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几何时,阳光玫瑰葡萄犹如水果界的“爱马仕”,高达300元/斤的价格还是供不应求,只有高端超市才能见到它的身影,普通消费者只能望而却步。谁能想到,短短十年间,这个“葡萄贵族”的身价一落千丈,如今市场上最低竟跌至1元/斤!是的,你没听错,1块钱一斤!成本都不够。
一、曾经的“葡萄爱马仕”,如今跌成“地摊货”
曾几何时,阳光玫瑰葡萄犹如水果界的“爱马仕”,高达300元/斤的价格还是供不应求,只有高端超市才能见到它的身影,普通消费者只能望而却步。谁能想到,短短十年间,这个“葡萄贵族”的身价一落千丈,如今市场上最低竟跌至1元/斤!是的,你没听错,1块钱一斤!成本都不够。很多果农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结果亏掉了血汗钱,甚至有人开始砍掉葡萄树,改种其他作物了。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无数果农的汗水为何换不来应有的回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剖析阳光玫瑰的跌宕历程,探寻背后的真相与未来出路。
二、为什么阳光玫瑰从“天价”跌到“白菜价”?
1.种的人太多了,供过于求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种的人太多了,产量太大了!2016年全国种植面积1万亩,很多地方根本见不到阳光玫瑰,物以稀为贵,那时候种植阳光玫瑰,一亩地能赚10万块。“五亩换大奔”的造富神话,谁看了不心动?于是果农们一哄而上,工商资本也纷纷投资阳光玫瑰。2023年全国种植面积突破100万亩,2025年达到150万亩,十年时间整整翻了150倍!云南、湖南、浙江、江苏……几乎全国各地都在种。面积暴增、产量井喷直接导致市场供过于求,价格暴跌。
2.品质迅速下降,消费者不买账了
阳光玫瑰之所以贵,是因为它好吃,脆甜、无籽、有玫瑰香味。但现在的阳光玫瑰,根本不是以前的味道了。因为价格好不愁卖,所以果农拼命追求产量,原本一亩控产3000斤,被人搞到8000斤甚至1万斤。产量太高了,品质不可避免的会下降。
更离谱的是,有的果农为了提前上市,用膨大剂、催熟剂,导致果实糖度下降、香气不足、果粒松散、口感极差,导致完全失去了阳光玫瑰原有的风味特点。品质的参差不齐,严重损害了阳光玫瑰的整体品牌形象,消费者自然不买账了。
3.科技与狠活的传言,阳光玫瑰信任崩塌
为了追求大果粒,在生产中使用膨大剂是必然的。但过量使用膨大剂,极易导致果实空心,味道寡淡。有些自媒体博主说膨大剂对人体有害,还说用了各种甜蜜素,把这些常用技术说成科技与狠活,消费者自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阳光玫瑰原本糖度高,自然便容易被认为用了甜蜜素。因此阳光玫瑰信任崩塌,喜欢吃的人在逐步减少。最近两年那些巨峰葡萄老品种反而更受欢迎,价格还能卖到十元一斤,吊打阳光玫瑰,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4.进口产品的冲击,阳光玫瑰雪上加霜
近年来,进口阳光玫瑰(主要是日本晴王)凭借其稳定品质和品牌优势,仍然占据国内高端市场,价格维持在百元以上。这对国产阳光玫瑰形成不小冲击,进一步挤压了国内优质果的生存空间,中低端果自然只能降价销售。
三、阳光玫瑰还能种吗?未来还有希望吗?
尽管当前形势严峻,但我认为:阳光玫瑰仍有发展前途,关键在于转型升级。
1.低价阳光玫瑰没人要,但高品质的仍然抢手!
上海、北京等高端市场,20-50元/斤的高品质阳光玫瑰依然很有市场。糖度18以上、果粒15克以上、香气浓郁的特级果,仍然供不应求。反过来品质低劣的阳光玫瑰,零售价才一两块钱,依然卖不动!其实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还是愿意为好东西买单,但对品质差的果子再便宜也不想要。
2.市场正在洗牌,淘汰的是低品质生产者!
当前的价格暴跌实际上是市场自我调节的必然过程。正在淘汰那些投机取巧、品质低劣的生产者,为坚持品质、有品牌意识的优质果农让出市场空间。消费升级还在继续,未来的消费市场一定是“优质优价”。因此只要你坚持品质、应用科学种植技术,节本增效,仍然能赚到钱。
四、果农该怎么办?给你5条实用建议
1.调控规模,节本增效
规模越大,生产管理成本越高,效益反而更差。只有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调控规模,降低生产管理成本,控制风险,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2.控制产量,做精品果
阳光玫瑰挂果能力强,但产量与品质几乎成反比。因此只有控产,才能种出优质果。建议亩产控制在3000斤左右,少用膨大剂,多用有机肥,使阳光玫瑰果粒均匀,糖度18以上,具有原有风味,卖出高价格。
3.打造品牌,拓展销售
果园不论大小,都能做出品牌。不要求品牌全省全国有名,只要在本县本市有知名度,就能吸引消费者或者采购商。由于规模不大,因此不要把果子全部卖给批发商,可以做采摘,做社区团购,做直播做电商,直接卖给消费者,利润更高。
五、最后说几句心里话
阳光玫瑰价格的暴跌,不是市场不需要它,而是市场不再需要“低品质”的阳光玫瑰!农业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种出真正的好果子,才能赚到钱!那些坚持品质、愿意学习的果农,未来一定能赚到钱!
果农朋友们,你们觉得阳光玫瑰还能种吗?欢迎留言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言峰乡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