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刚敲定的天然气管道,美媒声称可能被炸掉,谁给的胆子?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9 14:27 1

摘要:在中俄两国刚刚签署“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备忘录之际,美国保守派媒体福克斯新闻主播杰西·沃特斯抛出惊人言论,暗示“有人”可能会像炸毁北溪管道一样破坏这条新管道,试图干扰中俄能源合作。

在中俄两国刚刚签署“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备忘录之际,美国保守派媒体福克斯新闻主播杰西·沃特斯抛出惊人言论,暗示“有人”可能会像炸毁北溪管道一样破坏这条新管道,试图干扰中俄能源合作。

这一言论迅速引发关注,但仔细分析,这条管道面临的风险其实微乎其微。管道虽途经蒙古国,却受益于该国的超高安全性和经济利益;陆上管道的特性也让破坏难度加大。更重要的是,任何潜在破坏行为将直接触及中国核心利益,其成本远超收益。沃特斯的警告,更像是美媒一贯的教唆式叙事,旨在制造地缘紧张。

9月2日,俄气首席执行官阿列克谢·米勒宣布,与中国签署建设“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的备忘录。这条管道将经蒙古国向中国每年输送高达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合同期长达30年。米勒强调,天然气价格将低于俄气对欧洲客户的收费水平。同时,在普京访华期间,俄气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还签署协议,将现有“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年吞吐量从380亿立方米增至440亿立方米,远东管道从100亿立方米增至120亿立方米。

这一合作标志着中俄能源纽带的进一步强化。尽管西方多次呼吁中国减少与俄罗斯的合作,中国并未理会此类压力,这是一个“能源地缘政治领域的重大转折点”,显示中国不再在意西方的看法。俄罗斯在失去欧洲市场后,将能源出口重心转向亚洲,这条管道有望取代“北溪-2”的角色,帮助俄气填补空白。

彭博社直言,这一项目对美国液化天然气行业构成威胁。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天然气进口国,正通过多元化能源来源展示其影响力,传递出“不再需要美国LNG”的信号。

就在协议敲定后,美国福克斯新闻主播杰西·沃特斯在9月4日的节目中发出警告。他将“西伯利亚力量-2”描述为普京转向亚洲战略的关键,称管道将为中国提供15%的能源。随后,他暗示:“可能有人会像轰炸北溪天然气管道一样轰炸这条管道。”沃特斯并未指明“谁”是幕后黑手,但其言论迅速被视为对中俄合作的挑衅。

这一警告不由得让人联想到2022年的北溪管道事件。2022年9月26日至28日,北溪1号和2号管道在丹麦水域发生至少4处泄漏,调查确认系蓄意破坏,瑞典安全局在现场发现炸药痕迹。美国资深记者赫什的调查报告指称,美国政府在军演掩护下埋设爆炸装置,执行时任总统拜登的命令。拜登曾在俄乌冲突前警告,如果俄罗斯“入侵”,北溪2号将“不复存在”。尽管美国否认,但西方媒体后续报道将矛头指向“亲乌团体”或乌克兰,形成“罗生门”。而德国的调查结果也是指向与乌克兰有关的破坏团体。

沃特斯将北溪事件的“幽灵”投射到“西伯利亚力量-2”上,是否只是美媒的炒作?

尽管沃特斯警告听起来耸人听闻,但从实际角度分析,“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被炸毁的风险微乎其微。首先,这条管道虽途经蒙古国,但蒙古被视为全世界最安全的国家之一。根据全球和平指数,蒙古长期排名前列,犯罪率极低、政治稳定,且无重大地缘冲突。作为管道的受益者,蒙古将从中获得过境费和能源合作机遇,进一步提升其经济地位。这意味着蒙古政府有强烈动机维护管道安全,而非放任破坏。

其次,与北溪管道位于海底不同,“西伯利亚力量-2”是陆上管道,管线损坏相对容易修复。陆上设施便于监控和巡检,爆破行动需克服地理障碍和技术挑战。某些仇恨俄罗斯的国家或势力进行破坏的困难较大。中俄天然气管线触动谁的利益?

当然,我们承认,在乌克兰战争结束前,某些国家确实有动机执行类似计划,尤其是那些视俄罗斯为威胁的势力。但关键在于,这条管道直接涉及中国重大利益。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能源安全是国家战略核心。任何破坏行为将引发中方强烈反制,其带来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后果,远超潜在收益。破坏者需权衡:触怒中国是否值得?历史经验显示,涉及大国核心利益的行动往往事倍功半。

沃特斯的言论,不过是美国保守媒体一贯的叙事套路,借北溪事件制造恐慌,试图离间中俄。但现实是,“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的风险被严重夸大。其安全保障、地缘利益和战略价值,让破坏成为高风险、低回报的愚蠢之举谁给了美媒这样的“胆子”?或许是地缘博弈的焦虑,但中俄合作的脚步,不会因此停滞。

来源:瞩望云霄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