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比0的狂喜还没捂热,济南奥体就官宣9月27日那场球没了”,鲁能球迷刷到这条推送时,心里咯噔一下——煮熟的鸭子真飞了。
“6比0的狂喜还没捂热,济南奥体就官宣9月27日那场球没了”,鲁能球迷刷到这条推送时,心里咯噔一下——煮熟的鸭子真飞了。
飞走的不是三分,是原本计划好的周末仪式感。
很多球迷早订好车票、酒店,甚至把孩子的补习班都调开了,结果足协一句“让给演唱会”,行程表瞬间作废。
退票手续费、酒店违约金、孩子“为什么又骗我”的眼神,全砸在自己头上。
这种落差,比输球还难受。
足协的理由其实不新鲜:某流量歌手10月4日要在同一场地连开两场,舞台搭建、安检、彩排,前前后后得提前一周清场。
演唱会票房动辄上亿,一场中超门票收入顶多千万,账很好算。
只是球迷成了算盘珠,被拨来拨去。
上一次类似剧情发生在2023年成都,凤凰山体育场为了某女团演唱会,把蓉城主场挪到工作日中午,结果看台大片空座,球员赛后吐槽“像踢训练赛”。
鲁能这次挪到10月4日,黄金周第一天,外地球迷倒是方便,本地上班族却得在高速上看球,想想就堵心。
赛程一改,连锁反应跟着来。
原定9月27日踢云南玉昆,对手是升班马,鲁能刚用6比0把国安打懵,士气正盛,原本可以趁热打铁。
现在多出一周空档,节奏被打断,教练组最怕“歇大了”。
更微妙的是,云南玉昆那批中甲班底,最擅长防守反击,多出一周备战,够他们把鲁能录像研究三遍。
看似只是改个日期,实则把“软柿子”往硬里捏。
唯一能让球迷稍感安慰的,是陈泽仕和依木兰的复出倒计时。
陈泽仕上次亮相还是足协杯对青岛青春岛,踢了70分钟,传球成功率92%,赛后被郝伟一句“脑子快”送上热搜。
依木兰更神秘,二队比赛里那脚禁区外贴地斩,被球迷剪成15秒短视频,播放量破百万。
两位05后加起来才40岁,却已经被贴上“未来十年中场答案”的标签。
赛程推迟,等于多给两人7天合练,韩鹏能凑齐最强阵,也算塞翁失马。
但别急着高兴。
青训圈有个公开秘密:小将最怕“一周三赛”到“十天一赛”的节奏突变。
平时跟着U21联赛,肌肉记忆是隔四天冲一次,突然改成一周一赛,身体反而发沉。
去年广州队为了等亚冠,把联赛往后调,结果小将们第一场集体腿软,被保级队偷了三个。
鲁能这次得盯紧体能教练的表,别再让“保护性换人”变成“保护性输球”。
球迷群里有人算了笔账:如果10月4日赢球,积分能咬住前三;万一翻车,假期直接变“渡劫”。
更扎心的是,10月8日就是国家队集训,鲁能大概率贡献三到四名国脚,等于踢完云南没两天又得拆队。
赛程像多米诺骨牌,第一张被演唱会推倒,后面全得跟着晃。
说到底,球场和舞台抢的是同一块草皮,也是同一批年轻人的时间。
球迷能做的,只有把退票的钱重新攒成10月4日的门票,再赌一把少年们的第一次首发。
毕竟,在流量和竞技的夹缝里,普通人唯一能抓住的,就是90分钟里那颗滚动的皮球。
来源:山中自在寻仙的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