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键盘不管这些。他们只看见一个没背景的普通人突然站到高处,心里咯噔一下。
影后奖杯还没捂热,键盘已经敲烂。
9月7日凌晨,威尼斯颁奖礼刚结束,辛芷蕾捧着影后奖杯回酒店。
不到12小时,国内热搜第一条却是“她凭什么”。
点进去,全是旧照、截图、对比图。
有人把她十年前的剧照和同行精修图放一起,配文“这也能拿奖”。
还有人把她在综艺里大笑的片段剪成鬼畜,循环播放。
她没签大公司,没混圈子,从鹤岗走到红毯,靠的是死磕。
试镜五次磨破脚,拍动作戏真刀真斧,评委全票通过。
可键盘不管这些。他们只看见一个没背景的普通人突然站到高处,心里咯噔一下。
我翻了下数据,微博话题阅读破8亿,负面词条占七成。
豆瓣短评里,一星理由只有一句“太突然”。
这不是第一次。
三年前,同样草根出身的张小斐拿下金鸡,热搜也是“德不配位”。
两年前,刘浩存资源好,被骂“靠后台”。
规律很简单:谁冒头,谁挨刀。
刀法统一,先翻旧账,再拉踩同行,最后上升到“不配”。
辛芷蕾没回应,团队只发了一张后台合影。她抱着奖杯,笑得像刚下班的打工人。
我查到一条被淹没的采访。主持人问她怕不怕被黑,她说:“怕,但更怕没戏拍。”
这句话比任何声明都硬。
她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知道自己没什么。
没靠山,就靠自己;没捷径,就绕远路。
威尼斯评委主席在发布会上说,投票只用了一分钟,因为没人反对。
这句话被剪进国内视频,弹幕飘过“钞能力”。
真相是,那部《日掛中天》国内还没上映,盗版资源也没有。
攻击者连片子都没看,直接开喷。
喷子怕的不是烂片得奖,怕的是好片被看见。怕的是普通人发现,努力真能换结果。
我后台收到一条私信:“我中专毕业,在横店跑龙套,看到辛芷蕾拿奖,突然觉得还能再熬一年。”
这条私信比任何公关都值钱。它说明,有人需要这样的故事。
网络可以毁掉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人。
区别在于,被毁的停在口水里,被成就的继续往前走。
辛芷蕾下一步是进组拍新戏,题材还是底层小人物。她说,演完影后,更想演活人。
键盘敲得再响,也盖不过胶片转动的声音。
奖杯会落灰,角色会长存。
来源:地上施肥的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