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毕竟前四次“退网”像连续剧片头,片尾永远是他举着大喇叭喊“家人们上车”。
“辛巴又退了。
”
群里甩来这条消息时,没人当真。
毕竟前四次“退网”像连续剧片头,片尾永远是他举着大喇叭喊“家人们上车”。
可这次,第十天,他老婆初瑞雪开播,十分钟冲榜一,销售额飙到10亿。
弹幕刷得飞快,一句“这卫生巾你敢用?
”被瞬间淹没。
退网?
更像换马甲。
辛有志的套路其实不复杂:
负面热搜→“身体抱恙”→账号停更→老婆/徒弟顶班→数据再创新高。
身体成了挡箭牌,流量成了提款机。
最扎眼的是“棉密码”。
官方抽检报告白纸黑字:硫脲超标一万六。
三十多个姑娘在同一家医院排队做甲状腺穿刺,报告单叠起来能当扑克牌打。
她们不是不知道便宜没好货,只是直播间里那句“全网最低价”太有魔力。
有人骂消费者不长记性,可看看钱包就懂了。
月薪五千,房租两千,超市货架上一包普通卫生巾标价二十多,直播间九块九还包邮。
“先活下来”比“活得精致”更紧迫,这是现实给普通人上的第一课。
辛巴的供应链像一条高速传送带:
工厂连夜赶工,主播嘶吼甩货,快递小哥凌晨三点还在卸货。
速度越快,质检越像走形式。
硫脲怎么混进去的?
业内人士撇嘴:“原料仓隔壁就是漂染车间,风一吹就串味。
”
平台不是不知道。
算法只认停留时长,只要观众肯骂,流量就涨。
监管文件一份接一份,可等罚单开出来,人家早换壳重生。
“东北雨姐”卖假粉条,“三只羊”贴牌羽绒服钻绒,套路如出一辙。
最魔幻的是粉丝群。
有人晒出医院缴费单,底下居然有人回:“主播也不容易,黑子别带节奏。
”
这种近乎宗教式的信任,让打假博主都怀疑人生。
不过变化也在悄悄发生。
隔壁办公室的小刘,以前蹲点抢辛巴,现在改买超市自有品牌。
理由简单粗暴:“起码能找得到人负责。
”
当“便宜”开始附带癌症风险,再迟钝的人也会算账。
行业地震迟早要来。
听说某地市场监管局已经进驻头部直播间,样品直接封箱送检。
主播们说话开始打磕巴,“绝对”改成“基本”,“全网最低”后面得加“之一”。
至于辛巴?
最新消息是他注册了家新公司,法人换成了丈母娘。
网友调侃:“下次退网是不是得说丈母娘身体不好?
”
玩笑归玩笑,下次直播,你还会点进去吗?
来源:岁月情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