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4日,广东佛山陆先生告诉媒体,2024年10月,他妻子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做微创手术,术后因并发症没了自主呼吸,瞳孔放大,被鉴定为脑死亡,几日后离世。
据《新京报》报道,广东一女子在医院做微创手术后脑死亡离世,引发关注。
9月4日,广东佛山陆先生告诉媒体,2024年10月,他妻子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做微创手术,术后因并发症没了自主呼吸,瞳孔放大,被鉴定为脑死亡,几日后离世。
据陆先生所述,手术为子宫肌瘤经宫腔镜电切手术,“她出手术室的时候,已经没有自主呼吸,瞳孔已经散大了,都是由呼吸机来维持呼吸,他们做完手术在里面抢救了,水中毒……”
陆先生表示,妻子去世后,第一次医疗鉴定由佛山市医学会完成,结论是不构成医疗事故,医院没有责任。
随后,他再次申请鉴定,广东省医学会出具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显示,该起手术医院存在多处不当行为,系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医院承担主要责任。
鉴定结论/图源:《新京报》
根据媒体披露的部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页面,医方的不当行为包括多个方面。
一是病历资料显示,本例患者术中液体负欠量达到4500 ml,但未见医方记录膨宫压力和流速情况,医方术中监测不规范。
二是患者术中出现病情变化,医方处置不合理。患者术中出现血压下降等病情变化后,医方对患者水中毒的预判不足,未及时停止手术,后续监护欠充分,未及时完善血气分析等检查,对患者水中毒处置不及时。
三是使用垂体后叶素欠妥当。低钠血症是垂体后叶素使用的相对禁忌,医方在手术结束前未能及时发现患者水中毒并发症,使用了垂体后叶素,加重了患者水潴留和低钠血症。
临床警示
一、“水中毒”的极端危险性
宫腔镜手术中,大量的膨宫液(通常是不含电解质的低渗液,如甘露醇、山梨醇等)可能通过开放的血管窦被快速吸收进入循环系统,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和急性水中毒,这是最凶险的并发症之一。液体负欠量(吸收量)是核心监测指标。本例中液体负欠量高达4500 ml,已远超安全阈值(通常认为超过1000~1500 ml即需高度警惕)。
此外膨宫液吸收超过机体排除的安全阈值,导致容量超负荷、稀释性低钠血症等,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如意识障碍、言语不清、视觉障碍、癫痫发作甚至昏迷,血压、心电图异常改变,进而出现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肿、稀释性贫血、低钠血症等,严重者甚至出现心搏骤停。
二、术中监测
宫腔镜手术不是“小手术”,必须像对待大型手术一样进行严格的术中监护。本案中未记录膨宫压力和流速(压力过高、流速过快会直接增加液体吸收量),在患者出现血压变化后未及时进行血气分析(这是快速诊断低钠血症和电解质紊乱的金标准),错过了早期诊断和干预的最佳时机。
宫腔镜手术需要完善的镇静与麻醉深度监测、呼吸监测、体温监测、循环监测等,由于膨宫介质性质不同,还应动态监测血电解质、血糖水平,及时诊断和处理膨宫液过量吸收综合征、高糖血症以及苏醒延迟等并发症。
此外,麻醉恢复期间监测也尤为重要,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黏膜颜色、呼吸与气道通畅情况,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以及血气分析等。
对于术前合并心脏疾患、手术困难、时间较长(≥1 h)、膨宫液吸收量较大等患者,更应警惕低氧血症、膨宫液过量吸收综合征、内环境紊乱、低体温等。
三、用药指征
垂体后叶素常用于减少术中出血,但其不良反应包括水钠潴留。在患者已发生或即将发生水中毒(低钠血症)时,使用该药物属于相对禁忌,会雪上加霜,加重病情。
四、危机处理流程
在患者已出现明确病情变化(如血压下降)时,未及时停止手术是致命错误。任何手术的首要原则都是患者安全至上。一旦出现异常,必须立即暂停操作,评估原因,而不是继续完成手术。
宫腔镜手术中常见并发症及快速发现与处理
宫腔镜手术的“微创”仅指体表切口,其对体内环境可能造成的冲击是“巨创”的。必须重视宫腔镜手术中的液体管理,进行规范化、精细化的全程监测,并对并发症保持极高的警惕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丁旭教授:宫腔镜诊疗的麻醉管理及ERAS建议
