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小摊”经济兴起:点燃城市活力 撬动青年创业热潮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9 15:20 1

摘要:当凉山的晚风漫过街头巷尾,摊位前的彩灯次第亮起。折叠桌、便携架在街角排开,各种摊位前便围起三三两两的人,烤土豆的香气漫过整条街,年轻老板一边翻着食材,一边对着手机镜头讲着凉山的故事……

当凉山的晚风漫过街头巷尾,摊位前的彩灯次第亮起。折叠桌、便携架在街角排开,各种摊位前便围起三三两两的人,烤土豆的香气漫过整条街,年轻老板一边翻着食材,一边对着手机镜头讲着凉山的故事……

这不是偶然的热闹,而是“小摊”经济正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根来。曾经被视作“小打小闹”的摆摊,如今成了凉山青年眼里的“创业风口”。他们中,有返乡的大学生,把非遗手艺搬进摊位;有本地的年轻人,用新想法盘活家乡的山货;还有跨界尝试的“新手”,在烟火气里摸索着属于自己的路。

“小摊”潮涌:为青年创业搭起入门赛道

“小摊”经济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政策引导、市场需求与时代发展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近年来,凉山各地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就业创业的号召,通过打造西昌市萤火虫夜市、福兴夜市等消费场景,引入食、游、购、娱等多元业态,形成特色主题市集,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与市民前来消费。

对于那些缺乏启动资金、创业经验尚浅的青年们来说,“小摊”经济无疑是一条理想的“创业入门赛道”。相较于开设实体店需承担高昂的房租、装修等成本,摆“小摊”不仅所需资金少,风险也更低。青年们只需准备少量货品和简单经营工具,便能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

在西昌火把广场夜市,经营民族特色饰品的青年摊主马海阿依坦言:“刚开始创业时没多少积蓄,摆“小摊”给了我试错的机会,即便失败,损失也在可承受范围内。”

凉山丰富的特色资源也为青年“小摊”创业提供了多样的商品选择。从香甜的特色水果、风味独特的民族美食,到工艺精湛的彝族刺绣、漆器、银饰等手工艺品,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产品在市场中颇具吸引力,为青年创业者们开辟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大家依托本地资源,将家乡特色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打造出独具一格的“小摊”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显著优势。

青春聚力:以创新活力点燃“小摊”新烟火

当“小摊”经济为青年创业打开了一扇门,凉山青年便满怀热忱投身其中。他们以创新思维与灵活经营,为“小摊”经济注入全新活力,也由此掀起一股青年创业热潮。

经营模式上,青年创业者纷纷跳出“守摊叫卖”的传统局限,主动拥抱互联网,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借助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全方位展示“小摊”产品与经营场景;部分摊位还开通线上预订、外卖配送等服务,进一步拓宽销售路径。位于西昌学院北校区门口的“板凳面”摊位,摊主不仅现场制作美食,还通过抖音直播积累了大量粉丝,不少人慕名而来,生意格外火爆。“我们每天都会拍些制作美食的短视频,没想到能吸引这么多人关注,线上热度实实在在带动了线下销量。”一位创业者分享道。

产品创新方面,青年创业者们还擅长挖掘传统文化内涵,融入现代元素,打造出兼具地方特色与潮流气息的产品。一些设计师将彝族传统图案巧妙运用到T恤、背包、蛋糕等单品上,这些创新产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更让凉山的民族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同时,创业者们还注重营造独特的消费体验。他们精心布置摊位,从灯光、装饰到产品陈列,都力求美观且富有特色,让顾客在购物过程中感受到愉悦氛围。有的摊主还会在摊位前开展互动活动,扫码添加微信赠送文创小礼品等,这种注重体验的经营理念,让“小摊”不再只是单纯的商品交易场所,更成为充满乐趣与互动的社交空间。

双向赋能:青年创业注入全新发展动能

如今,凉山青年投身“小摊”经济创业,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也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多重积极效应。

6月22日,西昌市迎来了凉山州第五届创新创业大赛创业集市系列活动的火热启动。当天上午,百余名创业者前往大石板创业街区观摩学习,下午至晚上则在万达广场开展创业集市展销活动,当晚还同步举行了民营企业招聘服务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专项活动,为全州创新创业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在万达广场外的创业集市上,来自全州17县(市)的37个创业项目集中亮相,非遗文创、特色农产品、乡村振兴成果等各类展品丰富多样、引人入胜。雷波县的展位前,脐橙风味啤酒、非遗手工花生糖、雷波青茶等特色产品吸引了不少市民停下脚步;喜德县的展位上,彝族漆器髹饰技艺省级传承人吉伍五呷现场展示文创漆器茶杯,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的巧妙融合让人觉得十分新奇;甘洛县的彝绣文创背包、刺绣笔记本等“潮品”则受到了年轻市民的喜爱。

现场,从田间地头的特色农产品到充满创意的非遗文创,都以可触摸、可体验的形式呈现在市民眼前,真正做到了让大家“看得见、尝得到、带得走”。

凉山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创业集市系列活动以“观摩学习拓思路、创业展销促振兴、就业服务暖人心”为目标,接下来,凉山还会继续举办此类活动,加大对非遗工坊、文创企业及特色农业品牌的扶持,让凉山文化“活”起来、凉山品牌“火”起来、凉山就业“稳”起来。(记者 任艳娥)

来源:凉山政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