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开资料显示,英发睿能成立虽不足十年,但在光伏电池领域发展迅速。2021 年,公司敏锐把握 P 型 PERC 大尺寸电池片的市场机遇,成为国内最早布局 210mm 大尺寸电池片产线的专业制造商之一。
近日,四川英发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英发睿能) 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信建投国际、华泰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公开资料显示,英发睿能成立虽不足十年,但在光伏电池领域发展迅速。2021 年,公司敏锐把握 P 型 PERC 大尺寸电池片的市场机遇,成为国内最早布局 210mm 大尺寸电池片产线的专业制造商之一。
自 2022 年起,公司积极转向 N 型电池技术,并于 2025 年 5 月实现首期 6.0GW N 型 xBC 电池生产线的试生产。截至 2025 年 8 月,英发睿能已成为全球首家实现 N 型 xBC 电池片商业化量产的光伏电池片专业化制造商。
上市前,英发睿能自 2022 年 6 月起已完成四轮融资,吸引了包括宜宾高投、宜宾绿能、国家绿色基金、东合创投、建鑫投资、金雨茂物、朋英创投及千乘二期等多方机构参与,累计融资金额约 22.24 亿元。
作为光伏电池片领域的细分龙头,英发睿能此次赴港上市备受市场关注,其估值与未来发展潜力将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业绩大幅回升 毛利率明显走高
公开资料显示,英发睿能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专业光伏电池片制造商,自 2016 年成立起,即专注于光伏电池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智通财经 APP 了解到,公司近年业绩呈现一定波动,2022 年至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 56.43 亿元、104.94 亿元和 43.59 亿元 (人民币,下同),同期净利润分别约为 3.50 亿元、4.10 亿元和 - 8.64 亿元。2024 年因主动退出 P 型 PERC 电池片业务,公司营收同比大幅下降 58.5%。
不过,随着 N 型 TOPCon 电池片业务的快速放量,公司业绩于 2025 年前四个月显著回升,实现营收 24.08 亿元,同比增长 111.23%,净利润转正至 3.55 亿元,毛利率恢复至 23.8%,明显高于 2022 年及 2023 年同期 11.9% 和 8.8% 的水平。
业务结构方面,N 型 TOPCon 电池片已成为公司收入的核心来源,其营收占比从 2022 年的 0%、2023 年的 7.1%,迅速提升至 2024 年的 81.2%,并在 2025 年前四个月进一步达到 95.5%。
英发睿能的主要客户为光伏组件制造商,收入集中度较高。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及 2025 年前四个月,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 49.7%、56.5%、54.7% 及 39.6%,其中最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 19.7%、24.4%、20.5% 及 12.2%。公司提示风险称,若出现主要客户流失或未能拓展新客户,可能对收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产能方面,公司产能规模迅速扩张,已从 2022 年 P 型 PERC 电池片 5.7GW 的年产能,增长至 2025 年 4 月 N 型 TOPCon 电池片 32.7GW 的年产能。截至 2025 年 4 月 30 日,全部产能均已转换为市场主流的 182mm 及以上大尺寸电池片。
目前,英发睿能拥有天长、宜宾、绵阳及印尼四大生产基地。2024 年于印度尼西亚设立的首个海外制造基地,将成为公司未来拓展东南亚、中东及欧美市场的战略枢纽。公司计划到 2026 年 6 月再新建五条生产线,预计新增年产能 3GW。
出货量跻身全球第三 行业回暖有望带来业绩利好
自 2022 年以来,N 型电池技术在中国市场快速发展。尽管 P 型硅片因制造工艺相对简单、成本较低而曾占据主流,但 N 型硅片凭借更长的少子寿命和更高的电池效率潜力,正逐渐成为行业新方向。
从技术特性来看,N 型电池具备效率高、衰减率低、杂质少、纯度高、少子寿命长、无晶界缺陷及电阻率易控等先天优势。此外,N 型组件还具有高双面率、低温度系数和低衰减等特性,不仅有助于提升发电效率,也增强了在不同应用环境下的适应能力,推动 N 型电池成为光伏产业的新焦点。
英发睿能准确把握 N 型电池发展的战略机遇,迅速完成业务转型。据招股书披露,截至 2025 年 4 月,公司已全面将产能转换为市场主流的 182mm 及以上大尺寸电池片,主要包括 N 型 TOPCon 电池片 32.7GW 年产能。
智通财经 APP 了解到,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该公司 N 型 TOPCon 电池片的量产测试光电转换效率已超过 27.1%。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这一效率水平不仅高于行业均值,也接近 28.7% 的理论极限效率,显示出公司突出的研发实力。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以 2024 年出货量计算,英发睿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 N 型 TOPCon 片专业化制造商,全球市场份额达 14.7%。InfoLink Consulting 数据亦显示,2025 年上半年,该公司光伏电池片出货量排名跃升至全球第三。
在品牌与行业影响力方面,公司先后获评 “北极星杯年度影响力光伏电池品牌” 和 “PVBL2023 最具成长力光伏品牌”,并参与多项中国光伏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
从行业格局看,随着 P 型硅片逐渐退出主流,N 型 TOPCon 技术正迅速占据主导。TrendForce 集邦咨询预测,到 2025 年底,全球 TOPCon 电池产能将达到约 967 吉瓦,占电池片总产能的 83%。中信期货数据表明,截至 2025 年 3 月,TOPCon 在中国光伏电池产量中占比高达 86.9%,显著领先其他技术路线。
当前,光伏行业出现底部回暖信号。2025 年 9 月初,产业链多个环节价格企稳回升:多晶硅料报价持续上涨,棒状硅主流报价已升至 55 元 / 千克,颗粒硅报价达到 49 元 / 千克;部分尺寸硅片价格随之调涨,M10L 与 G12 硅片报价均上调 0.05 元 / 片;电池片价格整体坚挺,部分尺寸因供给结构偏紧上涨 0.005 元 / W。
需求方面,全球光伏市场仍存在显著结构性机会。海外市场保持高景气,2025 年上半年中国光伏电池片出口额达 17.3 亿美元,同比增长 31.1%; 出口量 44.4GW,同比增长 59.1%。数据显示,上半年电池片出口重点市场为印度、印度尼西亚、土耳其、老挝、新加坡等国,除土耳其外,对其余国家上半年出口额均出现较大的同比增幅。
国内市场同样表现强劲,2025 年上半年光伏新增装机 212.21GW,同比增长 107%。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全年新增装机规模有望达到 270-300GW,持续的高需求将推动行业盈利水平进一步修复。
当前,产业链价格出现触底回升迹象,国内外光伏市场需求保持高景气,为行业盈利修复提供了坚实基础。英发睿能凭借深厚的技术实力与前瞻性战略转型,已迅速成长为全球光伏电池片领域的头部企业,而此次冲刺港交所主板上市,更标志着公司发展进入全新阶段。未来,随着行业回暖,公司有望进一步加速技术迭代和产能扩张,持续巩固市场优势地位。
来源:智通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