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它有两个新趋势需要警惕:一是不典型病例变多,容易漏诊;二是细菌对传统一线抗菌药耐药率越来越高,给治疗增加了难度。
家长们注意啦!为大家整理了秋季百日咳的识别、治疗与预防指南,帮你快速抓住关键,守护宝宝健康。
一、先搞懂:百日咳是什么?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极强。
近年它有两个新趋势需要警惕:一是不典型病例变多,容易漏诊;二是细菌对传统一线抗菌药耐药率越来越高,给治疗增加了难度。
二、关键信号:宝宝的咳嗽有这些特点要当心
百日咳最核心的表现是剧烈、持续的咳嗽,和普通感冒咳嗽完全不同。国内外诊断标准明确:婴儿咳嗽≥2周,且伴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呕吐,就要高度怀疑。
尤其1岁以下、未完成疫苗接种的宝宝风险最高!一旦咳嗽,就停不下来,脸红脖子粗,甚至咳到呕吐、呼吸暂停,家长一定要警惕。
三、百日咳的3个阶段:为什么一发现就咳得很凶?
它的病程会分3个阶段,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当成普通感冒。
1.卡他期(1-2周):最具传染性,但宝宝症状很轻,仅轻微咳嗽、流涕,可能低热或不发热,极易漏诊。
2.痉挛性咳嗽期(2-8周):家长最焦虑的阶段,宝宝会连续剧烈咳嗽,咳到呕吐、脸色发紫,标志性的“鸡鸣样咳嗽”(咳完有特殊回声)就出现在这个时期。
3.恢复期(数周至数月):咳嗽虽减轻,但持续时间长,甚至超过100天(“百日咳”由此得名)。一旦宝宝受凉感冒,痉挛性咳嗽还会反复。
四、早期识别:这3个细节帮你揪出百日咳
卡他期是干预的黄金期,但怎么发现呢?记住这几点:
普通感冒咳嗽5天后会逐渐减轻,百日咳则是“越咳越重”,且夜间咳嗽更明显;
家里陆续有人出现咳嗽(传染性强的信号);
3月龄左右的小婴儿尤其要注意,他们一旦感染,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最高。
怀疑时别犹豫:及时带宝宝就医,详细告诉医生发病过程。医生会根据情况安排实验室检测,早确诊才能早治疗。
五、重要提醒:治疗别再选阿奇霉素!
很多家长习惯用阿奇霉素治咳嗽,但现在要改过来了。我国监测显示,百日咳鲍特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耐药率高达85%-95%,效果已不理想,指南不再推荐为首选。
目前2月龄以上婴幼儿及儿童的首选药是复方磺胺甲恶唑(复方新诺明),需连续服药2周,疗程一定要足。服药期间要注意防晒(可能出现光过敏),具体用量需遵医嘱。另外,4个月以下小婴儿病情变化快、风险高,建议直接住院治疗。
六、预防是关键:疫苗+科学用药双保障
1.疫苗是王牌:最新疫苗接种程序已更新,准备生育宝宝和刚生宝宝的爸妈要重视了。
2.全家预防别盲目:并非“一人得病全家乱吃药”,需满足两个条件:① 接触患者后21天内;② 2月龄以上婴幼儿及儿童。优先推荐用复方磺胺甲恶唑,连服10-14天。有用药禁忌的人群,需医生制定个体化方案。
总而言之,百日咳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最大的特点是痉挛性咳嗽,鸡鸣样的咳嗽回声,病程会经历3个阶段,咳嗽长达数月。为了让孩子少遭罪,一定要在卡他期及时进行治疗,尽早使用抗菌药物会更有效。切记!阿奇霉素并非首选药物,预防的核心是疫苗,一人得病全家都需吃药预防。
来源:安宁发布一点号