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交房的那个周末,我蹲在客厅中间,举着手机四处找信号,娃的网课卡成PPT,老婆刷剧永远停在99%。
刚交房的那个周末,我蹲在客厅中间,举着手机四处找信号,娃的网课卡成PPT,老婆刷剧永远停在99%。
那一刻我明白:装修第一步不是挑瓷砖,而是把Wi-Fi整明白。
去年11月,我跑完最后一根网线,亲手把新房从“信号荒漠”变成“全屋5G”。
现在连蹲马桶都能1080P刷视频,邻居来串门第一句话永远是:你家网怎么这么猛?
先说最肉疼的一笔钱——网线。
水电师傅拍着胸脯说超五类够用,我直接甩给他六类线,一箱贵两百,但十年内不用返工。
后来测速:下行940兆,直接跑满宽带。
这一步要是省了,后面再砸墙哭都来不及。
网口布局跟水电一样是个细活。
卧室我留了两个,一个在床头左边给投影仪,一个在床尾给游戏主机。
客厅电视柜背后埋了两根,一根上网一根给iptv盒子,反正线多不坏事。
最妙的是餐厅天花板里藏了一根,等吸顶AP装好,一家人吃火锅抢红包再也没掉链子。
方案纠结过:mesh组网看着省事儿,可每个房间放个路由器像摆骨灰盒。
最后咬牙上AC+AP,所有设备塞进弱电箱里,墙面只露出一个白色小面板,强迫症极度舒适。
弱电箱我直接买的40×30×12厘米大箱子,散热风扇嗡嗡响,光猫、交换机、AC堆一起还有空位,后期换Wi-Fi7也能塞得下。
设备选的是支持Wi-Fi6的套装,手机平板一起冲网不打架。
安全这事不能省,WPA3密码设成28位大小写加符号,连扫地机器人都单独开访客网络,哪天它成了内鬼也翻不起浪。
装完那天夜里两点,我在阳台刷完最后一集扫黑风暴,信号依旧满格。
突然想起水电师傅收工时说的话:装修就像给未来埋种子,Wi-Fi就是土壤。
土壤肥了,种什么都能疯长。
来源:生活瞬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