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在坚守中赓续——访邯郸市农科院棉花育种团队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9 14:55 1

摘要:“1992年河北农大邯郸分校毕业后被分到了农科院,1995年开始研究棉花育种工作。”杨保新说。从1995年至今,他始终耕耘在棉花育种领域,并成功培育出邯郸284、邯郸109、邯棉802、邯棉559、邯棉646、邯棉3018等十多个品种。他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

早上6点多,杨保新就来到邯郸市农业科学院西北侧的试验田里,检查田里棉花的生长情况。这样与棉花打交道的日子,杨保新一晃就是30年。

“1992年河北农大邯郸分校毕业后被分到了农科院,1995年开始研究棉花育种工作。”杨保新说。从1995年至今,他始终耕耘在棉花育种领域,并成功培育出邯郸284、邯郸109、邯棉802、邯棉559、邯棉646、邯棉3018等十多个品种。他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评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北省先进工作者、河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这些沉甸甸的荣誉,全部凝聚着杨保新的努力和付出。

“当时技术手段比较单一,有些工作都是请工人们来做。”杨保新说,“后来,我发现自己亲自去做更能发现问题。”就这样,杨保新自己选种、栽培、打药、采摘,每一个阶段都是亲力亲为,在实践中获得宝贵的经验。

作为农技专家,没有农忙与农闲之分。杨保新告诉记者,每年4月选种播种,10月收获,收获后再到海南试验田进行种植,直至来年3月收获。常年往返邯郸、海南两地,杨保新没有休息的时候。“每年五一、十一假期,是我们最忙的时候。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多摸、多看,才能积累经验,才能成长。”杨保新说。

57岁的杨保新已经成为团队成员口中的“杨老师”,他担任邯郸市农科院中熟优质棉研究室项目主持人,团队中有4名成员,李翠芳便是其中之一。

“2013年,我从河北农业大学硕士毕业,考到邯郸市农科院后,一直从事棉花育种研究工作。”李翠芳是团队里唯一的80后,已经跟着杨保新学习、工作十几年了。“我在学校学的是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育种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后来,跟着杨老师从棉花育种学起,更加专业地了解棉花育种、种植过程中的知识。我们跟着杨老师到试验田里,他手把手传授我们经验,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如今,李翠芳已成长为团队中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才。2020年,李翠芳被评为首批邯郸市青年拔尖人才,每年可获得5万元的科研经费支持。“能够感受到政府对我们的重视,这让我们更有动力去搞研究,为邯郸的发展作出贡献。”李翠芳说。

团队的薪火相传还在继续。去年刚刚考入市农科院的安洋洋是团队里最小的一员,“我是1996年出生的,去年从中国农业大学硕士毕业来到了这里,跟着老师们学习。目前已经学会了棉花育种。”安洋洋介绍说,“这快一年的时间,我跟老师们学到了很多。每天在田里观察,让我学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对于我个人来说进步很大。”

目前,杨保新和李翠芳都持有邯郸市英才服务卡。“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杨保新说,“从近几年不断推出的各项人才优惠政策,可以看到邯郸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让我们能够在邯郸更有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感谢市委市政府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我们将继续深耕棉花育种工作,在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上持续发光发热。”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苏醒

来源:邯郸V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