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去朋友家做客,发现他家电视柜上摆着台机顶盒,线都快生锈了。我随手一问才知道,这玩意儿居然有三年没人碰过!朋友说:“每月还得交钱,但谁还用那个老古董看直播啊?”这让我想起身边好多朋友家,机顶盒都成了摆设,甚至有人连电源都拔了。
最近去朋友家做客,发现他家电视柜上摆着台机顶盒,线都快生锈了。我随手一问才知道,这玩意儿居然有三年没人碰过!朋友说:“每月还得交钱,但谁还用那个老古董看直播啊?”这让我想起身边好多朋友家,机顶盒都成了摆设,甚至有人连电源都拔了。
其实广电自己也慌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说了,现在有线电视用户只剩1.2亿,十年前可是有3亿多户的。反观手机电视和宽带电视,用户加起来都快7个亿了。这数据说明啥?大家不用了!你可能还在交钱,但真正看直播的,早就转投手机、平板或者智能电视了。
我认识个搞广电的朋友小李,他说公司这两年砸了十来亿买新设备,还换了几十万台机顶盒。可用户就是不买账。为啥?因为广电还在用老一套:想看高清要加钱,想点播要另付费,连个流畅画面都保证不了。有次我打开机顶盒看球赛,信号卡得跟老牛拉破车似的,直接气得我关掉再也不碰。
用户到底想要啥?我问过不少街坊。有人吐槽说:“现在手机App投屏多方便,还支持倍速播放,谁耐烦等机顶盒加载?”还有老人抱怨:“电视信号总断,遥控器还老失灵,干脆用手机看新闻算了。”更绝的是,有人算过账:机顶盒每月15块,加上宽带和手机费,不如直接用流量看视频。
广电自己好像还没意识到问题出在哪。他们总想着升级设备、搞政企合作,却不知道用户要的是“一站式服务”。你看那些运营商多懂事儿,宽带、手机、电视全打包,用个App就能缴费,还能送流量。广电呢?每个月发张纸质账单,套餐还分七七八八的项目,搞不懂是想省钱还是想跑路。
其实广电也不是没尝试过改变。比如杭州有个试点,把电视和手机内容连起来,用户能双屏切换。但效果一般,系统老出bug不说,年轻人还是觉得麻烦。倒是有些地方把地方台节目同步到抖音、快手,倒是吸引了一些流量,但这能撑起整个行业吗?
现在年轻人更离谱。我表弟说:“除非家里停电,否则从来没开过电视。”他室友都是用VR眼镜看剧,觉得电视屏幕太小,机顶盒更是早当废铁扔了。连我妈这个老用户都说:“现在刷短视频比看电视方便,还能点赞评论,何必守着个笨盒子?”
最离谱的是,广电还守着“硬件思维”。他们以为换个盒子、铺光纤就能赢回用户,可问题是——没人想被硬件绑架了。现在什么东西都要能随时随地用,电视要是不能像手机一样灵活,迟早被淘汰。
其实广电要是真想转型,得学学互联网公司。比如把地方文化内容做成短视频,或者和外卖、打车软件搞会员互通。现在连菜市场都扫码支付了,再抱着老机顶盒不放,早晚得凉。
我算了一下,身边10个朋友里有8个不看有线电视。他们家电视不是用来追剧的,倒是常用来当电脑显示器。这说明啥?广电的“电视”定位已经过时了,用户要的是内容和服务,而不是设备。
最后说个狠的:现在连农村都开始用手机看直播了。我表姐在云南老家,村里装了5G,她宁可用手机追剧,也不愿等电视加载半天。广电要是再不改变,可能连最后的“刚需用户”都要丢了。
这事说到底就是,广电得放下身段,别整天想着卖盒子、卖信号,得想想怎么让用户觉得“不用你就不方便”。可问题是——他们改得过来吗?
来源:小方论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