1.液体过度吸收综合征
是什么: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因大量低渗膨宫液被吸收,导致血容量急剧增加、稀释性低钠血症、急性肺水肿、脑水肿、心力衰竭等。
如何快速发现:
◆术中监测:严格计算液体负欠量(入液量-出液量)。一旦负欠量>1000 ml(或根据患者体重、基础疾病调整阈值),必须提高警惕;>1500 ml高度危险。
◆早期症状:患者可能出现血压先高后低、心率减慢或增快、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视力模糊。
关键检查:立即查血气分析,可见血钠浓度急剧下降(严重低钠血症)。这是最直接的证据。
如何处理:
◆立即停止手术!终止膨宫液灌流。
◆快速静脉给予利尿剂(如呋塞米),促进水分排出。
◆纠正低钠血症:对于有严重神经系统症状(如昏迷)的急性低钠血症,需谨慎静脉输注高渗盐水(如3%氯化钠),但纠正速度需精确控制,避免过快引发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
◆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处理脑水肿、肺水肿等并发症。
◆请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紧急会诊。
2.子宫穿孔
是什么:手术器械穿透子宫肌层,是第二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伤及肠道、血管,引起大出血或腹膜炎。
如何快速发现:
◆术者手感:器械突然“落空感”。
◆镜下视野:可见腹膜、肠管或脂肪组织。
◆监护指标:患者出现急性腹痛(如果麻醉清醒)、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失血或腹膜刺激征表现。
如何处理:
◆立即停止手术。
◆腹腔镜检查或开腹探查,检查穿孔部位及邻近脏器有无损伤,并进行缝合修补。
如有大血管损伤,需紧急抢救止血。
3.出血
是什么:术中或术后宫腔、子宫肌壁损伤导致。
如何快速发现:
◆镜下视野:可见活动性出血点或宫腔内血液积聚。
◆监护指标:患者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休克前期表现。
如何处理:
◆镜下电凝止血。
◆使用球囊导管宫腔压迫止血。
◆应用止血药物。
◆如无效,需行血管介入栓塞术或甚至手术切除子宫。
4.气体栓塞
是什么:极其罕见但最致命的并发症。气体通过开放的血管进入循环系统,阻塞右心室流出道或肺动脉,可瞬间致死。
如何快速发现:
早期征兆:患者突然出现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急剧下降(麻醉监护最重要、最敏感的指标)、血氧饱和度下降、心前区听诊闻及“磨轮样”杂音、血压骤降、心跳骤停。
如何处理:
◆立即头低左侧卧位,防止气体进入肺动脉。
◆立即停止手术,停止注气或注液。
◆100%纯氧吸入。
◆心肺支持: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必要时从中心静脉导管抽吸气体。
◆高级生命支持。
5.感染
多为术后发生,如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
处理: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发生感染,则需根据药敏结果足量、足疗程使用抗生素。
总结:如何构建安全防线
预防优于治疗:使用最低有效的膨宫压力和流速,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对于较大肌瘤可考虑分期手术。
精细化监测:专人负责精确记录膨宫液的入量、出量、负欠量,并实时汇报。液体负欠量超过1000ml必须报警。
团队协作与预警: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必须保持畅通沟通。麻醉医生是患者生命体征的“守门人”,需密切关注血压、心率、呼气末CO、血氧饱和度的任何细微变化。
应急预案:手术团队必须对上述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流程烂熟于心,有条件者可进行模拟演练,确保在真实危机发生时能快速、正确地反应。
来源:围术期医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