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气象科技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气象预报领域,国内外均取得了显著突破。2022年以来,“风清”“盘古”“风乌”“FourCastNet”“GraphCast”等全球中期天气预报模型、“风顺”全球次季节-季节预测模型及“风雷”临近预报模型
01
活动介绍
近年来气象科技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气象预报领域,国内外均取得了显著突破。2022年以来,“风清”“盘古”“风乌”“FourCastNet”“GraphCast”等全球中期天气预报模型、“风顺”全球次季节-季节预测模型及“风雷”临近预报模型,均展现出了较好的预报潜力。目前,对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仍是世界性难题,通过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和科技创新提升强对流天气预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围绕强对流天气智能应用需求,自主研发了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训练数据集,其中短时强降水训练数据集已有效支撑上海强对流天气预报模型“雨师”构建(2025年3月31日发布)。为进一步促进强对流天气预报人工智能算法的创新发展,拟组织“强对流天气训练数据集智能应用创新挑战活动”(以下简称“活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联合国家气象中心、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气象局宣传科普中心协办。活动聚焦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和冰雹预报三个专题方向,信息中心提供人工智能训练数据集,气象中心提供效果评测指标和评测规则,中国电信推广使用天翼云“息壤”平台(以下简称“天翼云平台”)和算力资源,支持行业和社会用户,聚智众创,开发出更加高效、准确的强对流天气智能预报模型,实现气象数据赋能社会,共同推动强对流天气预报创新发展。
02
面向对象
面向全国高校、科研院所、气象业务单位、科技企业及社会公众开放,参加者可以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加。主办、承办单位可组队参加活动,但是不参加最后排名和奖励。
03
活动任务
挑战活动任务:
挑战内容共设置3个专题方向,包括短时强降水训练数据集预报应用、雷暴大风训练数据集预报应用和冰雹训练数据集预报应用。
(1)短时强降水训练数据集预报应用。基于短时强降水训练数据集构建预报模型,利用前期雷达特征和预报时刻的数值模式产品特征(鼓励使用地理信息、时间等其他特征)作为预报因子,预报0-2小时测试数据区域的逐6分钟降水强度,预报产品的空间分辨率0.01°×0.01°,检验降水训练数据集的应用效果。
(2)雷暴大风训练数据集预报应用。基于雷暴大风训练数据集构建预报模型,利用前期雷达特征和预报时刻的数值模式产品特征(鼓励使用地理信息、时间等其他特征)作为预报因子,预报0-2小时测试数据区域的逐6分钟极大风速,预报产品的空间分辨率0.01°×0.01°,检验雷暴大风训练数据集的应用效果。
(3)冰雹训练数据集预报应用。基于冰雹训练数据集构建预报模型,利用前期雷达特征和预报时刻数值模式产品特征(鼓励使用地理信息、时间等其他特征)作为预报因子,预报0-2小时逐6分钟测试观测站周边5km范围内是否有冰雹发生,预报产品为单站冰雹产品,检验冰雹训练数据集的应用效果。
数据信息:
本次活动统一使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人工智能应用数据集,数据集分为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其中测试数据按照天气过程、考虑季节和区域均匀分布等因素,设置A榜测试数据(TestSetA)和B榜测试数据(TestSetB)。A榜测试数据在挑战活动初期提供,作为自评估测试和调优模型的参考基准;B榜测试数据中特征数据在挑战活动后期提供,标签数据保留用于评估模型的真实性能,防止模型针对A榜数据过拟合,便于公平地选出泛化能力更强的优秀模型。训练数据、A榜测试数据、B榜测试数据的比例为70%:15%:15%。
数据使用规范:
本次活动数据集仅限在天翼云平台使用,选手不得私自下载或通过其他手段获取,不能私自用作论文发表、盈利等用途,如选手确有相关需求,需通过正规渠道向主办方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出申请,如违反约定私作他用(例如发表论文在文中标注其他数据集名称,但实为本次活动的数据),一经发现,主办方将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活动要求:
(1)为了确保活动顺利、公正地进行,以及保证参加队伍的合法权益,参加队伍报名时应阅读和确认活动官网上的数据使用规范和活动要求,自觉遵守相关规定。
(2)每支参加队伍仅限参与1个专题方向,报名选手仅限参加1支队伍。
(3)本次活动如果抽查发现参加队伍有造假、作弊、雷同等行为,将取消该队伍的参加资格及奖励。
(4)选手禁止利用规则漏洞或技术漏洞等不良途径提高成绩排名,禁止在活动中使用多个账号重复提交结果,经发现将取消参加成绩并严肃处理。
(5)选手禁止恶意占用计算资源,一经发现将取消该队伍的参加资格并严肃处理。
(6)为预防突发状况造成数据丢失,请各参加队伍务必在本地对模型文件、脚本等相关资料进行备份。
(7)在活动举办过程中,活动规程可能会有少量的变更和调整,所有内容均以活动官网为准。
(8)参加队伍在活动中独立开发的算法模型及其衍生技术成果,其原始知识产权归参加者所有。参加者在提交成果时,视为同意授予主办方一项免费、永久、不可撤销、非独占的使用许可,用于气象预报业务、科研等非商业目的。
(9)本活动规程的最终解释权归活动组织委员会所有。
04
活动安排
挑战内容共设置3个专题方向,包括短时强降水训练数据集预报应用、雷暴大风训练数据集预报应用和冰雹训练数据集预报应用,设置报名和组队(2025年9月8日—9月28日)、挑战(2025年9月28日—11月28日)、评审和颁奖(2025年12月)三个阶段。
(1)报名网址。
https://data.cma.cn/scwds/#/home
05
奖项设置
每个专题方向设立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创新奖。
(1)一等奖。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专题方向各设1名,共设置3名。每支获奖队伍奖励5万元,颁发荣誉证书,提供与气象部门合作的机会。
(2)二等奖。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专题方向各设2名,共设置6名。每支获奖队伍奖励2万元,颁发荣誉证书。
(3)三等奖。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专题方向各设3名,共设置9名。每支获奖队伍奖励1万元,颁发荣誉证书。
(4)优秀创新奖。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专题方向各设优秀创新奖若干名。每支获奖队伍颁发荣誉证书。
注:最终评审专家将按照主题契合程度、模型效果精度,并遵循公平公正等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奖项设置。
06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国家气象中心、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张琳皓
审核:段昊书
来源:中国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