,不是慈善,是精准钓鱼。
先用免费额度把用户钩住,再用1000次的付费墙把重度创作者锁进生态。
这一招,和当年Dropbox送2G空间一模一样,先养习惯再收网。
开源仓库awesome-nano-banana一口气甩出100条现成提示词,从3D水晶香蕉到真人手办同框,看似社区热情,其实是Google默许的“民间说明书”。
官方不写的细节,社区补完,既省客服成本,又让用户觉得“我自己玩出来的”。
这种借力打力,比官方教程更毒,用户越用越离不开。
英文提示词比中文好用,不是技术偏心,是训练数据里英文图多。
Google没明说,但把界面做成默认英文,就是告诉创作者:想效果好,先学几个单词。
这一步把语言门槛变成筛子,筛掉随手涂鸦的,留下肯钻研的,平台内容质量直接拉高。
LMArena同步上线,表面是竞技场,其实是实时A/B测试场。
每一次用户点选“哪张图更好”,都在给Google喂标注数据。
免费用户以为自己薅羊毛,其实是在给模型打工。
数据回流速度比传统众包快十倍,Google用一杯免费咖啡换来一整条金矿。
100次和1000次的数字不是拍脑袋。
内部测算过:轻度用户每天20次就够,100次让他用不完;重度设计师一天300次起步,1000次刚好卡在“够用但不富余”的临界点。
多一次都不给,逼你第二天继续登录,日活就这么锁死。
角色设计、场景重构、图像融合,这三块是广告和游戏外包最费钱的环节。
Nano Banana一次性打包,等于把原来外包工作室的报价表直接打对折。
Google不收工作室的钱,收的是个人创作者的订阅费,把B端市场切成C端碎钞机。
开源社区把Q版、写实、超现实全做成模板,看似百花齐放,其实是把创作话语权交给算法。
用户越依赖模板,审美越趋同,最后所有图都带着一股“Gemini味”。
平台省掉审美教育成本,用户却可能丢掉自己的手活。
Gemini 2.5的多模态能力被说成“技术普惠”,本质是把PS、Blender、Midjourney三合一,再塞进浏览器。
工具越集中,Google的云端硬盘就越满,用户离线下载的需求就越低。
一旦习惯在线编辑,本地显卡的钱都省给Google买TPU。
创作者现在只需要一张4090显卡的钱,就能包年Nano Banana付费档。
Google把硬件成本转嫁给订阅,等于告诉独立画师:别买显卡,买我会员。
这一步直接掐住英伟达的增量市场,显卡缺货问题瞬间缓解,Google却悄悄收走算力租金。
技术共享的口号喊得响,但核心权重文件不会开源。
社区只能玩提示词,动不了模型。
Google用开源社区做面子,用闭源模型做里子,既赚口碑又锁技术,里外都不吃亏。
Nano Banana不是工具,是抽水机。
抽的是时间、数据、审美、钱包,一滴不剩。
创作者觉得自己在画画,其实是在给Google的下一轮融资递画笔。
你觉得自己在免费创作,还是在帮Google打工?
来源:美妙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