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这是金昌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刘亮常挂在嘴边的话。从教多年来,他始终以党员的责任担当扎根教学一线,凭借教育硕士的专业素养深耕教研创新,用“躬耕教学、倾心育人、潜心教研”的扎实行动,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这是金昌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刘亮常挂在嘴边的话。从教多年来,他始终以党员的责任担当扎根教学一线,凭借教育硕士的专业素养深耕教研创新,用“躬耕教学、倾心育人、潜心教研”的扎实行动,先后荣获“甘肃省陇原青年英才”“金昌市青年教学能手”等多项荣誉,成为学生眼中有激情、家长心中可信赖、同事口中肯钻研的育人“引路人”。
△刘亮在教室开展爱国教育主题班会
创新:让化学课充满激情与趣味
9月5日上午,记者见到刘亮时,他正站在高三(2)班的讲台上,以饱满的热情讲授当天的第二节化学课。这堂课的复习重点是“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为帮助学生精准掌握知识点,刘亮先引导学生逐题拆解题干逻辑,再通过清晰的板书演示,细致讲解方程式配平的核心技巧与实用方法。待理论梳理完毕后,他又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巩固练习,整个课堂上,学生们始终专注聆听、认真演算,学习氛围浓厚。
“刘老师的化学课从不是枯燥的公式推导,他总能把难懂的知识点变成有趣的情境和故事!”提起刘亮的课堂,学生们总有说不完的话。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刘亮始终坚信课堂是教学的生命线,多年来一直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力求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
为了让抽象的化学原理变得直观,他常常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找不到合适的实验模型,就画图、找材料、亲手制作或改进实验装置;实验效果不明显,就利用课余时间反复调试流程、改进方法,直到达到理想效果。
△面对复杂的化学实验,刘亮在课堂上进行示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只有让学生亲眼看到、亲手操作,才能真正理解知识背后的逻辑。”刘亮说,他的课堂上,学生永远是主角,“我会设计小组探究、实验竞赛等环节,让大家主动参与进来,感受化学的魅力。”
这份对课堂的用心,换来了亮眼的教学成果:他带的班级化学成绩常年稳居年级前列,辅导的学生在甘肃省化学奥赛预赛中获得荣誉;他的课例先后获评“部级优课”、甘肃省优课一等奖,还曾获得金昌市高中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课后,刘亮还有个坚持多年的习惯——写“教后反思”,把课堂上的亮点、不足一一记录,“每节课都是一次不可复制的实践,没有完美的课堂,但有不断趋近完美的追求。”刘亮常说,正是这份细致入微的反思与改进,让他的课堂始终保持着新鲜感与生命力,也让他在教学路上不断突破自我。
守护:十年如一日的陪伴与引导
“每天早上7点前,刘老师准会出现在教室门口,比我们来得还早。”这是刘亮担任班主任10年间,学生们最深刻的印象。从晨光熹微到夜色渐浓,他的身影总是出现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早自习时检查预习情况,课间和学生聊聊学习困惑,晚自习后目送大家安全离校,遇到学生生病、情绪低落,更是第一时间关心陪伴。
“班级管理没有捷径,靠的是真心换真心。”刘亮说,他从不把“班主任”当成“管理者”,而是把自己当成学生的“大朋友”。
2020年,班里一位学生因成绩下滑,开始躲着老师、厌学情绪严重。刘亮察觉到异常后,没有急着批评,而是先跟家长了解到这名同学从小喜欢运动,尤其对投掷类项目感兴趣。恰逢学校运动会在即,刘亮特意找到他:“我看你臂力挺足,咱们班的铅球项目还缺个主力,你愿意试试吗?”当这名同学在运动会上掷出铅球、赢得班级首枚田径奖牌时,全班同学围着他欢呼,他的眼里重新燃起了光芒。那之后,他不仅主动回到课堂,还把训练时的韧劲用到学习上,尤其在刘亮任教的化学课上,总能看到他积极举手的身影,期末时化学成绩更是从班级中游跃升至前几名。
“刘老师不仅帮我找回了自信,更让我明白,遇到困难别逃避,咬咬牙就能跨过去。”如今已毕业的学生回忆起这段经历,仍满是感激。
△刘亮耐心帮助同学打磨稿子、准备演讲细节
在班级建设中,刘亮格外看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学校举办演讲比赛,他会陪着参赛学生逐字打磨稿子,利用午休时间在空教室里模拟演练,帮孩子调整语气和站姿;班级要出黑板报,他让学生分组讨论主题、分工合作,自己则在一旁帮忙递粉笔、裁彩纸,当起学生的助手。
在他的带领下,所带班级连续5年获评学校“文明班级”:运动会上,学生们为了班级荣誉拼尽全力;文艺汇演中,大家分工编排节目,从服装道具到背景音乐紧抠每一个细节,最终拿下一等奖;学习上更是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氛围,每次月考后,班里的“学习互助小组”都会主动帮成绩落后的同学补课,班级综合成绩始终稳居同年级前三名。而刘亮自己,也因出色的班级管理能力,先后6次被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他的班级故事,成了学校里人人称赞的育人范本。
探索:把创新种子播撒进课堂
“教学和教研就像鸟的双翼,缺一不可。”除了深耕课堂、管好班级,刘亮在教研领域同样成果丰硕。作为金昌市第二批学科兼职教研员、金昌市第四批教育教学专家团队成员,他始终保持着对教育理论的学习热情——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主动研读最新教育政策,还经常和同行交流教学心得,把学到的理论转化为实际教学方法。
△刘亮正在备课
“教研不是纸上谈兵,要解决教学中的真问题。”他撰写的论文大多源于教学实践:针对学生实验能力薄弱的问题,他撰写《氢气与空气混合气体爆炸实验的改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微型化实践》《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考复习策略》等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和《高中数理化》;围绕学科教学的探索,他的论文获甘肃省优秀论文一等奖3次。2018年,他主持的省级课题《高中化学答疑型微课的设计应用与研究》顺利通过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鉴定,微课案例在同学科老师之间交流学习推广。
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刘亮更是不遗余力。他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项目,从选题、设计到实验,全程耐心指导。近5年来,他带的学生先后获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甘肃省选拔赛一等奖、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3次、金昌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3次,他也多次获评“优秀指导老师”。“看到学生们在创新中成长,比我自己获奖还开心。”刘亮笑着说。
从教十余载,刘亮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陪伴一届又一届学生成长。“我会继续潜心治学,筑梦育人,努力当好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做有温度的教育。”他的话语朴实,却充满力量。
记者:文星乃 张越(实习)
来源:金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